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于五十年代末,盛行于“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几年出版的一些大学历史教科书中仍在重复的几种观点,诸如,“焚书坑儒对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某些积极作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在当时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用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来打击复古封建贵族的反动思想,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等等。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大可商讨并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大刃有些文章和传言称,毛泽东对秦始皇及其“焚书坑儒”、专制政治报是赞赏。这颇使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分多人困惑,乃至发生错误的联想。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最近前中共山两省委书记陶鲁期同志撰℃f《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  相似文献   

3.
论李斯     
李斯(?—公元前二○八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又是颇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在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地主阶级新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秦始皇死后立即遭到了以赵高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杀害,并为历代反动派所恶毒攻击和诬蔑。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和一切反动势力一样,恶狠狠地咒骂“秦始皇之法”,公开诋毁“焚书坑儒”。而李斯就是“秦始皇之法”的制订者之一,“焚书坑儒”的主要倡导人。因此,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政治机构的设置问题,在大臣中曾发生过争论,先是王绾、后由淳于越等人建议秦始皇采用分封制,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而丞相李斯,却力主设郡县。他说:“三代之事何足法。”并给淳于越等人扣上了“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的帽子。 很明显,所谓“不师今而学古”,是针对淳于越等人提出的分封制来说的,此外就不再包含别的什么意思。可是,后人不察,由于秦始皇听信了李断的话,分天下为36邯,其后又为防止儒生“以古非今”而实行李斯建议的“焚书坑儒”政策,于是就称秦始皇“厚今薄古”。  相似文献   

5.
“儒者不入秦”是传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由对昭王问“儒术”、《吕氏春秋》的编纂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综合研究,秦人与儒学的关系应被重新认识。自荀子西入秦后,儒学已在秦地广为传播。对固有观念和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胜、吴广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所以广为人知。他在号召大家起来造反的时候,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是对秦始皇宣布自己为始皇帝,以后以数目字顺序计算: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这番“圣旨”的蔑视,被誉为大长劳动人民志气、大灭皇亲贵族威风的豪言壮语。确实如此:王侯将相并不像花柳病毒那样可以靠生殖系统遗传下来。要不然,中国就不会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乃至多得一时难以数清的朝代。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仅仅半年就失败了。据《毛泽东读史》介绍,毛泽东在读史的批注中指出,陈胜、吴广失败的一误是功成忘…  相似文献   

7.
<正> 战国秦汉之际,秦始皇统一中国,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字诸方面的统一,但在学术思想方面,究竟应怎样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选择哪一家来作为统治思想呢?秦始皇的选择是法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诗书百家语,结果失败了,二世而亡。汉武帝反其道而行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邓联合在庄子看来,人们的知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例如,他说:“小知不及大知”①、“大知闲闲,小知间间”②,这是将知分为大小;又说:“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暝乎无何有之乡”③,这是将...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汇聚了涓涓细流,而人性问题,则是这些涓涓细流中的一支,它奔泻不息,源远流长,一直为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所关注,在他们的言论与著迷里都曾留下了精辟的宏论和见解。 远在先秦的《诗经》和《书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人”和“性”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百家争鸣,学术繁荣,“人性”作为理论问题,便堂堂乎登上了  相似文献   

