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郭沫若母亲的姓名在郭沫若一生中,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说:“和父亲的风貌正成反照的是我们的母亲,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开明的,乐观的。”“我之所以倾向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了我以决定的影响的是我的母亲。”(《少年时代》)遗憾的是:在郭沫若的自传中,我们仅知道这位开朗、乐观、喜好文艺的女性是清末贵州省黄平州官杜琢章之遗孤,而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在郭老逝世  相似文献   

2.
《后记》     
1979年,孙席珍同志接受委托,参加《郭沫若全集》编注的审阅工作,负责审校文学编1至5卷十多个诗集的注释。孙席珍同志对郭老有深厚感情。早年他曾是郭老的部下。解放后,他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若有《郭沫若诗歌研究》等书稿,可惜在十年动乱中毁去。后来他又撰有《怎样进行郭沫若研究》等文章多篇。1981年以来,他长期认真仔细地对待《郭集》的编注工作,先后校阅了1至4卷的诗集十多种。后来,接到文学编顾问聘书,又校阅了《三叶集》一卷。  相似文献   

3.
论及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提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南宋陆游、辛弃疾、金元好问、明袁宏道、清陈维崧等。其实,“五四”以来的新诗人中,受苏轼影响的不乏其人,郭沫若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一些研究文章在谈到郭沫若受到的文学影响时,比较注重他与太戈尔、歌德、惠特曼等人的关系,而从不涉及从幼年开始就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中国本土的诗人苏轼。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郭老在一首诗中说:“吾乡苏长公,俊逸才无敌,……悠悠一千年,仿佛闻声息”(《题李可染画二首》之一),异代不同时,而神思交游,声息相通,这正是郭老与苏轼之密切关系的绝好自白。研究这种关系,将加深我们对伟大文学家苏轼的认识,并使我们能够对郭老作  相似文献   

4.
<正>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在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然而,使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郭老对我们儿童文学事业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的。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便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读过的一篇(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人到了中年或老年时还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郁达夫是可以同郭沫若相提并论的文学巨匠。郭老对他评价极高:“鲁迅先生的韧,一多先生的刚,达夫先生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郭沫若《再谈郁达夫》)确实,郁达夫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在序他的自传时说:“我自己颇感觉着也就像大渡河里面的水一样,一直是在崇山峻岭中迂回曲折地流着.”郭老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思想历程也是这样.本文试图通过对《郭沫若少年诗稿》的研读,从源头上寻找“乘风剪浪下嘉州”(《夜泊嘉州作》),“久欲奋飞万里游”(《寄先夫愚》)的原动力.一、《少年诗稿》是郭沫若早年思想的真实记录郭沫若一八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诞生在乐山沙湾镇老家,到一九一三年秋初出夔门、东渡日本之前,二十一年的生活可以分做三个阶段,即:一八九二至一九○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时代的产物,激荡着时代的风雷;郭沫若的历史剧是作者生命、灵魂倾诉出来的绝唱.同时,郭沫若的历史剧又辉照着毛主席,周总理、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理解郭老、支持郭老,他们是郭老的知音,是“伯乐”.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支持郭老写下惊天动地的历史剧,而且在艺术上给予他许多卓有成效的帮助.老一辈革命家和郭沫若的历史剧的关系这么直接、这么密切,真正值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上为之大书直书.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仅就文学创作来说,他不但是新诗、历史话剧创作的伟大奠基者,而且在传记文学的创作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郭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少年时代》以(《沫若自传》第一卷)、《学生时代》(《沫若自传》第二卷)、《革命春秋》(《沫若自传》第三卷)和《洪波曲》。这些作品卷帙浩瀚,长达百万余言,确属鸿篇巨制。但是,过去对郭老这方面的成就,研究的人不多,评论文章也很少。有的文章还说什么郭老的传记文学连卢骚的《忏悔录》都不如,纯属“个人的流水账”。这显然是诬蔑。实际上,郭老的传记文学尽管是用自传的形式,但他自己说得明白:“我不是想学奥古斯都和卢骚要表述甚么忏悔,我也不是想学歌德和托尔斯泰要描写甚么天才。”写作的动机很明确:“便是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郭老的传记文学中上起十九世纪末下至抗日战争的初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我们知道,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间,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9.
试论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郭沫若几乎是同时升起的两颗文学巨星。他们都是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两位巨星时,往往只论及鲁迅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作用和郭老对新诗发展的开拓功绩。这样说当然不能说不对,但却不够全面。其实,鲁迅对新诗发展,郭老对小说创作,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鲁迅自己就说过,他在新诗发轫时期,“也做了几首新诗”,“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与这种情况相类似,郭老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也起了  相似文献   

