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教育的社会、学校、家庭风气,公共伦理、制度文化。本文也对中学德育教育中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适应不良在新生中普遍存在,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影响。若不能寻求有效的途径进行辅导与教育,将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一例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最后,从亲子沟通、同伴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祁佳 《现代妇女》2014,(6):211-211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安定、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家庭的忽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偏低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的污染,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加强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从中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以文化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系列精神的和物化的形态。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均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中学生文化同样是社会、家庭、学校文化的折射。文化有导向、约束、规范的功能,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中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敏感阶段,是文化观念、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付秀丽 《现代交际》2010,(12):166-166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中不良的传统道德观念、腐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以及择业难等,造成了部分中学生的人格障碍,有的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甚至不能自拔。如何使他们走出这个危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误区",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跨入二十一世纪呢?由此,笔者感到,在排除中学生人格障碍的教育工作中,治"标"首要的是先治"本",本,即中学生人格障碍产生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个体缺陷论"的社会排斥论认为弱势青少年品德问题,是源于社会结构的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弱势青少年的品德养成需要建基于优势视角,强调其增权发展方向和社区为本的支持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形势,我们对人的品德降退到一定程度后决不能再滑落的"临界线"问题即人的品德"底线"问题,进行了现实层面的概括描述和理论层面的结构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勾勒出青少年品德"底线"教育的"大平台、大榜样、大桥梁、大警戒"策略,以及"大环境陶冶、大身教示范、大专业德育、大拯救攀登"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人手,以提高对幼儿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新时期外来文化对于我国社会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入的影响,社会道德环境的改变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要重点加强小学生的品德实践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内容,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为基点,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对的,应试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通过考试这种唯一的手段来评价学生和决定学校的升学率,不仅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而且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挽救教育当前的不良形势,"素质教育"被提出。传统美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系统多维地采取措施,构建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立体关怀体系,对他们给予有高度、宽度、深度的关怀,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校恐怖症     
《女性天地》2011,(10):52-52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至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这种恐惧心理又称“恐学症”。  相似文献   

14.
舒凡 《公关世界》2023,(6):93-95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在新时代,重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中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前,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主要致力于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更新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不仅要坚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全新课程,它是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而开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必须从农村教育开始,只有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改变理念落后的农村教育来说不亚于改革开拓的急先锋,掌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实质,对今后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不良营养习惯渐渐浮出水面。本文对大学生的不良营养习惯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也从食品教学的课程教授、课外活动和积极宣传等方面探析了如何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营养习惯。  相似文献   

17.
蔡继娥 《职业》2014,(8):45-46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职高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而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给学生个人学习生活以及班级、学校的管理都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所以要建设幸福班级,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手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削弱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导向作用,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有的甚至为了实现个人权利,不惜以身试法等。如何才能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呢?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19.
王培臣 《职业》2013,(8):76-76
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系统、深刻的。本文重点就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管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品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日月 《职业》2014,(27):115-116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品德教育又不能独立地存在。在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品德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始终贯穿"品德技能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实习中使学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加强,达到职业技能与品德能力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