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利有一座岛叫做复活节岛,它坐落在茫茫无际的南太平洋水域。这座岛是1722年由荷兰人在4月5日复活节这天发现的,所以称为复活节岛。这座远离世界文明的孤独的荒岛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这座岛上着600多尊高大的巨石人像。居住在该岛的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像为“莫阿伊”,其中有30多尊石像头上还雕戴着圆柱形的红帽子,当地人称“普卡奥”,可是这些土著居民却并不知晓这些巨石人像的来历,更不知道巨石人像的神秘含意。 综观复活节岛巨石人像,人们发现,它们都有着一种非常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山城     
在日本有一座公元前7世纪修建的古城,这座古城建在一座山上,这里有许多神秘的地方。这座山城是用巨石堆起来的。这些巨石在当时是怎样运到山上的?谁也说不清楚。就是现代人想把这些巨石运上山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3.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 ,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 ,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 ,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 ,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 ,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哥特式建筑赋予了一切以神秘象征的意义 ,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艺术表现 ,它把支撑拱 (支撑拱把建筑拱顶的推力传导到附加于外墙的大石柱——扶壁上去 )也变成了一些前所未见的艺术造型支架。  相似文献   

4.
巨石文化,是国际公认的环太平洋地区古人类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石头成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之一。在认识水平和科学不发达的状态中,石头又成了当时人们自然崇拜的一部分,形成了以石头为崇拜对象的原始宗教活动,这就是今天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存。我国早在四十年代就有关于巨石文化遗迹发现的报道,近年来陆续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等地区有所发现,即海内外所关注的环渤海地区的巨石文化带。齐地长白山是古人类活动遗迹较丰富的地区,存有着数量较多的巨石文化遗存,很值得我们作深入地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战后英国在放弃还是保存帝国这样的一个两难悖论中挣扎的时候,非洲的价值却因其巨大的资源以及战略优势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非洲被放入了非殖民化时期帝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由于对非洲在未来帝国生存模式重组方面可能会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开始了以非洲为中心的帝国非殖民化的探索进程,但这同时也将是以非洲为中心重组一个隐性帝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帕切斯游记》是1625年前辑录早期汉学著作和英国地理发现资料的一部百科全书,极具史料价值,一直为国外学者所倚重,但国内学者对此鲜有研究。作者帕切斯通过对欧洲早期汉学作品的搜集、整理、节选、评注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中较为真实的中国形象。其严谨的现代研究方法脱离了英国旧有的单纯转译模式,成为英国汉学发韧之端。  相似文献   

7.
生我养我的非洲我叫 David,一个最传统而普遍的英国名字,中文译做大卫或戴维。但我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津巴布韦人,我一生中的前25年都是在非洲度过的。我祖上100年前从英国移居到非洲,父亲与祖籍美国的母亲在非洲相识,他们在津巴布韦生下了我。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完成了大学学业,所学专业是饭店管理,1984年我25岁回到老家英国工作。可我在欧洲却找不到那种故乡故里的感觉,对那里的气候、生活方式都不能适应,就象香港回归后有些移民返回了英国,却感到无法适应,结果又迁回了生他养他的香港一样。1987年我回到了津巴布韦。从那时开始,我加入了假日集团(Holiday Inn)。嘿,有意思极了,我回到津巴布韦的时候,一切都变了!以前这个国家叫南罗得西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我在南非上大学时它独立了,改名叫津巴布韦。非洲国家原先大都是英国或法国的殖民地,五十年代由北非开始陆续独立,津巴布韦是最后一批独立的国家之一。内战持续了15年,因为英国人在那里赚了好多钱,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它的历史进程受到连续不断的移民浪潮极大的影响。这个移民浪潮从十七世纪初期开始,时起时伏,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整个历史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吸引了数目这样众多、民族(或种族)这样庞杂的外来移民。除了原有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所有美国人不是外来移民,便是外来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来自欧洲、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欧洲:1880年代以前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各国,但在1880年代以后二、三十年期间,来自东欧和南欧各国的移民逐渐居于多数。在移民“配额法”于1924年实施后,来自西半球——主要是加拿大和墨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经历了从犯罪构成要件标准到无罪推定标准的转变。在2002年兰勃特案之前,英国采用的是犯罪构成要件标准,由控辩双方分担说服责任。英国《1998年人权法》将《欧洲人权公约》所确立的大部分权利适用于英国公民,其中包括《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第2款规定的无罪推定原则。这导致了在2002年的兰勃特案中英国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转向了无罪推定标准,即说服责任一般由控方承担。无罪推定标准对英国刑事成文法的规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谈谈我院竞走教学与训练孙盛杰竞走,是在人类普通走的基础上演变升华而来的。它起源于英国,以后在一些欧美国家流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到较广泛的普及。据了解全国有部分高等院校从1980年起,就开展了竞走运动的...  相似文献   

