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随着对西路军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西路军的失败是由于在河西走廊滞留时间过长。而滞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又是其任务的变幻不定所致:西路军在正式命名前,先是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该计划流产后,又奉命西进,并正式命名为西路军,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西安事变爆发后,曾一度奉命东返,以策应西安事变;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又奉命西进,占领甘、肃二州,并以一部占领安西;其后,中央又根据西安事变后形势的变化,一度命令西路军东近凉州。西路军之战略方向和任务的变化至少有六次之多,其中至少有四次与西安事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知,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失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西路军对西安事变也起了重要的策应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路军的形成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前苏联防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也是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生存、发展和抗日的需要,是中共领导的一致意见.历史的合力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是西路军无力同时完成的任务.西安事变发生后,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西路军的影响是致命的.西路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并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持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民尊敬和纪念的。———引自新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第511~512页●陈云: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引自《陈云年谱》(下),第282页。…  相似文献   

4.
红军西征是有别于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重大战略行动。面对复杂、险恶的政治、军事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运筹帷幄,指导红军积极开展对东北军及广大回汉群众的统战工作,从而得以集中力量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部队,就此开拓了甘肃、宁夏的革命新局面,不但为三军大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成功地将陕甘苏区扩大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西路军与苏维埃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路军的同志都十分清楚,中共中央最初给西路军规定的战略任务是“打通国际路线”,而不是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根据地。但这并不意谓着西路军没有进行政权建设工作。事实上,由于中央从整个战局出发而不断变动西路军的战斗任务,使得西路军在一段时期内把政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学术界虽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却没有对此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想在这方面有所补漏。一、西路军政权建设计划的形成①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但是,红军并没有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当时,西北红军和党中央身受日寇、…  相似文献   

6.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中旬,由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军西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西北马家匪军血战数月后遭到失败。西路军的失败是红军战史上一次最惨烈的失败。从中观的视阈分析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西路军组建前其主力三过草地,元气大伤,疲惫西进是西路军失败的开端;劳师西进之后,迟滞不前,战斗任务繁重,超过了承受力是西路军失败的继续;河西走廊粮缺水苦、狭窄平坦的地形使西路军雪上加霜;马家匪军为了自己的地盘进行拼命抵抗使西路军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7.
由于复杂的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西路军和张国涛的错误路线挂在一起.1986年,徐向前元师新著《历史的回顾》问世后,恢复了历史的本束面目.《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了西路军西征是奉党中央命令的文章教导.1988年8月17日,《青海日报》又发表了张国声的西路军的历史功绩永放光芒》一文,对党中央当时的布署作了较具体的阐述.1936年6月29  相似文献   

8.
西路军失败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中旬,由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军西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甘肃青海的马家区军血战累月后,遭到失败。这在中共党史上是空前的,究其原因主要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欠妥与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五年八月,在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大反攻中,晋察冀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命令,派部队挺进东北,与苏蒙联军配合作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从晋察冀根据地进军东北的准备工作、进军概况及重要作用等方面作一简略论述.一晋察冀根据地为进军东北,很早就开始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在冀东地区建立挺进东北的前进基地.冀东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收复东北,非首先收复冀东不可.一九三八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即派一分区政委邓华率部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为向冀东发展打下了基础.五月,邓华支队奉命与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于六月上旬从平西出发,挺进冀  相似文献   

10.
西路军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四点:(1)毙伤马家军2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敌人。(2)牵制了敌人,策应了河东红军、友军和西安事变。(3)播撒了革命火种。(4)为党和人民军队保存和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为各技术兵种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西路军的历史教训主要有五点:(1)任何国家总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意识形态总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利益。(2)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争取外援与自我救助的关系。(3)作为独当一面的高级指挥员,在接受或决定行动方向和任务时,必须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充分,必须从形势和战场变化的实际出发,及时正确调整行动方针。(4)作为独当一面的高级指挥员,必须正确理解全局及与自身所担负的局部任务之关系,才能正确制定作战方针、灵活指挥,抓住时机打胜仗。(5)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西路军究竟是何时被正式命名的徐向前在自己的大型回忆录《历史的回顾》第519页上说:“(1936年11)八日,中央电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这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是,11月7日徐向前、陈昌浩向军委建议组织党的西北前敌委员会和军委西北分会。8日,张闻天、毛...  相似文献   