10.
刘云 《中华魂》2013,(2):6-8
1965年7月初,我有幸陪同郭沫若副委员长访问南昌和庐山文化遗址。重温郭老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足迹和战斗诗篇,思绪万千,十分怀念。在庐山,他叙述了早年在江西时激动人心的经历,吟颂了他在江西写的诗篇,使我永生难忘。1965年6月23日,郭老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偕夫人于立群同志从广东东江进江西,这是他第五次到江西。当时,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这年他已74岁高龄了,长途跋涉,不辞劳苦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每到一处便挥毫作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诗中,表现了他对党、对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博大精深,才华横溢,在文学和史学等许多领域都处于开拓者的地位,有多方面的重大建树。同鲁迅一样,郭沫若是无产阶级的文化巨人,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展对郭沫若及其著作的研究,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堪称一位大家。阿英说过:“郭沫若……他在作为主要的地位的诗人而外,要说他也是一个创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散文小品的作者”。这评价很值得注意。郭沫若一生创作了文字浩翰的散文作品,有游记、杂感、自传、日记、随笔、抒情小品等多种样式。故阿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精神个性不仅伴随着他的一生,同时也制约和影响着他的一生。二十岁以前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积累与生命体验已大致规定了后来思想性格的走向。成人后的一切可能都能够在青少年时代找到潜因,青少年时的种种迹象也不难在成人以后的经历中找到投影。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郭沫若以及其他几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回忆儿时生活的自传性作品,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只是我们过去不曾真正把它们作为文本来好好研究,未能从历史与文学两方面来寻绎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同志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家.他不仅曾戎马倥偬,啸傲沙场,而且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和鲁迅一样,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四射的无产阶级勇士.在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包括《诗经》研究领域,他也有许多前无古人的成果.他研究《诗经》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在这一方法下得出的结论,在我国和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可以说,我国现代在《诗经》研究方面有见地的著作,大抵都吸吮过郭老成果的营养.科学地总结郭老的成功经验,对《诗经》研究的后来人,是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写过电影文学剧本这件事,除郭沫若研究者外,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郭沫若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也很少有人提及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发表在1963年2、3期《电影剧作》上的《郑成功》是郭沫若唯一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它,由于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正是大刮“大写十三年”之风,历史剧命运都不甚佳的时代)而没有被拍成电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论。今日研读这一电影剧作,我觉得它不仅是郭沫若个人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电影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无数自传作者在撰写自传的同时,也在怀疑自传,自传作家对待自传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其原因是书写自传时与自我的分裂相关。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被自我所纠缠,对自我不停地探索和拷问,她的所有作品都可看作是自传。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小心地将私人的自我、社会的自我、文学的自我隔离开来,并努力地在作品中抹去传记的痕迹。这种分裂的自我斗争一直在她的日记、通信集和小说、自传体随笔中不断地出现。正是因为自我的分裂,使其认为自传的不可能。然而这种对自传可能性的质疑,并未影响其对自传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自传属于真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怎样评价欧洲的文艺思想,征“五四”时期曾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今天也仍然有其现实意义。郭沫若早期对欧洲文艺思想的研究以及他所受到的影响,迄今研究郭沫若的专家、学者还少有论及,作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看法,以求共同探讨。一、对欧洲文学研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鲁迅比郭沫若大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活动也比郭沫若早十来年。李何林先生曾经把鲁迅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一九0七年到一九一七年为早期。本文所指的鲁迅早期就是这一时期。从鲁迅这个时期的著译文章看,浪漫主义是他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学倾向。青年时期的鲁迅发扬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对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代表着新文学浪漫主义发展方向的当然是郭沫若。他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与他的创作一道,牢固奠定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自传是了解其复杂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为了与当下政治身份保持一致,改写和重塑过去的"我"成为他1937-1949年自传写作的主要动机,这也决定了他回忆的内容和方式。然而,其自我追溯中存在的抵牾和冲突,又对主导动机构成了暗中的颠覆,道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撕扯。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郭沫若同志写了两部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和《武则天》。《蔡文姬》写成于一九五九年。郭老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曹操一生奋斗的史实,非常丰富多彩而又惊心动魄。郭老没有做全面的描述,只选择了“文姬归汉”这个事件,从侧面描绘和歌颂曹操的历史业绩。这是因为郭老对蔡文姬其人其事,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郭老说《蔡文姬》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郭老甚至坦率地承认:“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还有,就是郭老热烈地赞赏《胡笳十八拍》,对这首长诗花费很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