11.
方未 《社区》2001,(11):36-37
“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弄,则是小巷子,作为市民居住之所,18世纪末里弄已出现在上海。上海市由里弄组成的住宅群体,由弄连通的居民组织形式是受东西方建筑文化掺和的产物。如石库门建筑就是江南传统居民建筑形式,在上海地区表现得十分典型。异彩纷呈的里弄为上海保留着久远年代的写真集……  相似文献   

12.
巨石文化问题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本文试图阐述东南亚巨石文化的特征,探讨巨石文化的源流以及巨石文化的创造者。1 巨石文化遗址在东南亚分布十分辽阔,“沿印度支那高地的边缘,从镇宁高原到摩伊高原,远达西面的黎逸高原,我们发现了一条可能相互有关的巨石文化遗址锁链。……而这些遗址又形成从印度阿萨姆到苏门答腊(包括缅甸),通过马来亚(特别是霹雳)广阔的巨石文化遗迹的一部分”。其实东南亚巨石文化的锁链还延伸到爪哇、帝汶,由帝汶往北经苏拉威西,直至菲律宾的棉兰佬和吕宋。再由帝汶、苏拉威西等地往东,直到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巨石阵     
《阅读与作文》2008,(2):F0002-F0002
巨石阵是英国最出名的史前文明遗迹,位于英格兰南部沙利斯伯里,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50年。石阵的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高的达6米.每块重数十至数百吨。最神奇的是,每年夏至这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恰恰与一块名为“黑尔”的石头排列成一条直线。每年夏至到来的那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那里等待日出。  相似文献   

14.
小的时候听老人讲非洲的传说,便懵懂地了解到在那片神秘的疆土上,上帝制造出最凶猛的动物和最恶毒的咒语来守卫世界上最美丽的矿藏和珠宝。然而,上帝失算了,他忘记了人类的本性怀有贪婪,足以前赴后继地闯入非洲,猎杀动物、涂改咒语、瓜分珍宝。曾经富饶文明的非洲成了现在的样子。很多人来了又走了,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什么也没有留下。在高度文明的四面楚歌里,非洲有点尴尬。这个相对偏僻的大洲有不少外国人,基于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非洲各自抱有不同的解释和态度。有人说,此乃是非之地,动荡又野蛮,没事可别乱来。一个英国老头说,上帝做得最糊涂的事情就是打瞌睡时不小心造出了黑人。反之,有多少人恨就有多少人爱,像圣人史怀泽,像大猩猩的好友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他们爱非洲胜过爱生命……不过,以上都是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5.
论南阳府衙建筑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阳府行古建筑群是元、明、清三代南阳最高长官主持府事的地方,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府级衙署“标本”,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一、南阳府行的布局设计和建筑型制体现了封建统治权威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建筑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两个目的:一方面,纯粹是功利主义,即御寒暑、避风雨;另一方面,是政治性的,即借沉沉巨石所表达出来的荣耀,给人以一种想象,前一个目的,作为穷人的居所已绰绰有余。但是天神的庙宇和帝王的宫殿,设计得要激起对天上的权力和对他们地上宠儿们的敬畏①。这和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宫廷官署…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西方审美习俗的差异李戎英国18世纪的艺术家、美学家越诺尔兹曾说过:"习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颠倒黑白,只是由于习俗,我们才偏爱欧洲人的肤色而不爱非洲人的肤色,同理非洲人也偏爱他们自己的肤色."①习俗的不同,导致了对美的标准的理解不同,导致了审美感...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法国这样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占统治地位。特别是英国,它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产业革命,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实行机械化而完成产业革命,从而成为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原来较为落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占主导地位了。这样,机器工业在欧洲主要国家中都获得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随之也壮大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也更加明朗和尖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成熟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作为一个阶级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一八四四年德国西里西亚手工工场工  相似文献   

18.
法国30年代的军事战略与绥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30年代建立在英法联盟基础上的消极防御战略是由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脆弱的战略地位及其军事防御理论决定的。这一军事战略的形成标志是马其诺防线的修建。它对法国30年代的军备建设和外交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帝国主义争霸的30年代,法国军队固守防线,使法国失去了处理欧洲大陆外交危机的能力,与英国结盟也使法国失去处理欧洲大陆事务的独立地位。结果,法国在追随推行绥靖政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导致1940年的法国大溃败。  相似文献   

19.
“更衣之室”的形象,在古代文献中略有记载,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印证,发现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大型墓葬发现的以矮墙相隔的厕室,其隔墙外侧多置有盥洗设备;二为独立的厕室,即院落住宅中的单室厕间;三为带厕畜圈,其结构由厕室、畜圈棚和围墙组成,便于积肥,这种形式与汉代以农立国的政策是一致的。在建筑技术上,“更衣之室”基本上完成了木构架的构架体系,庭院式布局与建筑单体等也都与后世非常接近;在实用功能上,已考虑到使用、清洁、除臭、盥洗乃至休息诸方面;在空间布置上,主从关系协调,构图对比和谐统一,其形体显示了一种简单的几何关系,符合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舞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原苏东集团的瓦解;二是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这两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震动与深远影响为世人所共睹。其中之一便是比较优势理论风靡一时。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历经赫克歇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