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邱琴芬  陈洪波 《社科纵横》2009,24(12):37-39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文章全面分析宁波市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现状,阐述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对旅游交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塑“花城”城市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荣基 《探求》2001,(4):42-44
广州的环境气候、爱花种花的悠久历史和清中叶以来形成的200多年的花市,为广州带来了“花城”的美誉。这一别称也是一种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它对广州发展花卉产业、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资源均有积极的意义。广州应从自然环境、文化经营和信息传播三方面努力重塑“花城”品牌,发挥其在广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其核心价值而言是如何开发地域性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南江新文化”带的发现创造了一个新的南江地区旅游资源;南江地区旅游资源核心价值是其文化价值:可让旅游者了解完整的广东民系及古老的文化结构,具有旅游文化认知功能,对于探索岭南文化之根的寻根旅游活动具有开拓价值,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游客的文化憧憬,提高文化寻根的认同感。开发对策上应化文化资源为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4.
葛思坤  段秀芳 《探求》2022,(4):40-45
广州近年来在规划方案受限最多、改造难度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领先全国的“广州经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泮塘五约,通过首创设计师下社区,成立文旅融合中心直接负责街区运营,引进优质物业开展大物业管理等方式方法,推动共同缔造微改造工作,形成了先吸纳意见建议再制定改造规划,先研究历史文化特质再推动改造工程,先考虑宜居需求再引进街区业态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为例,主张保护复兴历史名城,应遵循其固有文化的本质特征、繁衍脉络,立足于文化的物质载体、空间环境进行有机化康复更新,以此创建文化品牌,保养自身活力,打造高格调、高档次的国际化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以上海石库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徐慧霞 《学术交流》2007,(10):119-122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可考虑通过旅游开发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对它的开发可从"内部功能转换"和"外部角色创新"两个方面来考虑。前者包括把传统民居改造成旅游景区、景点等吸引物,或家庭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后者包括创新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创新利用其符号象征价值等。开发工作应切实遵循保护性、协调性、居民参与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的根本属性是生活,其主要特征是群体性,实用性和更新性。历史街区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其构成要素各有其权值。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包含着保存、更新、延续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北京的历史街区保护而言,四合院的保与拆,是近年来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对四合院的处理,无论是保存、修复还是拆除,均应以其价值为依据。保护历史街区还需要有至少三项政策的支持:历史街区的危旧房改造应由政府操作;外迁居民、降低人口密度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要求;要制定适合历史街区的市政技术和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8.
姚佑銮 《探求》2014,(2):92-96
广州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有一个能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能区别其他城市并能充分唤起人们集体形象记忆的传统文化建筑群。在荔湾湖与泮塘村之间建西关广场,对汇聚岭南文化元素、保护西关历史文化遗产、扩大西关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及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关广场建设必须扎根于泮塘古村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高度统一、必须坚持原真性与可创新性兼顾、必须推进复合经营和统一管理,才能避免城市文化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9.
在探析国内外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体系。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西街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情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较低。居民意识到自身参与的重要性,并且有意愿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参与意识较强,但由于文化、专业知识和参与途径等方面的限制,居民参与能力较低。另外,居民参与后对历史街区保护所产生的影响不大,参与效果不理想。针对评价结果,为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底蕴离不开历史文化,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广东省政府在粤北地区文化建设布局中的重要抓手之一,这一历史遗迹的当代价值正在不断凸显.而寻找合适的开发模式,是研学旅游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该文根据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规划现状,对区域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总结,并从开发前提、开发基础、开发原则、开发核心、开发途径、开发目标六个层次就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旅游开发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推进新时代华南教育历史文化发展及粤北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一定的路径指引与方法构建.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6):25-33
在中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旅游开发成为民族地区反贫困的主要手段。以甘南州迭部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二手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手段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其旅游扶贫效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开发对贫困减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应感知明显,对社会文化效应及环境效应认同程度相对不高,对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多表示认同和担忧;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现状不乐观,参与水平低、范围窄,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进而影响旅游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建议以社区导向理念指导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每一个主体的利益都应得到充分的保护,集合各种推动力量使民族旅游能够得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遗产作为最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资源,其明星般的受欢迎程度,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鉴于当前在世界遗产管理中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遗产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遗产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矛盾,以及外来文明与本地传统习俗的冲突和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制约瓶颈,实现遗产旅游业的有效管理,应当发挥政府在遗产旅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遗产档案,投入使用G IS;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整合,突出遗产旅游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产物。黑龙江省的旅游文化中真正得到开发的只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至于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流寓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为促进黑龙江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应把开发流寓文化作为提高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 ,应将开发流寓文化列入黑龙江“十五”规划。在流寓文化开发中应首先重点开发宁安与海林、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三处旅游带  相似文献   

14.
