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老了     
前不久回到皖北老家的时候,我突然吃惊地发现,父亲头发白了,胡子白了,瘦长的身子弯曲着,走路颤颤的,父亲老了! 在我的印象里,年轻时的父亲身材高大强壮,脸光洁平整,充满男子汉的气魄.走起路来像风一样快,且力大过人,农村的打麦场上都有一个大石碾,左邻右合谁也搬不动,而我父亲却能毫不费力地搬起来. 父亲干活有使不完的劲,特别是在农忙的收麦季节,早上四五点钟就下地割麦,八九点回家匆匆吃了早饭,一直要在地里忙到日近中天,不等放下中午的饭碗,他又会抓起木杈赶往麦场去.  相似文献   

2.
曾经引起我和父亲争吵的是那块红薯地。父亲已到颐养天年的高龄,却不停地把那四分地翻过来顺过去。我埋怨他,一块黄泥地摆弄了一辈子,还不过瘾。见我唠叨不停,父亲无可奈何地说:“这块地跟了我大半辈子,离开它,心就全空了。”我听着,心里颤兮兮地忆起一段往事。那年夏天,我大哥结婚不久,稻子只长到筷子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回乡下探亲,刚一落座,父亲就颇为激动地对我说:"再过几天我就要入党了,到时,还要到台上举手宣誓呢!"听到这个消息,我打心眼里为父亲感到高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父亲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想不到这个美好的夙愿终于在父亲62岁时得以实现。父亲出身贫苦,在他两岁那年,我的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从此便杳无音信。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里,我的奶奶又狠心地撇下父亲,只身一人离家出走,嫁给了深山里的一个木匠。此后,父亲与姑妈相依与命,饱尝了人间艰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父亲与儿子、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始终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所面临的困境。从“五四”新文学到延安时期及建国后文学 ,再到新时期文学 ,内中作为他律机制的“父亲”和作为自律机制的“儿子”(自我 )之间 ,有着太多复杂的情境。“自我”一方面反抗压制 ,追求自由 ;另一方面 ,为了克服因自由而滋生的孤独感 ,他们又“逃避自由”。本文选择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与九十年代末苏童的《驯子记》进行比较 ,并以此折射出曾经立意于反抗、立意于“审父”的一代作家在九十年代所走过的精神轨迹。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家庭中,丈夫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现象在法国也非罕见。但是人们往往简单地将它归结为妇女地位提高的体现,忽视了一部分男子主观上一种自觉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对孩子的爱抚和照顾树立自己的“父亲资格”,与妻子分享孩子的感情。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传统上是由于哺乳关系建立起来的,是母亲的独享的特权。本文介绍的是法国社会学家于斯坦尔对此进行的一些调查研究。1975年以来,法国某些家庭中父亲的作用和活动有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舆论工具给这些父亲们起了个新名词,叫作“新型父亲”。这种变化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父亲(对孩  相似文献   

6.
男孩14岁那年穿越一个城市,到父亲开的公司去度暑假,无意中发现父亲和女助理有暧昧关系,并且还生了小弟弟,已经3岁了,激动、愤怒、怨恨、矛盾和压抑的心情缠绕在男孩心尖,而父亲浑然不知,让他跟那个喊阿姨的小眼睛助理学英语。下班后陪她接小孩。那个小孩有着跟他父亲和他一样的大眼睛,跟屁虫似的追着喊他明哥哥。他当着那个女助理的面总是推着那个小跟屁虫:“你好烦,走远点!”小弟弟总是回头向他妈妈告状:“他为什么不喜欢跟我玩,我不乖吗?”在男孩面前父亲克制自己不去抱小弟弟,当小弟弟要扑向父亲时,父亲总是问:“你爸爸干什么去了,出差还没回来吗?你认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一名退休职工,患有紫癜,并在天津医大总医院做了门特登记。前不久因我母亲病故,我们姐弟商量将父亲轮流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而我们姐弟三人的住处离医大总医院都比较远,每次带父亲看病很不方便。请问,我父亲还能另申请三处定点医院就医吗?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面容,永远是那么慈祥。一年四季,就像太阳,照耀我们成长。在爸爸的心目中,儿子就像一尾龙;在爸爸的心目中,女儿就像一只凤。爸爸呀爸爸,我要对你说一声:爸爸,我爱你!永远把你尊重!……”一曲终了,掌声如雷。我感到自豪,感到欣慰。儿子的歌声,说明了一切: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好父亲;我是个拥有儿子全部的尊重,爱戴和依恋与信任的父亲。我——是个幸福的父亲。一瞬间,两年来的艰辛和劳苦都随着儿子的歌声而烟消云散了。儿子已经11岁了,是个小帅哥儿。鼻子和嘴像我而眉毛眼睛像他妈,看上去既英俊又清秀,在我和他妈离婚之  相似文献   

