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经济理论的争论助推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在理论经济学深刻变革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大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存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学要向何处去?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面临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背后的古典传统和新古典传统,并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以强调社会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从总量和货币的角度构建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李嘉图之后 ,古典经济哲学方法出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分支 ,一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一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但同时也孕育着西方经济学的危机。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对西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多学派的分化,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承袭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多学派的研究方法,形成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综合。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逻辑演进为认识和分析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重读萨缪尔森--兼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由斯密创建的,经历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等阶段.本文对萨缪尔森的综合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出现了若干新动向——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等相继兴起。这些新动向代表经济学在多个领域的新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新要求。通过对这些新兴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必须克服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王亚南先生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因与郭大力合译马克思巨著《资本论》三大卷而著名。同时,他在20世纪30—60年代期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凯恩斯理论等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王亚南不仅坚持唯物论的方法,而且倡导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王亚南为我们客观对待西方经济学说树立了典范。他的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态度,不仅现在乃至将来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伦理思想的嬗变进行了考察 ,这对于建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 ,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韪良是近代美国来华著名传教士和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学者。他与京师同文馆学生汪凤藻合作翻译的《富国策》一书,最早将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系统介绍到中国。该书叙述到商品生产、消费、分配与交换等经济学理论,详细介绍了资本、地租、利息(利润)、价值、工价、钱币、邦国通商等经济学概念,以及创立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重要著作,对近代中国人了解接受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理论结构有原则区别,说明二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是对立的,不容混淆,也不能融合.但这不等于说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事实上它的某些个别分析方法和观点对我们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新古典经济学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加强微观经济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某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处理微观、宏观经济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有借鉴意义;西方经济学的种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措施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古典经济思想虽齐头并进、渊源有自,但两者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以税收思想为例,西晋思想家傅玄所提出的至平、有常、赋民所出、积俭趣公等四原则,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所揭示的平等、确实、便利、经济四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傅玄与亚当·斯密赋税原则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形成,他们思想的契合并非偶然的特例,中国古代思想家还在善因论、轻重论、农本论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古典经济思想家存在相同或相近的认识。中国古代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源应成为当下正在努力构建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诸方面的考察,从学科体制角度说明教条主义对西方经济学的支配和锁定,指出它严重损害了西方经济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造成了经济学学科在西方的危机,并揭示了这种教条主义对中国经济学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从1901年严复译出《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迄今已有近100年了。但我们在考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时,能很清晰地理出其从古典经济学,经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脉络,并把握其内在方法、思想、理论的发展性(丁栋虹1995);而当我们考察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史时,内在思路十分模糊乃至错位,除了少许愤激出的真知灼见外,最多的就是事过境迁、不再具有什么可读性的文字堆了。科学之为科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可重复性(即可证实性)和系统性。但与此相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基石.从古典经济学家公共产品思想的深邃火花,到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均衡理论,直至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建立,无不体现西方经济学大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领域还需不断拓展,研究层次也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制度安排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分析范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对象与任务的转换、理论的反思与创新、正确的比较与借鉴、概念与话语的更新、分析手段的更新。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中,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可以正确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沈越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实践给中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中国经济学建设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周冰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富论>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流派,特别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学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到研究方法的飞跃,从研究内容的深化到学科属性的扩展,都做了革命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