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资本要素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或生产率的提高,而这最终归国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开放政策,特别是生产率提高及其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不断增大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文拿分析了作为过去增长源泉的两个因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本、劳动及其他所有要素 所带来的总和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近20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各产 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产率低下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做了 分析,指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强化产业竞争力、促 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利用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首次从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了中间品进口贸易对北京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促进北京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口贸易对于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间品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轻工业、混合工业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对重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行业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北京市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通过进口贸易进行国际资源整合,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贾世奇 《创新》2021,15(5):93-104
长期以来,基于文化服务业时空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经济属性,一些经济学家将其视为低效率的停滞部门,发展潜力不被看好.但是,近年来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这一传统观点受到质疑,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细分行业基本实现了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增长贡献显著.同时,文化服务业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以内容、创意、科技为动力来源,通过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增值和外溢的发展逻辑,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李国璋  谢艳丽 《创新》2010,4(2):29-33
分阶段考察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首先利用传统的份额—转换法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考察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接着引入资本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充分考察资本要素以及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又进一步考察在Verdoorn效应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劳动转移和资本转移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劳动转移一直存在"结构红利"现象,资本转移效应在近些年才开始出现"结构红利"现象;与结构效应相比,产业内部增长效应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探析——以黑龙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流业被喻为现代经济的"加速器",作为支撑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平台,已受到高度重视.选取1991~2006年有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物流业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方程,计算出经济物流弹性,以此来探讨物流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结果表明,1996年以后,物流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物流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牵引产业",提出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增长计量 :粗放型抑或集约型 ?经济增长从投入要素的集约程度可以划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尽管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 ,然而西方增长经济学家的增长会计分析方法 ,已经成为区别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据。在 5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他把带来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投入生产率提高 ,后人称之为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质上如今粗放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前者 ,集约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后者。 1 99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外交》冬…  相似文献   

10.
李青 《唐都学刊》2014,(6):90-97
以西部民营企业为视角,通过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入要素的描述性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具有赶超东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Kumbhakar的三因素分解方法,将西部地区民营企业2007—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解。分解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现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过度依赖于规模扩大而非具有持久性的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在短期内仍无法赶超东部地区。这次结果对西部地区未来期技术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即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合作共赢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使西部地区生产率产生质量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吴伟强 《浙江学刊》2007,(1):184-187
运用R&D强度、全要素生产率、R&D弹性和"位差"四个指标,可以对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作出定量描述,分析结果可运用于相关政策与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近二十年来北京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特点的基础上,运用1987~2004年相关数据资料,定量分析FDI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FDI与国内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揭示FDI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总体上看,FDI促进了北京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法  张英丽 《创新》2011,5(1):42-45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制造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并分解成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规模效率变化率以及配置效率变化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制造行业2005~2009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这5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93%,增长缓慢;技术进步年均增长为2.42%,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是一种投入型增长。  相似文献   

15.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影响效应呈动态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政策效果因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企业所处区位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高管团队较稳定、处于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从自贸试验区设立中获益更明显。从影响机制看,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是自贸试验区设立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渠道。接下来,我国应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全面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区域优势来推动制度创新,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持续恶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991年以来,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效率的总体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从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199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在此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对中国经济效率总体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7,(3):45-5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心是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既可在需求端发力,亦可在供给端发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供给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相应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创新,并配以资本的协同互动,这符合于供给侧增长动力特征。对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而言,供给侧增长无非是资本与技术二者协同转换的结果,亟待将供给侧增长与后发理论相结合,强调资本与技术在供给侧的后发动力效应和路径机理,以期对中国的后发增长和供给侧动力转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总需求不足、资本收益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了日本潜在生产率下降,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促进创新、消除资源错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回顾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历程,并实施时间序列分析,可验证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中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抓手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刘备  黄卫东 《求是学刊》2023,(1):96-106
前沿研究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却普遍忽视其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作用条件。研究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在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与绿色技术进步明显。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从作用条件来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奇迹”和“神话”的争论,总结了它们的分歧所在,分析了测算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论,指出产生“神话”观点的新古典模型的一些问题。通过描述投入、生产率变化的规律和比较,反映了东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增长来源上的差别。对韩国、台湾和新加坡三个样本国家和地区详细的政策分类与总结,发现它们生产率提高的基本经验是外向型战略、市场主导的产业政策或较小信贷直接分配的政府主导产业政策,稳定的宏观政策及更平等的分配政策,揭示了面对同样的外部技术而东亚却获得了成功的“秘密”。最后也提出当与发达国家“内生”的技术相比,东亚在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渡中面临着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瓶颈,这也是“神话”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