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问题研究王廷科陕西财经学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最主要方式,这不仅在理论上已得到西方宏观经济学家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上货币一财政政策也被西方国家作为反周期性稳定政策而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人口膨胀和通货膨胀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二者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文章还认为“成本膨胀”不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指出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赤字财政政策,在理论上信奉凯恩斯主义,用通貨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而又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问题。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和反映,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思想突破了古典的预算平衡思想束缚,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尽管目前我国赤字与公债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风险已在快速积累,必须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在西方国家实施情况加以分析 ,指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避免西方国家在长期实施赤字财政政策之后所出现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我国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对于扩大内需战咯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中,财政政策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货币政策作用受到的限制,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搭配。一、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目标依性质而论,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充需求型财政政策和扩充供给型财政政策两种。前者是通过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扩充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后者是通过…  相似文献   

6.
刘毅 《南方论刊》2008,(12):42-44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西方外交政策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的理想主义传统有时使其倾向于追求普适价值和民主人权观念而置政治经济与安全等实际国家利益于次要地位,然而现实主义策略又使其外交政策倾向于理性和成熟,在反复考量国家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之后作出合适的外交决策。理想主义终极目的是为现实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与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代表性家庭最优消费决策及其与财政政策的关系,估计中国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98年至今,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幅度超过20%。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除源于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程度、预期、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外,与财政政策运用也有很大关系。其中,未预期到的财政政策冲击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产生的综合效应显著为负。以未预期到的税收增加为融资工具的策略选择,大大抑制了结构调整的正面效应。因此,扩大居民消费,不仅要通过财政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而且要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策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8.
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失业保障与培训和再就业的结合、就业方式、裁员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举措 ,并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西方国家解决失业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个经过拓展的财政支出乘数模型。该模型表明 ,财政支出乘数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两种因素的函数 ,且同这两种因素成正相关关系。利用上述模型进行分析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有限 ,根源于体制因素和结构因素 ,使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较小 ,从而导致财政支出乘数较小。为此 ,须从制度安排和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 ,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历年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阐释中,存在着两种简单化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把它单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意识的延续,看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和古典意境理论的终结。另一种倾向则是把它主要看作是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影响的产物。前一种倾向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主导倾向,后一种倾向则在近几年中日见突出。本文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基于learning-by-doing的随机增长模型,得到了均衡时的经济增长路径、债券回报率、资产组合份额和消费-资本比,分析财政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资产组合选择、个体消费倾向和个体福利的影响,探讨最优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角度,对影响西方国家资本流动政策的利益集团和政党的政策偏好进行了分析。基于资本和劳动不同的要素禀赋,利益集团具有不同的政策偏好。政党的不同政策偏好主要取决于其反通货膨胀的偏好。关注通货膨胀的右翼政党倾向于资本自由流动政策,关注失业和社会保障的左翼政党则倾向于实施资本管制。而在选举前后,左翼和右翼政党都可能具有加强资本管制的偏好。  相似文献   

13.
祝志勇 《河北学刊》2003,23(3):198-201
转型时期制约财政政策的最主要因素 ,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内的非均衡和制度间的非均衡。本文在对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功能的枢纽点———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修正的基础上 ,试图建立我国转型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需要指出的是 ,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集中财政和直接投资支出  相似文献   

14.
考察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衡量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部分。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居民预期来影响居民消费。考虑到我国城乡的差异,本文将居民区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财政政策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政府财政支出、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回归系数可知,影响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效应仍有限。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是由西方凯恩斯主义丧失官方经济学正统地位的年代,声讨和反对凯恩斯学派的浪潮日趋高涨,大有从根本上否定凯恩斯学派的气势.凯恩斯主义是以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为其特征的.而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微观搞活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感到宏观控制的重要性.那么,凯恩斯主义还有无借鉴之处呢?这需要对凯恩斯主义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正值凯恩斯的奠基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50周年之际,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于五月中旬举行的1986年年会,在这方面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在战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甚至曾经一度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派。研究这一学派特别是它的最新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主义。一、凯恩斯主义的演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危机的表现首先应当说明,西方经济学危机早已发生。比较科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被庸俗的政治经济学所取代,是西方经济学危机的开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就是:“1830年,最终决定一切的危机发生了。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系由已故博士生导师傅殷才教授担纲主持的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产物。它由《经济学基本理论》、《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学术专著组成,近期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齐。这套丛书与他主持的十卷本世界十大西方经济学流派丛书(即将由武汉出版社推出)邂相映照,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外国经济学说研究的空白,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丛书之一的《经济学基本理论》是傅殷才教授独立撰写的,也是他40余年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结晶。该书既不是…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着“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公共财货以及外部成本)”,因而普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各国对干预的途径选择各不相同。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大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就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多大程上被肯定或否定,即市场与国家干预备在多大程度上失灵。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需要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现实具体分析两种干预途径的使用范围和作用效果,选择适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特殊的政府干预途径。这对完善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9.
告别"崇高"之后--后新时期小说一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正如我们无法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划出一道清晰可见的分界线一样,试图将我国新时期文学与后新时期文学作出同样的划定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不过,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继现代主义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文学倾向或思潮,以后渐渐发展成一种几乎遍及全球的文化运动.后新时期文学则是指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的一种文学倾向或思潮.虽然两者的起始时间相距近20年,但它们却同时交会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交会在今天这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年代里,便必然会形成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共同的倾向和特点,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东、西方文学的相互碰撞、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20.
传导机制·行为反应:兼论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传导机制,尤其是传导机制中微观主体的反应及其行为调整,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是体制约束、微观主体数量、消费倾向、预算约束、信息传递效率与政策工具作用时间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解释了积极财政政策失灵的原因,并对稳健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