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也是迫切的课题。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走出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制定新的战略,强化制度创新,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重围,把共同富裕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民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本文结合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阐叙就业与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方面关系,以期促进就业、治理失业、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怎样利用税收促进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我国经济高位运行的同时,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就业等问题的矛盾也越发凸显出来。本文描述了我国的就业现状,通过分析税收对就业的影响,以及我国税收政策当前存在的弊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税收在促进就业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19-19
6月2日,人保部公布全国首批入选的100家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名单。自2006年全国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在“小社区破解就业大难题”方面探索出很多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改善民生,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目标,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兴邦的基本方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民生的确是一种境界。改善民生是一种人本境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质上是"民生如天"的人本境  相似文献   

6.
江晓斌 《决策》2010,(10):97-97
没有什么应酬接待,便换上运动服,独自外出散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种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7.
徐丹 《管理科学文摘》2012,(22):135-136
社区处于社会管理的基层和亲民服务的前沿。创新社区管理,关键是通过人本管理和民生服务,把社会矛盾化解在社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民生安,则社区安;社区安,则社会安。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生调查2018综合研究报告——新时代的民生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各领域民生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满意度总体不断提高。从"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各年度的调查结果看,2013~2017年,城乡居民对于生活整体满意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的比例均保持在90%左右的高位;对未来的信心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2016年及2017年连续上升,2017年对未来"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和"一般"的比例达到90%。同时,城乡居民对民生各领域的满意度总体不断改善。其中,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和居住地环境的满意度得分提高较快;就业、住房、社区公共服务、司法公正、交通等满意度得分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政府服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满意度得分稳中有升。特别是,随着食品安全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民生短板得到切实加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民生关切和诉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家庭生活的关切点中,排第一的是收入水平,选择比例为29.2%,较2016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其次是医疗服务,选择比例为12.2%,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住房和养老并列排在第三位。对于社会环境的关切点中,排前两位的仍然是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尽管2017年城乡居民对这两个领域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治理仍然是城乡居民的强烈诉求;改进交通出行位列第三。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养老保障、政府服务等领域,广大群众都有一些具体的关切和诉求。从民生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各省份不同方面民生指标改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生活指标区域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但缩小的幅度在降低;公共服务方面不少指标没有延续均等化趋势,发达地区改善得更多;公共安全方面,部分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更加明显;生活环境方面,东部沿海和东北部分省份的改善程度较其他地区更加显著。在新时代,需要在科学把握城乡居民民生满意度、民生关切点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具体民生诉求,着力解决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课题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民生工作得到改善,但省份间的民生水平差距较大并有扩大的趋势。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城乡居民对当前生活"很满意"或"非常满意",7成以上对未来"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分领域看,城乡居民对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对就业、收入、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低,多数居民认为过去1年政府在治理腐败方面有改善。调查还表明,约有10%的居民对生活不满,主要集中在低学历居民、低收入家庭、非正规就业者、无房户等群体,其改善住房状况,提升就业质量,加强社会保障的意愿较为强烈。各级政府应积极回应城乡居民关切,加强重点领域的民生工作,尤其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不满意群体的民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以"经济企稳背景下的民生发展"为主题,继续在全国开展近5.1万份样本的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在安徽等8个代表性省份开展近1万份样本的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编制31个省份的年度民生指数以及就业等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企稳,民生改革措施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民生整体满意度普遍上升,对12个民生领域的满意度均呈上升态势。城乡居民民生关切主要集中在收入、医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同诉求。民生指数测算结果表明,过去5年31个省份民生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民生领域和不同区域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建议积极回应经济企稳时期的民生关切和民生诉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夯实民生之本;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壮大民生之源;坚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民生之基。  相似文献   

11.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人民防空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把人防服务民生工作真正做细、做活、做实,是新时期人防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防实现融合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赋予人防工作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2.
通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的主题浓墨重彩。在经济最冷的时候,中国政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建设已经启动。在2009年中央政府的七项主要工作中,与民生有关的具体安排,涉及结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的来袭导致大批企业深受其害,不得不减薪裁员,录用新的员工则更是慎之又慎,就业率下降,失业率攀升。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主要是个人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炒作房地产的比重过高。而个人住房贷款迅速下降,也就说明了住房投资者在减少。如果房地产市场投资者减少或政策挤出,那么投资比重过高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客观形势。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用人组织用工行为不规范是当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纠正用人偏差,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增加就业机会,是促进充分就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是当代社会民主进程加快、传媒产业化竞争加剧、媒介功能发生重大转换的产物,也是社会新闻在新时期“三贴近”语境下与时俱进的结果。民生新闻的最本质特征是其平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文章从民生新闻的内在涵义出发,分析了民生新闻仍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苏杏 《办公室业务》2013,(19):72+75
服务民生是时代对民生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从事档案工作者发挥自身服务功能的必然体现。本文试从思想重视、营造氛围、明确内涵、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切实监管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好民生档案,从而促进民生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吕秀鹏 《决策探索》2008,(22):87-87
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考察各级党委与政府为政之道、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18年,面对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民生满意度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与上年相比出现小幅下降。调查结果还显示,城乡居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关切点仍集中在医疗和收入,在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关切点是食品安全和交通出行。对于有孩子的受访者来说,教育则排在第一位。另外,受访者对养老的担心程度明显提高。在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下一步,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诉求,围绕就业、收入、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友强 《科学咨询》2008,(13):12-13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的各项工作,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