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倾向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一直因其改良主义倾向而受到指责,被认为是工人运动发展的歧路。但是从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来看,英国工人运动趋向改良主义完全是社会改良的结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人运动走向改良主义是必然的趋势,它是工人运动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并非一条歧路。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费觉天曾作为社会改良主义者,却最终公开背离,反对改良主义的主张;其思想貌似马克思主义,但是却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唯物史观。其思想主流既非社会改良主义也非马克思主义,游离于社会改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外,可见其“信仰的彷徨”。  相似文献   

3.
1919年夏,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之间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一场论战,它的起因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不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右翼恐惧而挑起。它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的意见分歧,不是敌对性质的矛盾,应该正确估量近代中国的改良主义。它的影响、意义等要实事求是分析,不准夸大,认为这次论战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胜利和改良主义的失败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胡适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一月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但是直到如今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仍认为此文所提倡的不是文学革命,仅仅是形式主义的改良,明显地暴露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面貌”。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事”,就其实质来说,究竟是革命的还是改良主义的,尚须认真研讨。笔者不揣浅陋,想谈点看法,就教于大家。“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判定五四时期文学主张是否具有革命性质,我认为重要的依据,是看它能否体现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精神。《文学改良刍议》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精神。只要我们考察一下文学改良“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社会党虽然主张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社会主义,也并不讳言自己是改良主义的政党,但他们的改良是“克服”资本主义的改良,这种彻底改良就是革命。因此,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应称其为“革命的改良主义”。还说,对此,应当尊重各国社会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读了罗澍伟同志的大作《关于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评价》(载《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很受启发。同时,也有几点不同意见,特提出商榷。 一、“改良主义”是否“改良”的“两面性”之一 罗文认为,“改良具有两面性,而改良主义则以对抗革命为目的,是‘改良’的保守、反动方面,或向保守、反动方向的发展。”这是笔者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社会建构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问题 ,应该尽快地纳入政治体制改革之中。公民概念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启智概念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对于公民政治、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建设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立宪运动的历史条件与分期 1立宪运动发生的背景从一九○三年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它可以说是前段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可说是改良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它既不同于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运动,如戊戌变法前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运动,也不同于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发动的一次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运动。立宪的问题提出较早,在戊戌变法以前的维新思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以他的《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等著作,介绍并赞扬日本维新改革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强调择善而学,反对抱残守缺。他主张吸收西方和日本的先进文化,建立民族新文化。他的思想和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多。其丰富的政治思想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将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从宏观的角度作一论述,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时代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一、从改良到革命:二民主义 改良主义思想是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中国的一股进步思潮。它主张自上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绍兴文化既与时代和社会变迁同步,同时又可作为地域文化变迁的典型.建国初期,是绍兴文化的组织化、现代化时期;"文革"时期,是绍兴文化的政治化、"革命"化时期;改革开放之后,是绍兴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时期.绍兴文化要继续发展,必须树立文化自觉:警惕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理性,走出文化市场化的"两难",以及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价值追求。作为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侦查制度,同样,面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问题,作为刑事执法理念必然会在多方面发生变革。本文提出刑事执法的价值观要从专政工具论转向多元平衡论、正义观从偏重实体正义转向实体与程序并重、侦查观从查明事实转向法律真实、证据观从依赖人证转向强调可采信的社会证据和司法观从侦查为中心转向以公正审判为核心的理念,从我国刑事侦查制度改革角度出发,力求为我国刑事执法制度改革提供理论资源和观念平台。  相似文献   

13.
媒介产业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媒的产业化进程也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新时期以来,兵团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与其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密不可分,产业化也推动着兵团传媒从新闻观念、新闻业务到新闻管理、媒介经营,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兵团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在立足区域市场培育、加强媒体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主要是基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这两个方面考虑的。从联邦制到单一制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的历史逻辑。从“二大”到土地革命时期,联邦制构想逐步丰富和发展,民族自决成为联邦制的核心内容,联邦制则是民族自决的必要依托。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认同得以明确,联邦制构想明显弱化,提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中共逐步放弃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而强调民族自治权,最终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民主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民国初年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私法教学改革之必然性与应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及被我国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国际私法的教学改革问题时 ,必定离不开我国高等法律教育这个语境。回顾我国法律教育及国际私法教学的发展历程 ,法律教育与法律实践相脱节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一直未能摆脱外来模式的影响所致。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 ,整个中国法律教育的改革呈现出必然性。以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契机 ,中国高等法律教育应明确地定位于职业教育。在此前提下 ,国际私法的教学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以及考试方法等诸方面都应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建国后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具体表现在对国际主义强调过多,对国家利益重视不够。“文革”时期国际主义甚至取代其他原则而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准则。改革开放后,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被逐渐淡化。对国际主义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外交中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有:改革是不竭动力,开放是必要途径,发展是永恒主题,稳定是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阳光"之于美国革命,"闪电"之于法国革命,她们看上去象一对孪生姊妹,性格却迥然不同。基于对传统价值所持不同的态度,社会以不一样的变革方式向前发展,或是暴力激进的革命,或是渐进温良的改革。传统有何价值?在现时代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学理性问题。文章选择美国与法国这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社会变革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中的每一项成功的实践,都是不断冲破传统思想牢笼的结果。解放思想,冲破思想的牢笼,实现思想的自由,是一个“永续”的过程。要冲破思维定势,勇于超越自我;打破既得利益障碍,落实以民为本的理念;破除条条框框,善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挑战体制顽症,解决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