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性主义追求社会平等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其致力于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体现了女性主义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模式的全新解读。以女性主义为视角,从公正原则、关怀伦理、公共政策、私人领域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审视,可以开辟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某些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理论建构层面试图通过摆脱那种由男性所确立的秩序与等级模式而重塑新的伦理自我,重写一种能够兼顾女性声音、凸显女性关怀的伦理话语.关怀伦理表明,男女两性无论在道德价值取向,还是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抑或在道德判断发展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就道德价值取向而言,男性更偏好公平与公正,女性则更偏向关怀和责任;就道德思维方式而言,男性更多地指向个体性与逻辑性思维,女性则更多地指涉关系性和情境性思维;就道德判断发展模式而言,男性遵从个体化、分离与自主性的发展模式,女性则遵循自我保存的、自我牺牲的与非暴力化的发展模式.既然道德本身有性别之殊,那么道德哲学的探究自然就应消解“性别盲视”的态势,实现自身从膜拜同一性到凸显差异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琚挺挺 《天府新论》2015,(6):107-113
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角度对公共行政领域的男性特质的批判,要求引入一种基于女性视角的价值观念。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重视的是对人之“关怀”,而“关怀伦理”集中地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伦理主张。通过梳理女性主义对当前公共行政的批判以及“关怀伦理”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从“关怀伦理”这一立场出发,并从公共行政的价值理念、公共事务的范围、公共治理主体以及治理方式等多个层面,思考了重塑当代公共行政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研究表明,公民身份是一个高度性别化的概念。公民身份的两大理论传统从公私领域的划分、公民主体的预设、到普遍主义的基本理念都是以男性经验和利益为基础的,忽视了女性的特质和需求。这一高度性别化的理论建构正是女性不能充分实践完整公民身份的理论根源。女性主义要求打破西方政治思想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重塑公、私领域,重新思考公民身份的道德基础,打破伦理领域的男权制统治,揭开传统公民身份普遍主义的伪装,真正包容女性的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将身体研究上升到其理论的核心位置。①她们反对已经异化的身体概念,主张回归自然本真且生动活泼的身体,从身心合一而非身心分离的高度去思考自我和身体。她们详尽审视了二元思维的弊端,在对其批判和超越中,试图消解传统的主体概念;认为身体并非只是被支配和利用的客体或肉体,它更是主体之全部,从而在解构先前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身体话语和全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身体哲学。  相似文献   

7.
8.
家务劳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女性在家庭中从事的私人关怀活动,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当前职业女性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沉重负担。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将家庭关怀行为以商品化的形式推向市场以获得关怀的经济价值,或者以通过舆论和文化上承认家庭关怀行为的方式以获得关怀的文化价值。但是,承认关怀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措施都没有改变家庭关怀行为的性别属性,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以生产性劳动为主、以再生产性劳动为辅的工业社会发展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主义者们忽视了关怀的政治价值。女性主义关怀伦理通过承认作为一种实践的关怀的政治意义,将给予关怀和接受关怀作为在正义社会中公民基本的义务和权利,这不仅为提升女性地位开拓了新的路径,也为人类对后工业时代正义社会的理解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夏莹 《江海学刊》2012,(3):39-43
女性主义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呈现出各色不同的面貌,但却有着近乎相同的理论根基:对父权制的反叛以及对女性问题的凸显。这样两个理论根基显然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由女性的政治权利与经济获利机会的平等以及女性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浪潮,形成众多派别,以社会性别为基点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它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中国学术界既建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仍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电视剧《潜伏》的白日梦情结,反顾上世纪70年代麦克罗比的少女杂志《杰姬》分析,由此来切入后现代女性主义,可以发现它的立场是,以往女性主义的全部策略,都是建立在“女人”这个一成不变的范畴之上,故而后现代女性主义是以颠覆传统性别、性向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等级秩序,引为己任.诚如朱迪斯·巴特勒所言,今天对妇女的歧视仍在继续,但是性别研究也关注性别身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可见,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看来,性别歧视的对象,已经从笼统的妇女,转移到形形色色的“第三者话语”了.由此关注这些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事实上也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思想是科恩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恩对共同体思想的阐释与发展显得不够。科恩提出了辩护性共同体与关怀共同体的概念,但它们不是两种不同的共同体,而是共同体的不同表达形式。运气平等主义与共同体之间也存在着张力,将共同体解释为分配平等观或关系平等观都无助于缓和这一张力。借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分,把运气平等主义与共同体分别看成适用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则,这或许是科恩走出困境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作为女权思潮中较重要的一支理论派系,以人文主义视角来审视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差异,强调两性在能力上的相似性而非不同,主张两性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机会和权利的平等.试图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中涉及两性平等的观点进行梳理,阐释其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性主义对他者与他者哲学的探讨,不仅是对现实男权中心主义统治的冲击,也在哲学理论层面上,对支撑这一统治的主/客二元对立观念进行了批判,动摇了自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及其基础理性中心主义.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呼应、援引、互诘,直接推进了哲学及社会人文领域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是指有助于理解自然被主宰的历史和现状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是指有助于理解女性被压迫的历史和现状的问题。生态问题是一个女性主义问题。从历史上看,自然与女性相关联,被描述成女性的或者母性的;从观念上看,对自然的主宰和对妇女的压迫都根源于父权制文化。二元论思维是父权制的一个核心特征,它是造成对自然的主宰与对妇女的压迫的共同罪魁。这启示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就需要推翻父权制,不仅结束人对自然的主宰,而且结束男性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6.
一种解构的知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剑波 《人文杂志》2006,(6):154-封3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是女性主义知识论与后现代主义交汇的产物。它否定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拒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倡导多元方法论,强调社会性别的流动性,肯定具有差异性的女性主体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它质疑诉诸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理性、本质、一致、总体、基础以及终极真理和实在,拒斥力图超越人类境遇的任何尝试;它强调对世界、自我和善的任何详尽描述的当下性、片面性、偶然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可争论性。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理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洲 《兰州学刊》2009,(3):147-149
女性在人类的文化史上一直是处于从属性的、“他者”的地位,女性的这种状况在压抑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处于片面的发展过程中,阻碍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文章指出了造成这种从属性地位的深层文化原因,并分析探讨解构主义哲学对女性的解放、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朱瑜清 《理论界》2010,(7):203-205
在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中,美国人民选择了黑人总统,而非女性总统。我们不由得质疑:美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到底怎么了?本文试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的理论视角,从美国女性的参政状况,来考量美国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探求美国妇女参政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作为令人瞩目的旅美作家,在文坛和批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颇丰,作品中意象丰富,视域宏大,从多个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将从政治角度、种族文化以及其近期的史诗性创作等几个部分对其作品进行探究,关注不同时期严歌苓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严歌苓不同时期的创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性主体渐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霞 《江汉论坛》2001,(2):87-91
作者认为,女性主义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大体上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其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转折,因此可以把整个女性主义的发展简略地划分为传统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本文阐述了传统女性主义几大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剖析了它们各自的局限及其根源,分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它们的局限的批判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