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构成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两大重要问题,这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表现尤为显著.研究表明,高利贷贯穿鸦片种植、征收、交换和吸食等全过程,双方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鸦片生产为高利贷剥削提供了机遇.高利贷成为农民因鸦片问题而遭受重重剥削的重要环节;鸦片因高利贷的助长而更加泛滥,高利贷借助于鸦片而尤为猖獗.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并和一些社会现象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而带来了甘宁青农村灾荒频发'、军阀暴政、农村破产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民国时期甘宁青社会落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夏作为我国历史较为重要的一个朝代,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纵观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西夏作为一个有着璀璨文明的朝代一直都是考古学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将深入了解西夏的历史,探究西夏的风土人情,从西夏的制度、官僚主义,以及文化等等方面入手,为西夏时候存在的汉人做一个具体的研究论述。本文将从西夏的建朝初期开始详谈,随着时间线而不断深入,同时对西夏时存在的人类阶级以及人权问题做一个细化的解读,同时根据西夏汉人的生活模式反观到如今的社会中,探究西夏灭亡的具体原因,对西夏汉人的文化、阶级、生存模式等种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历史做出深刻的解读,希望能为日后西夏汉人的研究乃至整个历史的研究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和少数民族的两重性。党项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党项”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隋书》和《北史》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有关党项的活动,当始于北魏。党项的主宰者是强宗大族,直到李继迁建国,这种情况一直未变,而且“联络豪右”成为西夏政权的国策,强宗大族也就成为党项夏国的统治基础,其社会地位不断上升。“豪右”何以构成西夏地方之统治基础?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一,西夏地方政权是在强宗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其二,西夏地方政权依靠豪右的原…  相似文献   

4.
论李继迁     
论李继迁李蔚李继迁(公元963年—1003年)是夏州地方政权的重建者,也是西夏国家的开基者。李继迁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太宗削平群雄,统一宇内,和党项社会进人奴隶制阶段。李继迁在夏州地方政权中断的情况下,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联辽反宋,终于恢复了夏州故...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西夏文和汉文历史文献来考察12世纪下半叶银川平原的河渠格局、渠道形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从中可以看出西夏的水利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现代宁夏、内蒙古黄灌区的水渠形制正以西夏为直接源头。同时,本文还对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一些水利专用名词进行了疏理,力求找出它们与现代西北农区水利名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率是乡村高利借贷的核心因素,通过研究利率可以揭示高利贷的诸多相关问题.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实物借贷利率高出货币借贷利率20%以上;高利贷利率在民国年间呈提高的趋势;利率高低受自然、人文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利贷利率的变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众多非常态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了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和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扬.因此,高利贷是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民间借贷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最重要工具,是造成农民破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相似文献   

8.
西夏文法典《天盛律令》的译释和公布,为西夏婚姻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主要依据《天盛律令》有关西夏婚姻的法律条文,结合其他西夏文、汉文资料,系统地论述西夏立国后的婚姻状况;并通过与唐宋法律有关婚姻内容的对比,分析西夏婚姻和中原婚姻制度的异同,以进一步阐明西夏婚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人所建立的政权,白元吴于1038年称帝立国至1227年亡于蒙古,传10帝,存国190年,几与宋辽金诸王朝共始终。如果从881年夏州政权建立“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算起,西夏则历时达347年之久。西夏幅员辽阔,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不仅创立了独特的官制,而且还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建立了一整套法律、货币体系。其文化成就虽在宋朝之下,但绝对比辽、金要高得多,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银川及河西走廊诸地发现的为数众多的西夏文献、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西夏岩画及西夏文题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时期的手迹和文物资料,借助于古今所编纂的西夏文辞书和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人活动范围以及在宗教、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西夏家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夏立国后的主要家庭形态和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出西夏政府在法律上保证直系血亲同居共财的结论。并且通过与唐宋社会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夏家庭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天英 《中国藏学》2016,(2):120-125
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有三件西夏藏文医药文献,出自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从出土地点、同时出土的文物以及文字特点等方面考证,属于西夏时期。所记泻药药方、凉药药方、创伤药药方、治眼方,具有藏医药特色,用药多为西夏常见药物,反映出西夏时期河西地区的一些常见疾病,说明西夏医药学除了吸收宋、金的先进经验外,还向吐蕃学习,构成了西夏多样化的医药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夏与契丹、吐蕃及蒙古等周边民族的联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西夏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针对周边诸邻的实力强弱,采取了不同的联姻方式。结姻契丹,联辽抗宋,为称帝建国打下了基础;当诸强形成包围之势时,西夏统治者则灵活运用联姻,周旋于诸强之中而图存;当蒙古兵临城下时,则被迫献女臣服蒙古;从而赢得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14.
在距今7个世纪,先后与宋、辽、金鼎力,统治西北广大地区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全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突出了民族特色,培养了质朴、诚恳、忠厚、坦率、慷慨的性格和淳朴的民风,实现了党项、汉、回鹘、契丹、吐蕃等民族在西北地区的联合和局部的统一.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对西夏、对党项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显学.借助古今所编纂的西夏文辞书,从跃然于山崖峭壁的西夏岩画中探讨党项族社会生活的内容.为我们了解一个全盛时期西夏党项族的性格人生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5.
母后干政、外戚擅权,是中国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也是封建专制制度中无法消除的痼疾。西夏建立封建国家后经历190年,传祚十帝,在占西夏王朝一半以上时间的景、毅、惠、崇、仁前五朝中,母后干政,与接踵而来的外戚擅权的阴影,相继笼罩着西夏政坛,对西夏的政治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主改革前藏区部落借贷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藏区部落借贷制度概述星全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借贷便逐渐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借贷往往被剥削阶级作为敛聚财富、实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方式。它(尤其是高利贷,下同)象寄生在人们躯体上的一块毒瘤,肆意吞噬...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我国甘肃武威西郊林场先后发现多座西夏砖室墓,并有明确的记载,而出土的文物、随葬品也为研究西夏墓葬文化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参考资料,并且通过墓葬的重见天日,更是印证了西夏文化融合的的论断,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感受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独有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就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西夏的各种葬俗、西夏墓葬的形制、规格以及所反映出的葬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梦溪 《中国藏学》2020,(1):161-169
西夏地区所流行的藏传佛教显教注疏以往较少为学者所重视,却是活跃于西夏地区的藏传佛教僧人学习、修行所必需的文本。此类文本主要以藏文原本和西夏文译本两种形式流传,文章所涉文献即是藏族高僧在西夏所造,又译为西夏文的《金刚经》注释书。该文献在遵循藏传佛教阐释习惯的同时,亦含摄了西夏王朝建立以前即流行于敦煌地区的汉传佛教学说,体现出当地僧人博收广纳的学习方式以及该地区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西夏文《杂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字》是西夏王朝时西夏人自己编纂的字典之一。有西夏文及汉文两个文本。本文对《杂字》的来历及文本做了简要介绍,对两个文本做了相互比较,对西夏文《杂字》的特点及反映出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文章最后还附有《杂字》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表。  相似文献   

20.
公文体式是一篇公文外在形式特征所能体现出来的全部内容,包括公文种类、公文用语及称谓、公文的格式和公文载体等。公文体式自秦朝开始确立,历代相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西夏公文体式并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从传世的西夏汉文史籍中保留下来的公文以及西夏故地出土的最为原始的汉夏文公文实物来分析,通过分析得知,西夏公文的体式与宋或辽朝的中央公文体式相一致。为此,本文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西夏公文的称谓、语体、格式等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