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侵华期间,我国大豆市场在日伪超经济控制下运行失常,大豆生产萎缩,大豆流通受阻。本文拟就伪满时期大豆产销的扭曲作一透析。一、日本侵华前后大豆生产的变化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约在元代初,全国凡是可以种值大豆的地区,几乎都有大豆栽培,北起黑龙江、吉林,...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的工矿业在民国初期有了一定的发展,既有国人经营又有外国势力浸透,尤其是日本势力.由于日本资本的介入,伪满时期东北工矿业呈畸形发展态势,一方面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使得东北整体工业发展极不平衡;而同时,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毫无存在和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由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使黑龙江省土地占有关系十分复杂。为正确揭示这一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作以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深望有关专家和同仁教正。  相似文献   

4.
教育侵略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侵略者占领赤峰地区后,通过推行一整套的殖民奴化教育,培养"忠良国民",以此来巩固其殖民统治秩序,这就是伪满洲国教育的实质所在,也是伪满时期赤峰地区教育的实质所在。殖民奴化教育使赤峰地区的教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停滞,延缓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政府以关东军武力为后盾、以殖民政策为杠杆,通过"地籍整理"归屯并户"建立"部落集团"强行"收买"等手段掠夺了吉林地区大量的土地资源,使日据时期吉林地区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倒退,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农民的佃农化和雇农化程度加深.另外,农民阶级忍受着日本殖民者的奴役与剥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伪满时期日本政府对吉林地区土地资源的掠夺体现了欺骗性、强迫性以及殖民性,加速了吉林地区农业殖民化的进程.充分说明日本右翼否认侵略战争,强调日本建设亚洲,美化战争的言论是与事实相悖的,其言论体现了一种错误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伪满协和会是日伪殖民当局的“翼赞政治团体”,是殖民统治者的帮凶机构。本文通过追述协和会在伪满“总动员”时期,为了给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提供军需物质,如何与殖民当局结为一体,不遗余力地参与“粮食出荷”“金属献纳”“勤劳奉公”“爱国储蓄”等罪恶活动,逼使东北民众为之付出巨大牺牲的史实,揭露和批判了日伪殖民统治者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伪满洲国师范教育与同时期日本国内师范教育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师范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管理方式具有共同性,学制年限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财政,保障了边区的军需民用,成为边区人民坚持抗战的重要条件。边区财政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制定并逐步完善的。这些方针和政策不但指导了边区而且指导了其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并且成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边区财政的建立、发展与边区财政的方针政策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边区财政的建立与发展边区财政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边区处在全国进行抗日战争的环境里,战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着严密的经济封锁(主要是1939年以后);边区本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脱产人  相似文献   

9.
伪满时期,在日伪的殖民政策下,东北的中医文化、中医医术、中药行业以及中医界人士受到严重打压和奴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几乎中断.有压迫就有反抗,在中医界人士不屈不挠的联合斗争下,日伪政权被迫重新审视中医文化,恢复了中医考试制度,重新开展医学教育,才使得东北的中医药事业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和前行.  相似文献   

10.
11.
伪满时期,日本以关东军为武力背景,以对伪满政权的支配权、管理权为基础,依靠超经济的政权力量,建立了一整套的水管理机构,通过了一系列水法律法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水利法律制度,强制确立了对伪满洲国水利建设的全面控制,以稳定其对东北的殖民社会控制,为其经济掠夺服务.虽然伪满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水利法制的近代化,但因抽离了正义这一终极目标,其通过水利法制进行社会控制也就必然地走向了崩溃.  相似文献   

12.
13.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财政因武汉陷落、富庶县份先后沦为战区,收入锐减,财政根基动摇.为此,国民政府当局不得不切实整顿,刷新政务,整理税赋,增加收入.同时,在收入、支出方面,厉行“量入为出”、“量出为入”方针,减少政费,清理债务,而尽力维持并增加事业费.就财政本身而言,抗战时期省财政的整顿卓有成效,确立了收支存核的财政制度,财政收入显著增加,财政支出中债务负担逐年减轻,教育文化费占居突出地位.就抗战与建设而言,省财政在相当程度上维系了省府的抗战、生存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论伪满时期日本对无籍朝鲜人的就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日本宣布在伪满洲国"撤销"治外法权,给东北朝鲜族社会,特别是给占有很大比例的所谓无籍朝鲜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为了稳定东北的社会治安,让无籍朝鲜人就籍,而其效果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以东北朝鲜族为"日本国臣民"为由,对东北境内的朝鲜族教育进行全面的统制,推行以同化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政策。对此,广大朝鲜族人民通过私塾教育、罢课、学生团体活动等渠道,抵抗日帝殖民主义教育,使民族教育得以延绵不辍。  相似文献   

17.
伪满时期东北农作物种植结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从中可以揭示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诸多特质。通过对现有史料的交叉对比,对这一经济指标予以重新核定。从核定结果看,当时的东北农村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是传统商品经济遭到破坏,农作物种植结构向自给化倒退;二是日本殖民者根据自身需要强行推广的新兴作物呈现畸形增长。这两种趋势既揭示了伪满政权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力的破坏远大于建设,也充分暴露出日本殖民者低于成本价掠夺东北农产品的暴虐性及其不顾客观实际、强行扩张其所需农作物的掠夺本质与荒诞性。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军阀统治时间。贵州财政的基本特征是收不敷支、管理混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贵州军阀大肆扩军,不断参加军阀战争,致使军费开支扶摇直上,远远超出了省财政的负担能力。而贵州落后的经济又严重地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贵州军阀虽以开禁鸦片、征收鸦片税,以及滥发纸币、债券,强行借款等方法拼命敛财,也未能改变入不敷出的境况。这一时期省内政权的频繁更迭,当政军阀的予取予求,大小官吏的贪污中饱,以及时常出现的军阀割据,又使贵州财政在管理上混乱不堪。虽然在这一时期也曾有个别执政者。对贵州财政进行过整顿,并取得过一些成效,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收不敷支、管理混乱的基本特征。从这一时期的全过程看,贵州财政经历了一个由危机趋向好转又陷入危机,再度好转向仍陷入危机的发展过程。这中间,财政危机是长期的、根本性的,而财政状况好转仅是暂时的、枝节性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财政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战胜了国民党经济封锁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而且创造了“丰衣足食”的奇迹,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研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和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发扬革命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界,对东北沦陷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流亡作家,而对滞留于东北的女作家的创作有所忽略。本文重返历史现场,与滞留东北的女性写作者一起感受在充满阴霾的年代,身处民族、阶级、性别压迫下的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及性别体认,走进女性沉寂的生命荒原,倾听她们无法为妻无法为母的喑哑而撼人心魄的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