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技术对于生产力的发达的作用社会的生产力,并不被还元于技术。但在另一方面,技术对于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社会的生产力,由种种复杂的事情所决定,即由(一)劳动与熟练之平均程度;(二)科学及其技术的应用之发达程度;(三)生产过程之社会的组织;(四)生产手段之规模与作用能力;以及(五)自然条件所决定。这五项事情,如果暂时离开其特定的社会形态去考察之时,社会的生产力之发展,是依存于技术的。因此,我们先把技术的作用加以考察,然后再说明与技术有关系的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必须经过技术化和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科学的技术化就是以实用为目的,把科学理论转化成技术实践的过程,这是缩短科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技术的产业化就是以盈利为目的,把技术成果转化成产业实践的过程,这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创造社会自然的过程.要转换观念,区别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过程,确立技术产业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技术决定论"把"精神要素"的技术知识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科学的历史观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现实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数学学科的发展为例,探讨了科学与技术的划界与联系.科学与技术是一对难以划界的统一体,从数学来看,难以将其明确割裂开来,技术的发展必须有科学做基础,没有科学难以有技术;反过来.只有科学有技术的学科是空洞的学科,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才能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产力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生产力.绿色技术通过对绿色生产力的实体要素的渗透性作用,转化为绿色生产力.绿色技术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基础,为生产力的绿色化提供技术支撑.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绿色技术,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的重视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从思想、政策、法律和其他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刺激着职业教育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它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得依赖教育的结果,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作用不可忽略.职业教育与技术二者有密切的关系技术的整合、传承与创新刺激着职业教育的最终形成;技术进步的程度全方位地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深远地促进着技术进步的价值的高扬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农业步入标准化过程中,农业标准、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关系必须明确。研究认为,农业科学在于发现,农业技术侧重发明,农业标准推动应用;农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农业标准为基础,农业标准创新则以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根本;农业科学和技术直接作用于农业标准,农业标准直接推动农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和共同进步的内在联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农业科技是潜在生产力,农业标准是直接生产力;农业标准通过应用,推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通过农业标准,使其内能的释放可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其内涵不仅包括着硬科学技术,而且也必须包括着软科学技术,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只有把硬科学技术与软科学技术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现代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不论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看,还是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特点和功能看,讨论软科学技术在第一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现实意义的.这种讨论有助于实现软、硬科学的结合,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使社会生产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们从生产决定技术和技术决定科学的角度,同时又从社会生产实际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生产—技术—科学”的公式。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不断产业化的事实,人们又提出“科学—技术—生产”的公式。第一个公式反映生产是科学的基础;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科学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是对科学、技术日益独立,走在生产之前并回过头来“管”生产的现实的确认。表明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不仅仅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本文简述了科学技术走上第一生产力地位的演进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生产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有机结合体.生产力诸要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第二个层次是附着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决策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在第二个层次的范围内提出来的.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唯一可行的出路,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者对于如何发挥技术在我国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资本的互动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现代性的根源所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上的共契.现代技术的本质支配着现代科学,现代科学便成为技术本质的典范功能和形式,从而使现代科学具有了技术的本质,表现为精确性和定量化、预见性和高效率以及技术作为“订造”的权力.资本的本质体现在自然属性即增殖性、扩张运动和社会属性即社会关系与社会权力.二者的逻辑交融在于现代科学的技术本质与资本增殖的契合,控制意志的一致性以及技术权力是资本权力的统治力量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技术在技术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技术"是技术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是社会科学发生作用的中间环节;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技术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科技与法律的辩证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兴邦与依法治国密切配合,是科技与法律走向互动的现实基础。作为生产力层面渗透性因素的科技与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法律,二者构成了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科技对法律是一种决定性力量,它促进法律的发展;法律对科技具有能动的作用,它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科技与法律走向互动的现实对策,在于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引导科技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发展史和文化特性看,优化本土科技文化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必要战略。大学需要长期坚持,把优化本土科技文化理念转为日常行动,成为大学的基本工作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路径包括探究通识性和专业性本土科技文化内容和育人措施,营造优化本土科技文化工作的人文环境,并抓住大学优化文化和优化育人的常规工作细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文化软实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愈来愈凸显。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形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作为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基础和技术基础。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成为衡量和评判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相似文献   

16.
丹东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批判功能,首先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再次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肯定了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永春县为例分析了影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相关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计算出影响永春芦柑生产科技进步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据此给出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要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农村教育和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伦理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以及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环境和谐发展、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