12.
甘肃《社会科学》1990年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军西路军史研究中有关问题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的文章。读了之后,不免使人产生疑问。文章对一些问题没有表达清楚这里且不谈,仅就它所提出的观点我们不敢苟同。这篇文章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说明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部分西路军领导时的一段谈话“出言有据”,而且至今是适用的。第二个是要说明西路军西进新疆不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而这两个问题里的核心内容又是四方面军三个军的过河、渡河部队的行动方向、以及西路军的组成等。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本文就《再探讨》提到的西路军的这几个问题,与作者张嘉选同志商榷,也请大家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都知道,西路军失败后,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脱离西路军余部,单向回陕北。但在当时敌人的重重包围和盘查下,他们是如何回到陕北的,却鲜为人知。与徐向前、陈昌浩一起脱离马家军包围的西路军总部参谋陈明义和30军警卫排长肖  相似文献   

14.
李先念对西路军和正确认识西路军问题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36年10月24日时任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党中央命令组成西路军后,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军作为西路军的主力,和兄弟部队一起,为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西征河西走廊,与敌血战.在永昌时,作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之一,李先念曾向西路军总部领导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最后,他作为负责军事的最高领导人,率西路军余部到达新疆,受到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陈云和滕代远的迎接和慰问,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毛泽东因此称他为"不下马的将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的关怀下,李先念重新调查西路军问题的来龙去脉,为恢复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贯穿全国红军长征从酝酿、出发到胜利的全过程;他们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探索长征路线,即选择在哪里创建新的根据地作为落脚点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分别起到先行探路和掩护主力、开创新区和战略策应、推动北上和维护统一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夺取全国红军长征最终胜利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胜利与重要作用的发挥,既得益于他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及强烈的大局意识,也是基于其全体将士的团结奋战和领导核心的坚强有力,更是受益于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遵义会议正确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贯彻,瓦窑堡会议改变政治路线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策略精神的及时运用,不仅极大地焕发了红二方面军的战斗力,而且为其指明了夺取长征胜利的唯一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西路军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产物,西路军的失败也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破产.陈云在上世纪30年代代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到新疆接迎西路军,并在上世纪80年代直接参与了弄清西路军的历史问题和为西路军恢复名誉的工作.他根据亲身经历和历史事实,指出西路军的行动是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战略的具体步骤,"不是执行张国焘路线","西路军的失败也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陈云为西路军历史问题客观公正的解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先念对西路军问题的独特贡献●汉河李先念曾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30军政委。他对西路军问题的独特贡献,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当年他对西路军的贡献。据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的回忆,李先念曾对西路军滞留在永昌、山丹地区不进不退提出过不同意...  相似文献   

18.
彪晓红  杨飞 《理论界》2007,(6):195-196
为了摆脱因国民党军队“围剿”和党内“左”倾错误危害而陷入的困境,红二十五军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始长征。周恩来的指示,对于红二十五军坚定长征的决心、选择长征的方向、明确长征的目的、制定与长征有关的各项决策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立了大功,他对党和革命极端负责、对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深切关心和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在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6年贺龙率军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著,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此期间,贺龙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7年8月1日,贺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遵照党的指示,前往湘鄂西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第6期《社会科学》补白中交待了徐向前在西路军失败后回延安之经过,但陈昌浩如何回到延安,仍是一谜。现据有关资料,简要介绍如下。1937年3月13日,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陈昌浩、徐向前离开西路军余部,带28个警卫人员潜行出祁连山,几经周折,警卫人员散失无余,陈昌浩、徐向前三次脱险,又在山丹县霍城甘家庄,被湖北广水籍老中医但复之一家相救。稍事休息后,徐向前扮成“羊倌”、先行奔陕北而去。陈昌浩却胃病大发,滞留但复之家,在山洞养病二月余。但复之老人卖掉家产,与儿子和陈昌浩扮成一家人。以行医为掩护东行。到西安住一小旅馆。找不到八办;陈昌浩给延安的朱光和“张先生”写信,也杳无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