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地间无处不可以为场所。既可“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也可寄情山水之间,指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生感悟和发出“逝者如斯”的喟叹:既可在出访、周游列国的旅途中,  相似文献   

2.
冯爱东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自走上领导岗位16年.从学校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到校长兼书记,她始终以“仁”治校.以期待、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师生,她富有创造性地带领着学校把“传承孔子教育思想,创新素质教育实践”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她主持《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该课题是07年度教育部唯一由一所小学独立承担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杏坛     
如时间一样流逝不止的泅水至今还在不息地流逝。那个曾经站在泗水岸边咏叹“逝者如斯”的孔子,只用了四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切——过去的曾经流逝,现在的正在流逝,未来的必将流逝。流逝,是死是生,是进是退,是瞬是恒。逝者如斯才要只争朝夕,洞察了宿命更应该珍惜并把握住每一个正在流逝的瞬间,孔子于是在泗水的岸边建起了中国的第一座杏坛。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指出孔子思想是源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本真状态两个层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更为重要的后者却被遗志和蔽了,进而使之具有“先验历史本质”的特征。同时由于孔子思想是一种应然和理想的价值理论加之被形式化、物化,从而与现实的具体生存相矛盾。如何对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进行创造性转换,则需要我们还孔子以本来面目,深入到“事情本身”,以“过去”和“他者”为手段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鲍鹏山 《社区》2012,(5):25-25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09,(7):33-33
6月12日的泰国吉拉达学校古老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泰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按动电钮,写有“吉拉达学校孔子课堂”的牌匾徐徐拉开帷幕,标志着泰国第七家孔子课堂正式落户这个坐落于泰国王宫里的学校。揭牌仪式上,诗琳通公主还兴致勃勃地重酌墨水,挥毫为孔子课堂题写了“学无止境”四个汉字,  相似文献   

7.
一部《论语》,直接或间接地说到“安贫”的地方有三十多处,表面看来孔子是很重视和提倡“安贫”的。于是有人就说,穷光荣的思想,来自孔子及其门徒所倡导的重贵(做官)轻富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个人求富欲望的舒展。此类话语甚多不—一而录。这样简单地就把中国几千年的贫穷归罪到了孔子身上,似乎太沉重啦,也不合清理。这种评论(结论)恰当吗?笔者认为并不恰当,或者说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这种看法的人,恐怕是把孔子’安贫”思想的真正涵义给领会错了。孔子的确多次反复地提出…  相似文献   