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在国内研究界鲜有专门的探讨,但国家宏观政策一直重视和鼓励该产品的发展。品牌化的10台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已经被收录到第一批国家名录之中,但更多的普通的产品以大众化、接近原生态的形式呈现,而且对现实游客和潜在游客都有较大的市场吸引力。要实现民族旅游演艺产品更好地发展,应当实现三个转变:实现旅游之夜向夜之旅游的市场定位转变;实现遍地开花向限量规划的产品布局转变;实现舞台化商品化向民族性原真性的资源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精神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在人们劳动和改革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的人进行创造活动(通过一定的产品体现出来)的一种过程。这种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客观属性。它是以满足人们利益为目的的客体。价值是文化活动的产物和成果,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文化价值的这种性质不是由文化本身的自然性质所决定,而是由社会历史实践的现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刘芝凤  张学平 《创新》2016,(5):12-22
21世纪是无形文化资产和理性消费的世纪,对于有着数百年历史技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面临投资与产能市场价值不对称、债务风险与项目开发、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世纪。厦门蔡氏漆线雕企业拥有悠久的漆线雕工艺历史背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应对无形文化资源非遗生产性的保护、无形文化资产传承人保护主体需要支撑点、无形文化资源创新与原真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市场和非遗生产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遭遇"傍非遗"与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百年技能企业,必须把"策略可变与价值历年不变"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企业和国有非遗保护单位的生存之本,重视无形文化资产的价值领导及其影响,将无形文化遗产的资源资本产权通过分类化、标准化、知识督察化与管理体系化等方式进行传承,并利用多元创意与传播价值开辟创新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郎富平 《浙江学刊》2012,(5):179-185
保留原住居民是确保原真型古镇"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环境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与基础,更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因此,论文以杭州龙门古镇为例,通过对影响古镇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民、政府官员与企业人员等三大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感知调查,利用SPSS软件的分析方法,深入解读了古镇旅游对古镇社区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与社区参与等四大层面的影响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原真型古镇旅游与社区应采用"社区居民+企业+协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加强集体资产与国有资产的改革与重组,加速推进管理体制的改善与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黄埔古村-古港建筑文化遗产记载了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的对外贸易史,因自身文化价值的影响力使之部分保留至今。对其生存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大拆大建”行为及隐藏其中的各种片面利益关系。加大法制力度、承认私有产权,整治违章乱建房屋、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并赋予古村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旅游功能,方为名城保护工作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巴洛克建筑艺术不只是一个历史阶段性的风格概念,更是建筑艺术综合发展成熟的一系列重要构成要素和艺术创作手法.广州是中国早期世界名城,十三行历史街区通过海上丝路首先迎来了巴洛克建筑艺术的西风美雨.建筑文化的时空传播特征并不需要掺杂过多的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进步、美学普世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角度,探讨广州建筑巴洛克艺术的演进历程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16,(4)
广州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提升广州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目标要求,同时承担起"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使命,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极,必须做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具体而言主要是要解决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不完善、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开发严重滞后、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具有强大资源整合力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