10.
李匡夫  王巧林 《东岳论丛》2000,21(5):115-117
《吕氏春秋》一书的根本宗旨是一个“治”字。它全面吸收前人的社会治理思想 ,融汇贯通诸子百家的观点 ,形成了关于治国平天下的三个“理论群”。其一是治理总纲 ,主张“治天下之要 ,存乎除奸 ;除奸之要 ,存乎治官 ;治官之要 ,存乎治道” ,要治理者不纵欲、不妄作 ,顺应天地自然无为、公而无私之道 ,建立起稳定恒久的治理秩序。其二、其三分别是“治人”和“治物”理论 ,主张“治人先于治物 ,治物本于治人” ,无论管理士、农、工、商 ,千行百业 ,必先建立起对人管理的有效网络 ,进而再把“治物”目标纳入“治人”的网络中去。这些思想今天仍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秦始皇的神仙思想作一点肤浅的考察和分析。无非是刍尧之见,清史学界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赐教。神仙思想和“灵魂不灭”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以为人死后躯体消灭了,“灵魂”则上升于天,成为神或为鬼。神有超自然的力量,能祸福于人,所以人们对它又敬又爱。唯其如此,在社会上出现了阶级以后,统治阶级便利用人们这种迷信心理,为自己压迫和奴役人民的“合法性”找借口。商的奴隶主就谎称上帝——天上最高的神,是他们的祖先,“帝立于生商”①;商武王伐纣,也是打的“恭行天之罚”②的旗号,都自称自己是上帝派到下界来统治…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中晚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一位抗秦救楚的英雄,伟大的爱国辞赋家和诗祖.由于他处在楚国从衰败走向灭亡的时期,因此,先秦史料中除屈原自己的作品外就很少有屈原事迹的记载,即使有之,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位反对秦国兼并楚国的强硬派领袖人物屈原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知识分子遭到了灭顶性的灾难。此后,有名无名的儒生的动向分当官、被坑杀、逃亡、参加农民起义、助刘反秦、降汉、教书和著述等方面。与其它学派相比,儒学在秦代虽也受到严重的打击,但仍有它的地位,为其它学派所远远不及。秦始皇“坑儒”时,公子扶苏以“诸生皆诵法孔子”为由要求秦始皇赦免被坑之人,这有力地否定了秦始皇“反儒”之说,否则扶苏是绝不敢在秦始皇面前说出如此违禁的话的。事实证明:儒学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朝则美政,在下则美俗,很易为大多数人包括统治阶级所承认和接受。因此,在封建社会里,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儒生总能找到立足、生存于一方的天地,这为儒学发展史所证实。在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月刊》1962年第1期,陈绍闻同志的“读书偶识”一文,论及《荀子·富国篇》,“和调累解”一语的意义,对于前人王念孙、俞曲园、王先谦等人的注释,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非常有益的,它有助于对荀子思想的研究,但我对这句话的解释,还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求教于陈同志和各位专家。《荀子·富国篇》的那段原文是:“故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响,虽欲无明达,得乎哉?”陈同志同意“说,读为悦。”并同意王念孙“速乎急疾,威乎刑罚下皆当有‘矣’字,与说乎赏庆矣对文”的说法,而对于“和调累解”一语,认为:“‘累’  相似文献   

16.
言论旨在表达和传递思想信息。法律的经济分析显示,言论不能限于“纯言论”,某些行为也能界定为言论,“象征性表达”和“言论附加”之行为即是如此。满足汉德公式时,言论才能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荀子和孟子开辟了孔子儒学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法律、艺术、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儒家化的基础。而如果说孟子在思想层次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浸入了儒家的价值论和精神,那么,荀子则在实践层次上塑造了中国礼治的基本形态。荀子认为,“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这段表述简明地概括了其礼治模式的基本方面。“礼始乎棁”是说礼始于对人本性的的收敛和约束。“成乎文”是指礼落实到礼之文饰上面,使礼具有规范的实在性。这种礼的规范性在孔孟那里具有外在规范和内在道德的双重意义,而在荀子的礼学思想中,过多过重地强调外在规范性,并借助政治、法律的权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不是从礼到法的过渡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韩非、李斯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和李斯曾经师事过荀子。许多人向来认为,荀子培养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个著名的法家,而韩非和李斯则继承并发展了荀子关于法的思想,建立起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上从礼到法过渡的桥梁。有些人还将李斯、秦始皇所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也说成是来源于荀子的学说。“四人帮”在其“评法批儒”的闹剧中,更是把荀子和韩非、李斯扯在一起,给荀子戴上“法家”的桂冠。事情真是这样的吗?荀子与韩非、李斯之间的实际关系究竟如何?把这个问题探讨清楚,对于了解当时政治思想斗争的情况,研究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不是没有益处的。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荀子是战国末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他寿命长,阅历深,治学范围广,所收授的弟子不少,这是没有疑问的。除了韩非和李斯之外,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学生。《荀子·议兵》篇中提到的陈嚣,就是其中之一。据记载,传《毛诗》的大毛公,传《鲁诗》的浮邱伯,传《左氏春秋》的张苍等人,都是荀子的弟子。至于参加收集整理荀子著作的弟子,恐怕也有相当一批人。这些弟子都很尊崇荀子,在编辑他的著作之后,特地加上  相似文献   

19.
封建“官当”制度与官僚特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阳 《学术研究》2000,(10):69-72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和心理的典型体现,是“刑不上大夫”的制度表现;“官当”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王权高于一切的官僚政治的供养,愚民政策的约束,伦理政治的箝制,为“官当”的存在提供了条件;破除封建特权思想、“官当”思想,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清除“官当”存在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常常这样想:孔子思想、儒家思想,这么庞大的体系,垂这么久远的影响,难道它像地下泉水,突然冒出来的吗?恐怕,还是像长江大河,上流有个源头吧。这源头,按朝代段落,就是夏、商、周;按古文献,就是《诗》、《书》、《易》。孔子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孔监乎三代,郁郁乎文哉”。孔子正是批判综合了“三代之英”,才形成了他的“大道之行”的思想的。以上的话,使人听来会有“行空”之感,那么我们就试验着落到实处吧。我找到了《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