8.
丁启正 《社区》2011,(14):8-8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返鲁。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漂泊,抛却了政治迷思,开始安心于教书育人。这是一个平和的孔子,没有了政治野心,白天杏坛讲学,夜晚编撰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先进篇》开篇一章是孔子礼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这也是历来学者们对《论语》解说最为歧见纷出的一章。本文分析了古今有代表性的几家解说,认为它们都不符合孔子原意。文章接着从分析“野人”含义入手,并从史实论证了孔子对“野人”的态度,从而指出孔子在此说的是关于礼乐的来源及其内容的层次问题,由此提出了“潜礼乐”的概念,并探讨了孔子为何要更推崇“君子”礼乐所源自的“野人”的“潜礼乐”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只靠课堂上老师“用功”还远远不够,“教”与“学”严重脱节正是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的症结之所在。适逢学校实施教学改革,让我们到山东杜郎口学校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大胆改变教学方式,尝试运用分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不仅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说可谓脍炙人口,无人不晓。然而,何为“天命”,为什么人到五十岁就能“知天命”?我国著名的孔学研究专家扬伯峻先生在注释“天命”时说:“孔子是不是宿命论者,我不敢论定。孔子所谓的天命究竟是什么,也很难臆测。”“天命”这两个字“不便译出”(《论语译注》)。这里先生自有其隐曲之心,难言之苦衷。同时也可看出孔子此说难予具体注释,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本文不揣冒昧,试从文理、医理等角度略陈管见,给历来的注释予以点滴补充,权当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3.
曾参“孝”论任重曾参是孔子的重要第子之一。作为孔子的传人,曾参对孔子的思想、理论极为推崇,并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是继孔子之后的著名儒学大师。他所弘扬的孝道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伦理意识与审美意识之中。他不仅对孔子有关“孝”的理论做了发挥,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人我”关系亦即我与他人或他者的关系这一角度 ,重读孔子和儒家传统有关孝的思想 ,以期重新接近这一观念所蕴含的深刻伦理意义。孝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一个作为能够承担责任的伦理主体的我对他人的无可推卸的伦理责任。虽然从表面上看孝仅仅规定我与作为父母的这一特殊他人的特殊关系 ,但是 ,这是我与“第一”他人所发生的“第一”关系。作为我的第一他人的父母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切他人的“原型”,而我与父母的伦理关系已经是我与其他一切人的伦理关系的“原型”。本文从分析孔子所说的敬开始 ,孔子对孝中之敬的强调表明 ,孝远非某种自然感情 ;敬作为我对他者之敬蕴含着他者的某种“超越”性和我作为我的“主体”性 ,一种“我而为他”的主体性。最后 ,对作为孝的构成部分的“事死如事生”亦即为父母居丧守孝以及祭祀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沈克明美 《社区》2008,(25):55-56
读了《社区》2008年第一期(上)的社会扫描专栏《我实在“爱不动了”》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河南省济源市李娟凭着对智障弟弟的爱,创办了一所智障学校。2004年,李娟的学校里曾坐满了市府各级领导,挨个握住李娟的手说“你辛苦了”。但学校创办8年,政府总共支持智障学校的钱物只有1万元。最终,学校以“爱”开始,以“爱不动”而关闭。  相似文献   

16.
孔子锄草     
孔子东游,见农田里放着农具,而农夫己去,便捡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不一会儿,农夫归来,见状怒不可遏,他质问孔子道:“你为何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分明是草呀!”不料农夫更加恼火了,他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孔子闻言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7.
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必须联系当时的语言环境,同时也不能脱离那个时代的实际。子产治郑始末民之反映不一,《吕氏春秋·乐成》所记孔子治鲁民之反映亦然,然则孔子在评论子产等历史人物或政事时,说出“民可使由”云云,便是非常自然的了。孔子时代学在官府,广大人民无权进入学校,缺乏文化素养,自然也就“暗于成事”,“民可使由”云云正反映了这种现状。但孔子并不赞成这种现状,相反,孔子主张爱人,倡导教育,“有教无类”,是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素质,不光由其知识和文化程度所体现,更由其精神内涵和人文素质所展示。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以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为做人的四个紧要条件,并以自己及学生不能达到这四项标准为己忧。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有片面倾向,任课老师重课堂教学,充其量管好所授班级上课时的秩序,育人嘛好像是班主任的事了。当前“素质教育”时时挂在嘴边,各类学校也在大张旗鼓地推行,然而学生大都感觉依旧,素质教育还只停留在扩展或变更一些教学内容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儒学中的大同思想是共同富裕的思想雏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回答了何为大同的问题,“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回答了为何要大同的问题,“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回应了如何大同的具体路径。孔子儒学作为共同富裕的思想之源,富民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奋斗的目标与前进方向,义利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的伦理观念与人生态度,均平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旨归,所以也是共同富裕何以可能的基本遵循。孔子儒学启迪共同富裕以现代回响,从“使民以时”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见利思义”到“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提供了共同富裕何以可行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先秦道家的“自然任情”观念寇养厚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儒家创始人孔子所提出并被后世儒者所继承发展了的用礼乐制度和仁义道德限制作者个人情感的观念,一直占统治地位,我把这种观念称之为“以理囿情”观念。与“以理囿情”观念同时并存且针锋相对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