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人均第一产值、人均第二产值、人均第三产值、居民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总量、人均进出口总额.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归类分析,得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2.
会泽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会泽县经济社会现状和特点如下: 现状特点及其评价 一、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1、经济发展水平低,乱砍滥伐,过度垦殖。建国以来该县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工农业人均产值205元,比五二年增长了60%。粮食总产相当于五二年的两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为六四年的3.4倍。但人均工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2%,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8%。 长时期以来,该县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社会资金极其匮乏,于是选择了一条几乎无需技术、资金、智能投入就能获得一定产出的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道路,即:为解决温饱问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大量开荒,广种薄收。其结果使经济发展陷入了经济发展水平低→乱砍滥伐,过度垦殖→生产条件恶化→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3.
一、从要素转向效率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均GDP达到3744美元,浙江省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浙江省在国内算是"先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村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人均GDP、平均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农业结构比重、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资源总数、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对江西省农村城市化驱动因素加以分析评估,其结果是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9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厦门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宁德地区最低;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三个指标,考察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对三个经济指标在山东省内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总量、人均经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方面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以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安徽省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在对安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旅游经济密度指标、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与全国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了制约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安徽旅游经济效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省级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采用ER指数度量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在对省级区域极化程度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各省级区域划分为三类区域;然后对全国及不同类型区域分别构建省级区域面板协整模型,考察城乡收入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协整关系检验表明全国及各类区域均支持长期协整关系的存在。面板协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发现城乡收入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存在负面的影响效应,即极化程度越明显,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越大;对于不同类型区域而言,发现我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已经形成了各聚类间的异质(省级)长期稳定关系,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两极分化对其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10.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以此所反映的各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依据,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使得不同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生产技术异质性假定下,以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能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到绿色生产率的核算框架之中,对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2000-2012年的共同前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跨期前沿为参考基准,分析期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73%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来驱动;三大地区绿色生产技术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省份一直牢牢占据全局前沿,代表了全国最优的绿色生产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前沿则逐渐偏离全国最优绿色技术前沿,与东部地区绿色生产技术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与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东北经济区域高等教育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老工业基地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实践表明,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继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提升泛东北区域经济的人才素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迎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增加高等教育消费,拉动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实施高等教育与农村建设的结合,加快泛东北区域经济的振兴节奏。但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制约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研究型大学数量有限;高等职业院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因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政策扶持;高等学校改变观念,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引导教师队伍参与老工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肉羊生产空间布局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变动的历史事实,结合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在描述肉羊生产区域变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肉羊生产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饲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转移和集中。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肉羊生产已由最初的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语言能力通过影响微观个体的知识生产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故语言能力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配的语言能力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要解决好单一性与多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同质化与去同质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语言政策、人才培养、语言产业、语言服务、媒介语言等多方面积极建设,以实现语言能力要素禀赋聚合,构建和完善推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语言能力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语言能力通过影响微观个体的知识生产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故语言能力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配的语言能力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要解决好单一性与多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同质化与去同质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语言政策、人才培养、语言产业、语言服务、媒介语言等多方面积极建设,以实现语言能力要素禀赋聚合,构建和完善推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语言能力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促进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实现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就必须加大投资的力度,继续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而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富有活力的经济细胞,能够将分散的、闲置的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力量。贵州民营经济的销售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高速增长的态势,每年的增长速度都高于2位数,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兴业,是促进贵州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是判断高等教育发展适应性的重要方面。该文通过对新疆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的相关指标分析,认为新疆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偏小、速度较慢,不适应新疆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拟确立为:搞好“四个兼顾”,解决延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坚持“三个带动”,为延安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突出“两个培育”,抓好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薄弱环节;强化“一个支撑”,消除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视角,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江苏沿海县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县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沿海县市应立足当前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供求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走实力提升之路;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重构经济增长引擎,走内生发展之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走一体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使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内部,FDI流入较早且规模较大的省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增长率同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