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性爱也因此成为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由于照相手段的使用,电影表现情与色有独特的优势。世界影坛的情色片创作大致为三足鼎立之势:日本和韩国的情色片制作精致、考究,追求唯美乃至“耽美”,崇尚感伤、颓废情调;欧洲的情色片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在表现情色时极为大胆,但其探索亦极为严肃,因此蕴涵深邃、严肃厚重且重艺术情调,无论是对影片样式还是对意义的探索都独领风骚;美国和香港的情色片在其本质上首先是一种电影工业或文化产业,擅长运用通俗的表现形式和类型电影的元素,影片制作者对性爱采取经验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华美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制造情色视觉奇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同时也给其创作带来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曹旦昇《白吟浪》的情色书写,既顺应了性爱文化在文学中的传承,也符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体现了作者“万物皆情色”的独特思想。作者通过对“白吟浪”人的情色描写,表现出他对“生命情色”的不倦探寻、充分思考以及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引发的争议中,“情色”是一个关键词.须知,并非有关“性”的叙事就等同于“情色”,“情色”的关键是男女性关系中女性人格的异化.在影片聚焦于“性诱惑”与“性暴力”的叙事中,女性身体意象呈现为丧失了主体性的男性欲望化对象.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其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缺失正是“情色”生成的主要原因.女性身体在影像中的欲望化表达是由男权中心文化的视点所决定的,对《金陵十三钗》的剖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所置身的文化环境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力.  相似文献   

6.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7.
电影<卧虎藏龙>和<花样年华>力图用东方人的方式来表现人类心灵深处的相似方面,并以此在东西方完全异质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这两部在国际影坛上风光无限的影片,在表面的南辕北辙背后,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其浓墨重彩的东方情调引人注目;都是在讲述一种人到中年后的心情故事;都是在表现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冲突与情感困境,而且表现的方式都是完全东方式的内敛暖昧、不事张扬,有意略去故事的许多关键性情节,留下广阔的叙事和表演空白让观众驰骋自己的想象.两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点是由两位导演相似的文化背景决定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西风浩荡的今天,中国电影如果要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的表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述的断裂和插入叙事,从而影响了影片的情调,使影片笼罩上了淡淡的诗韵和感伤的气息.影片对历史情境作了高度仿真的伪造处理,对世纪大船难作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现代改写.<泰坦尼克号>的深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事话语的回归和复调整合,影片精心营构了一个多声调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电影文学剧本是影片制作的最初设计蓝图,它的创作是电影艺术形象创造全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其创作的规律,对于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问题。 一、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必须鲜明地体现视觉形象性 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电影的视觉形象性。所谓视觉形象性,就是说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成功建立了迄今还在广泛使用的纪录片创作模式。作为民族志电影的先驱和启蒙,本片也一直是人类学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讨论焦点。在方法论上,影片的参与观察、合作反馈、文化表演等方法启发了以让·鲁什为代表的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在认识论上,本片对当地文化深刻的洞察理解与人类学精神本质吻合。尤其是影片提倡"发现"与"探索"的创作宗旨,成为当代影视人类学"观察电影"的核心概念。在《北方的纳努克》启发下,西方民族志电影朝向人类学知识的理解而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