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西文人群以其淳孝仁厚、隐忍以行的道德操守和性格特征,在残酷嗜杀的明初得以尽其天年,超越吴中、越中文人而成为明初文坛的主要力量。其典雅淳朴的诗风文风与明初政治文化需求趋向一致,从而成为文坛的主导风格,并深刻影响了笼罩明代文坛近百年的台阁体。  相似文献   

2.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 ,较少傲诞狂放之习 ,社会离心倾向亦不明显。而明初隐士群体的这一特点也正是明初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明初江右诗坛, 诗歌繁荣, 诗人众多, 但在地理的分布上, 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 与地理经济、 人文积淀、 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 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 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4.
朱亚非 《东岳论丛》2007,28(2):151-156
明初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以德睦邻方针,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本文分析了明初以德睦邻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对以德睦邻及对周边国家劝和息争进行了探讨。明初以德睦邻政策的成功,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边疆安全及反击外患的胜利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经验仍值得今人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明初朝贡制度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趋臻巅峰之时期,研究与剖析明初朝贡制度对于整个封建社会对外关系,不仅有其特殊地位。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笔者于此对明初朝贡制度试作论析,以就正于史界学者。  相似文献   

6.
明初魏观之狱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锐 《社会科学家》2004,(2):152-154
在明初魏观之狱中,苏州知府魏观及文人高启、王彝不幸罹难。此狱实际上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排斥异己、巩固皇权而兴起的一场冤狱。剖析这起典型案例,可以加深我们对明初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明初中央对湟水流域的施政,研究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兴起、形成、性质、特征,也进一步分析了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的来源、成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王建华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到明初达到了最完备的形态。明初皇帝权力的强化,是以丞相胡惟庸一案为开端的。胡惟庸党案是明初主权与相权之争的必然产物。自此之后,“遂结千余年中书柄政之局”(孟森语),中国历史上再无丞相之名。元...  相似文献   

9.
明初江右派是明初诗坛五大地域性文人集团之一,本文拟对以刘崧为代表的江右派诗人的诗歌理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展示江右派涛人在明初诗坛崇唐抑宋复古潮流中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和涛歌风格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初的洪武时期, 是明代密疏言事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个时期密疏言事的特点是: 在对前代密疏言事特点继承的基础上, 明初又有了一定的制度性建设, 这种初步的制度性建设, 既使明初的密疏言事表现出与前代迥然不同的差别, 同时, 也对明代中后期的密疏言事, 产生了深远的直接的影响。历史地说, 明初密疏言事的制度化过程, 是和汉、唐、宋等朝代对密疏言事过程不断完善的趋势相一致的, 也是相联贯的。  相似文献   

11.
毛先舒是清初西泠十子的领袖,清初著名词学家。毛先舒对明代以来词体不尊的现象十分不满,提出尊体的主张。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明代词坛上的热门话题,毛先舒对此也颇感兴趣,从多方面论述了诗词之别,以彰显词体的特性。在词体风格上毛先舒反对明人对豪放一体持简单否定态度,也反对明人的尚俗;在词体艺术上,毛氏尤有心得,提出了"离合"说。  相似文献   

12.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天下财赋仰给于江南,而江南财赋全资水利,因此水利之于明王朝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明代水利撰述呈现出突出发展的态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代水利撰述具有数量多、注重实用、批判性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和明代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佑托名之作,诗歌与叙事珠联璧合,或平实而真,或融工丽为一,别具风神意蕴。瞿佑之诗及《归田诗话》对明初越诗的繁荣、明清杭州风雅的开启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付琼 《兰州学刊》2009,(7):168-171
在明清所刊苏文选本的119种版本之中,明刊102种,清刊17种。明刊本高密度生成于嘉靖以后,清刊本则呈低密度平均分布状态。由此可以认为:苏文选本在明代的流行程度大大超过清代;苏文选本在清代的流行始终处于缓滞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晚明那样的兴奋局面。以此而论,所谓明代苏轼研究“中熄”说就显得不尽稳妥。  相似文献   

15.
元未明初的西域政局变幻莫测,位于交通要道的土鲁番地区战略地位日显突出。随着东察合台汗国对土鲁番地区政治控制的增强,大批蒙古贵族和民众的定居化,以及该地区与中原地区商贸联系的加强,土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出现了历史性转变,并对明代西域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明天启至清康熙前期的半个多世纪里,数量众多的词人跨越明清两代,在同一风会所趋下相继而起,前后呼应,传承有序。他们一方面怀抱末世之心和故国之思,创作了一系列既不同于以往明词、又有异于康熙后期词风的感事性空前凸显、力度美空前张扬的变徵之音;另一方面在词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上,改变了造成明词衰落的唯《花间》、《草堂》是从的单一化取向,开创了多元化格局,谱写了词的中兴历史。从文学史意义观之,这段历史既不属于明代也不属于清代,它标示了中国词史上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具体佐证了文学发展与朝代更替并不同步的事实,也告示了中国文学史以朝代史为框架的叙写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陈昌云 《学术界》2012,(5):152-161,288
朱元璋在明初文坛的地位不高,但凭借帝王身份,他对明初乃至明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文学思想明显带有回归先秦儒家文艺观倾向,文学观念宽泛博杂,崇尚实用功能,淡化文辞、体制要求。文风由此呈现质朴率真、粗豪雄放之美。朱元璋的传奇人生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最具代表性,其崇儒尚实文学思想和朴野自然文风又体现开国帝王文学重质轻文、抒情豪迈、不拘格套的一般特征。作为出身寒微开国帝王的文学典范,朱元璋文学成就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生玺 《文史哲》2006,(3):132-137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河北学刊》2012,32(1):85-89
明代末年文人社团为何在"江南"兴盛?学术界归因于江南繁荣昌盛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兴盛的普遍规律,我们无意对此进行质疑,但对此也要作具体分析。我们知道,明代万历前期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社会经济再度呈现辉煌局面,但也未能阻止住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历史命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经济是否仍然保持其繁盛的强劲态势?如果江南社会经济在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也开始衰退,那么,"文社经济繁荣说"就有可能是一个假命题。对此,我们不得不辨。  相似文献   

20.
陈水云 《齐鲁学刊》2003,(3):115-119
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话语建设方式上 ,或是沿用宋明词学话语 ,或是将宋明话语予以重新阐释 ,或是借鉴诗学中的有关话语 ,或是从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有关话语 ,而每一话语的提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在理论论争或批评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