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要使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最终得以实现,教师是关健。作为学校领导者,应站在促进课改不断深入的高度.重视加强教师的培养。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校本研训则是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及激励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状况,以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指导,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力为目标,同时需要注意平衡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制度才有可能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社会内外环境的整合;课程,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要求,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面对当前我国全面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时,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乃至班级,还应该从整个社会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程改革,加强社会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配套措施建设,努力为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少、效益高、办学形式灵活。多层次、多专业的新型教育制度。担负着培养在职高级专门人才。发展传播科学技术文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成人高等教育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存在的弊端以及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作了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困境,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机遇,从2002年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与丽江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12个州、市、县签订了联合培养纳西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语言与文化保护传承人才的协议,形成了"学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门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学校道德教育新探林建华改革的时代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为了培养出具有时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文化知识结构的人,本文拟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就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一、柯尔伯格其人及理论贡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是皮亚杰...  相似文献   

7.
正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艾德·希恩教授提出:领导者要做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才能体现在理解和运营文化的水平。对学校而言,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学校文化具有实在性、理解性、发展性、教育性、层次性、内隐性、合作性、专业性等特点。从理论上来说,学校文化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体现育人功能。笔者抓住学校校安改扩建工程建设这一契机,对提升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气灵动的设计风格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常州市第三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位师生和谐发展奠基",和谐发展对师生  相似文献   

8.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把校园文化改为学校文化,原因是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大家都注意到文化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发展和改革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说:“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但是,校园文化很容易让人思维狭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改革实效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悄然兴起。从实践看,只有开展校本教研,才能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就必须与时俱进,为顺应新课改的时代潮流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样才能实现相应的适应性转变。要成为语文新课改的弄潮儿,我们不妨从“五个学会”做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新困惑和矛盾。为了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新型关系,探讨了全面发展与专项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放羊式”教学的本质区别,理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兴趣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课程改革如果没有涉及到体育教师,没有带来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那么这种改革很有可能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以至外在于学生的改革。新课改过程中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职前与职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张泾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多年来,我们秉承"勤朴"校训,一以贯之传承着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学校发展道路上,我们提出了作为学校二维主体架构中的师生双方都必须能在"勤朴"校园中享受到幸福的美丽愿景。"勤朴"作为学校校训,已成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让"勤朴"的力量保持更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更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更好地渗透于每一位师生心间,我们提出了"走好每一步"的实践理念,开始了更为坚定地传承与努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课程领导。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的作用、方略、角色定位、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与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思路,重新定位并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以此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的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理念、内容和形式与课程改革是一致的,必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使校本教研成为一线教师资源共享、开拓创新、实践反思的新型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新型教师文化的八种策略和途径:打造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改变教师观念,树立合作意识;改革管理方式,创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相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评价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发展教师创新能力;营造和谐民主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意识和教育民主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付俊 《阅读与作文》2007,(11):23-25
为了保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为教师们搭建了校本研修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学生观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以新的观点来对待当代的学生,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正确看待和对待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职“三教”改革的应有之义。“三教”改革从育人主体、育人载体及育人方式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路径与方式,使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师、教材、教法、评价等四方面立体化改革,以期探寻适合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把握规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面临重大改革及改革中的重重困难。而改革的根本之路在于按学校体育基本规律办事;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是人体(学生的体质)──锻炼(运动)──人体(增强了的人体),这与其它以人体为中介的规律(如运动竞技规律等)有本质的区别。循着这一规律从学校体育系统内部的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入手,做好与运动竞技、卫生以及文化百科知识的协作互补,必定能最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