9.
张敏生 《日本研究》2011,(1):100-105
《天天移动的肾形石》以主人公淳平的情感问题为载体,通过在形成镶套结构的三个叙述层次之间巧妙地设置消解关系,使村上春树文学中经常出现的“迷失-寻找-迷失”这一循环模式与“父亲的缺位”这一常见意象产生交汇,从而构成“迷失-寻找-消解(‘父亲的缺位’)”的新模式。小说以此探讨了主体自我的建构问题,并表现出“反叛性”、“消解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唉,这几天是有几件事挺惹人心烦……”“像这样的事,我以前也碰到过,别往心里去,身体要紧呀!”类似的情感交流,大人之间相聚、寒暄中常能听到。可孩子是否也能享受到这种情感交流的“待遇”呢?我认识一个读小学二年级的7岁女孩子。前不久,与她父亲同去学校开家长座谈会。班主任老师会后对女孩子的父亲说:你平时可能要多和这孩子交流,她在班上显得很孤僻、胆小,除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外,几乎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她父亲听完,似乎有些惊讶地说:我平时是不太和小孩子嗦,她这…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贫困     
我向来认为,所谓贫困就是 物质上的贫穷。然而在阅读了《母亲和女儿眼中的贫困》之后;我却真的疑惑了:到底什么是贫困? 就物质来看,巧玲不能说不贫困。11岁的女孩子,至今没吃过肉。这可能不仅连这些“蜜水中泡大的女儿”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出身农家的笔者也闻所未闻。仅此一条,就够“贫困”了;更何况,她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可怜的孩子。 再读下来,我却又惊喜地从贫困的黑暗中发现一道耀眼的光芒——勇对贫困的精神。“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并没有将她压垮,她依然拥有阳光般的笑容。”面对父亲近乎残…  相似文献   

12.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13.
树的味道     
正父亲断断续续做了几十年的木匠,熟悉他接触过的每一种树的味道,正应了"熟能生巧"这句话。我在屯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熟识屯子里大大小小的各种树。我没能用我的手抚摸屯子里的每一棵树,父亲也没有。那些树一直生活在我的生活里,院里院外,屯子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能看见它们。父亲肯定也能这样看见它们,它们也生活在父亲的生活里。我和父亲不能用手抚摸每一棵树,可我们能用眼睛看遍每一棵树。屯子实在不大,一头懒驴撒个欢儿就把屯子转  相似文献   

14.
父子游戏     
宠爱,不是给他金子,而是给他点石成金的手指。20岁生日那天,他向父亲开口:"我想要一辆车,没有车,太掉价了。"父亲皱了皱眉头,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求必应:"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当导演,听说他们那有一档‘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5.
我叫徐载祜,生于1921年10月1日(阴历),属狗,我生于上海,我的祖籍是宁波乡下东乡五相溪。我的父母都在上海,父亲是海员,撑太古公司的船,是内江船,走长江,我父亲在船上做管事,我眼是家庭妇女,做家务,我没有兄弟姐妹,是独养儿子,所以小时候生活还可以,马马虎虎。我小时候住在黄河路德兴里7号,那时是法科界,小时候我7岁上小学,又读了初中,18岁我离开大陆。读书读国文、数学等,但我不喜欢数学,成绩还可以。小时我父亲总是3个月或6个月回家一次,平时就是我与娘在家,父亲回家我与他很亲近,中国人的骨肉关系总如此。每天…  相似文献   

16.
带父亲洗澡     
父亲肾结石,要开刀。手术后起码半个月不能洗澡,我特地带他在手术前好好洗一下。买票时,父亲像小孩一样紧紧跟在我身后。等我交完钱,他问我多少钱。我告诉他136元。他说,这么贵呀,不如在家烧水洗。脱衣服的时候,父亲提着他的短裤不放。我劝他,还是脱了吧。他的短裤实在太难看了,是母亲给他缝制的,像个白布大口袋。  相似文献   

17.
后妈     
相才 《社会福利》2006,(4):57-57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父亲突然到城里找我。我端来了火盆,递上一杯热水,为老人家驱赶初春的寒意。我发觉父亲坐立不安,看看我,又看看门外,仿佛在等什么人。我忙问:“外面还有人吗?”“还  相似文献   

18.
林珊珊 《东西南北》2008,(10):62-62
他以点数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却被生命击倒。在与印尼选手哈里·阿莫尔开战之前,35岁的韩国拳王崔尧三(Yo-SamChoi)想起了父亲:"我不会失败的,父亲会一直陪伴、保佑着我。"1996年1月2日,在与病魔作了长时间的搏斗后,崔尧三的父亲去世了。此前,当拳馆教练看中了崔尧三,他丢下书包便去了。他说:"打拳只因我想做个好爸爸,保护自己的家人。"他要做个为家庭遮风挡雨的男人。  相似文献   

19.
“你好!……”我手里持着介绍信,以委婉的语言、充足的理由试图说服这位公司主管。可是,最终他还是微笑地使我失望了。我困惑:我要的数据并不是保密的呀!有过这样的教训,我这次搞“集体企业厂长(经理)情况调查”就找了几个与集体企业有关系的朋友。于是,我有了朋友的面孔作为“介绍信”,调查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在这次调查统计中,几个数据反映的问题再次唤起我对以前困惑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上有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边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巧得很,在这一问题上,我听到两种教法。一天午后,一个叫闻华的学生拿来一篇作文。正题是:“扫一屋未必‘扫天下?”。副题是,“——同古人薛勤商榷”。看罢题目,一睹为快。但当我赞赏时,学生却泪水长流了。我问:“为什么这样?”他委屈地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