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文化,从地理的角度,自然的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样的分类非常笼统,不科学。为怎么这样说呢,因为西方文化的脉络非常清晰,以埃及文明为中心根源,古希腊文明为干流,西渐发展,最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而在东方,主要有华夏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中国的华夏文明始终都在坚持自己的独立发展,虽然也有过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但是,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特色确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萨义德等人提出的后殖民理论中,东方与西方的拥有的话语权不平等.自殖民时期起,东方逐步成为了被控制和解释的"他者",在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中成长.本文探讨了西方话语中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东方形象和东方形象的形成过程,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立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小说《喜福会》中的神秘东方意象进行分析解读,试图证明作者并非为了取悦美国主流大众,而放大小说中的东方主义元素,相反,作者期盼中西方能从对抗走向融合,实现多元文化共存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如今成都楼市,以欧陆、北美、海派建筑占统治地位,园林则以西方园林风格为主;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寥寥,东方园林亦不多见,其他城市楼盘的状况也相差无几。中国人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园林?在花园式建筑的园林风格上,大的划分包含以中国为主的东方园林和以欧洲为主的西方园林两类。法国传教士在  相似文献   

5.
王照野 《现代交际》2010,(11):94-94
中西方文化及其美术的特征差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之一。由于国内比较哲学、比较诗学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很多观点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诞生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西方审美、文化的误读,也会使我们对自身的判断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6.
东方的武侠电影在世界电影之林是一支奇葩。无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侠女》,还是较早前的《卧虎藏龙》,武侠电影作为东方想象,一直留存在西方观众的视野里。而张艺谋的《英雄》不仅迈出了国产电影大片在商业化、类型化方面积极探索的一步,也为东方武侠文化添加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7.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8.
颅相学是一门兴起于19世纪欧洲的伪科学,后逐渐流行于世,成为殖民主义的帮凶,19世纪的印度也深受其害。因而,受民族灾难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巴苏通过对一次颅相学试验的想象,以及富有特色的小说叙事,成功实现了对殖民医学的反写,强烈批判了种族主义和颅相学,表达出对西方科学传播的抵制态度。同时,小说也提醒读者要注意东方文学作品中西方的科学活动以及西方科学家们的言行所体现出的复杂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议瞻园的造园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濛 《城市》2003,(6):54-56
世界上的园林风格最典型的有两种,即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两种造园风格之所以有很大不同,究其本源是因为东方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哲学体系与文化传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观点。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其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表现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的是人工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再现自然山水,强调自然美,而且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  相似文献   

10.
周乾松 《城市观察》2012,(2):70-77,153
加强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东方名城文化强市",对于树立杭州文化形象品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提升杭州核心价值观,增强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得失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管见,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韦伯像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欧洲思想家一样具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倾向,这导致他在论述包括中国宗教在内的东方宗教时显露出极高的睿智和洞见,同时也含有许多曲解和误读。譬如,他判定道教是纯粹的非理性,进而把包括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内的东方宗教界定为神秘主义类型,并与西方的禁欲主义宗教—文化类型对列成犄角之势,构成了韦伯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格局。文章认为韦伯对中国文化的这些见解既和他的比较研究的理想类型有关,也与他思想深处源于古希腊的理性哲学和中古希伯来的信仰意识所奠定的欧洲文化统一性具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西方书法的定义和西方书法的历史两方面阐述西方书法不同于东方书法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文化在欧洲萌生,并渐次向东方扩展其影响。以基督教传教士为媒介,“西学”——西方近代意识形态、科学知识输入日显停滞、衰落的中华帝国,在沉闷的学术思想界激起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14.
张心怡 《职业时空》2012,(9):142-144
中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造成了艺术表现的对象及表现方式的差异,东方绘画重意境,轻技巧;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溯源于各自文化最初的产生及发展。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的思想源头,而西方审美心理则是以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为主的美学观念为奠基。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也造成了其在艺术欣赏方面的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圣诞节前夕,“北大、清华等名校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倡议书,称要通过此联名‘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一时成为媒体上吸引眼球的新闻看点。2006年1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有篇文章写道:“春节从东方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在异国他乡也成为上  相似文献   

16.
尊重上帝     
比较东西方文化,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社会、经济,乃至自然和社会科学,东方有佛的各个方面,其共同点占了绝大部分。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宗教而论,东西方都信奉上帝,西方有基督耶稣祖释迦牟尼,阿拉伯有真主安那。尽管西方社会的上帝和耶稣是白人,释迦牟尼是亚洲人,非洲教堂里的耶稣则具黑人特征,东正教的始祖是高加索人,地域不同,上帝的形象有区别,但其共同点是  相似文献   

17.
在影片《贫民富翁》中,导演丹尼?波尔采用东方主义视角,对东方印度进行了"他者"形象的建构,认为西方应该对东方进行拯救和弥缝,而东方主义的出路之一应该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8.
当马可·波罗在监狱中口述他游历东方的见闻时,他实际上是在为西方人制造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幻花园。在他的威尼斯听众与读者中间,东方的美丽富庶与奇风异俗早就成为一个鼓动人心的神话。马可·波罗了解这个神话,也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神话,于是他塑造了一个西方人所渴慕的东方。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末期到17世纪初期,世界戏剧史上迎来了两位风格迥异的戏剧大师——来自东方的汤显祖与来自西方的威廉·莎士比亚,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十分轻易地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各自文化的优秀之处。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不能否认这两部作品留给世界戏剧史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探讨这两部作品在情感表达手段上的迥异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部作品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不同文化,这对于研究当今世界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这种源自于人类古老传说的神秘动物,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就已经是华夏大地上人类的图腾。之后的数千年中,龙更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也骄傲的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通常是贪欲或邪恶的化身。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在圣经中龙也通常被视为恐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