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批判,以骑士般的骁勇果敢直面、反思并批判完全异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以骑士文学中高扬的贵族精神批判启蒙理性对生命的削平;以骑士文学中因信仰的虔诚而带来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思工具理性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以骑士文学中对爱情的忠贞、对冒险的歌咏批判市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算计.总之,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文化中的一件美丽的遗产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哲打开了,并将其灌注到了他们笔下的诗文中.在"返回中世纪"的回望视野中,骑士精神这种融汇了先民的蛮荒勇力、宗教的虔诚敬畏与世俗的情爱缠绵等多种非理性精神内涵混合而成,同时又积淀着千年荣誉的精神价值,成为浪漫主义诗哲与现代理性抗衡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思潮随着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开始萌芽。浪漫主义在中国有两次短暂的繁荣时期 :第一次是 2 0世纪初年 ,这一次旨在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 ,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与封闭性。但由于缺乏浪漫主义运动的客观基础 ,浪漫主义在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走向衰落 ;第二次是 80年代 ,伴随着理论界对“主体性”与“人道主义”论争的逐步深入 ,浪漫主义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以及对科技理性的过热推崇 ,浪漫主义又一次进入冬眠期。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 ,各种矛盾的出现 ,以强调对人生整体关怀的浪漫主义必将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浪漫主义文学将重新唤起被物欲所淹没的人们的热情 ,随着心灵的充盈 ,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19世纪 ,英国文学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并对浪漫主义时期的不同文学派别 ,及各派别的主要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作了简介 ,从而对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作了初略概括。  相似文献   

4.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1,(5):F0002-F0002,F0003
柳无忌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学的研究、教学与交流,是公认的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被美国学术界誉为沟通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桥梁。他1927年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1931年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论文获得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8月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再度赴美,前后执教于劳伦斯大学、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任文学教授。  相似文献   

5.
朱明建 《齐鲁学刊》2002,4(4):88-92
五四是一个浪漫的时代 ,新文学家们通过借鉴浪漫主义文学 ,发动了一场文学的自由主义运动 ,也展现了自我的浪漫情怀。但是 ,五四新文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是有所选择的 ,二者在宗教性、自然性和回到中世纪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以后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浪漫主义又被新文学所弃绝  相似文献   

6.
论中世纪骑士的宗教情结及其英勇精神品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骑士精神是指中世纪骑士贵族阶层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即英勇、慷慨、谦逊、荣誉至上以及正义感等。在中世纪骑士精神形成过程中,战争、比武、宗教、典雅爱情思想以及宫廷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培育和催生了骑士精神。中世纪骑士享有很浓厚的宗教情感,往往把战争的胜负归之于上帝的倾向,为此,他们竭力通过各种方式祈求上帝的掖助以求克制内心的恐惧,展现和培育自我的英勇,赢得战争的胜利。对骑士精神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国内中世纪史研究的领域与范围,也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世纪贵族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及其文学地位问题,是鲁迅研究的学术疑难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学者的努力,这个疑难已经有所解决.但是,考察某种文体的属性与特征时,不能仅限于一个国度或民族的狭窄范围,而应作一次人类学的回归,在不同国度的文学比较、文体辨析中寻觅某种文体发生与发展、形成与演变的共性与差异,从文体发生学的人类学根源上阐释、分析某种文体的属性及其文化意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疑.在世界散文史上,中国散文、英国随笔、日本小品堪称三座高峰.特别是英国随笔,世所公认为英国文学的瑰宝,文学殿堂的珍品,文学属性无可置疑.而排除鲁迅杂文文学属性的论者,又多是英国文学造诣颇深、非常推崇英国随笔的人士.如果以英国随笔这一文体出现、发展、形成、演变的历史及其文学属性、艺术特征作为参照系,对鲁迅杂文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将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其论证也会富有无可辨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刘中琐 《云梦学刊》2013,(4):116-121
红色传奇文学与它之前和之后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较,具有忠实于现当代宏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具有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原理的合理性,红色传奇的浪漫书写充分表现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独特艺术品性。这种独特的艺术品性正是对古往今来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几乎和拜伦同时,在文学中出现了另一个卓越的英国革命浪漫主义代表,伟大的英国诗人雪莱。他的政治和美学观点和拜伦很相近,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不调和的批判也完全和拜伦一样,但雪莱也还以拜伦几乎没有接触到的一些新的主题思想丰富了英国文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比较雪莱和拜伦的时候,注意到这两位伟大英国诗人各自的特点。恩格斯认为拜伦的特徵在於他对社会政治的讽刺和抒情式的“热烈的情感”;而在雪莱,他首先指出,他的天才的洞察力使他看出人类未来的命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写道:“雪莱是个天才的预言家,拜伦则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的尖锐的讽刺;他们二人在工人中拥有最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雪莱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社会、自然、人生.雪莱的政治诗歌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又使他成为英国浪漫之歌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在以人为主题的诗歌中,他赞颂了纯洁的爱情,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奥秘.雪莱诗的这三个主题,使他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叙事技巧与表现手法等视角,从类型对立与复调结构,“缺席”骑士的叙事功能、距离美感与移情效果,历险与突转,面具与夸饰等形象建构方式分析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中骑士形象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比武大赛看骑士与教会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武大赛是西欧中世纪骑士生活中重要的军事行为和社会活动 ,历代的骑士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喜好积极地投身于这项活动 ,使其在西欧的历史中延续了数百年。教会出于自身的观念和利益曾对比武大赛予以强烈抨击和禁止。围绕比武大赛所表现出的冲突 ,反映了骑士和教会双方社会利益和思想观念的差别和矛盾。尽管双方在比武大赛方面最终达成了妥协 ,但从中所揭示的现象可引发我们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其它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富裕农民的兴起构成英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现象.历经中世纪时期的庄头、富兰克林,到近代早期,以约曼为代表的富裕农民阶层成为英国社会介于贵族与普通农夫之间的强有力的中间等级.富裕农民人数众多,他们参与管理乡村地方行政、司法事务,倡导发展教育,在乡村的地位举足轻重.上层约曼甚至与缙绅、骑士相互渗透和交叉,传统的种种社会界限由此变得模糊不清.富裕农民成为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在资本主义社会五百年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每个时代的文学对过去时代的文学有继承关系,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优秀的文学家和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以英国文学来说,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十七世纪弥尔顿的史诗、十八世纪斯尉夫特的讽刺小说和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拜伦、雪莱、济慈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和狄更斯·萨克雷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都深刻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这些重要作家的最优秀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既是英国文学史上忧郁主题的集大成者,亦是不可超越的丰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忧郁主题并不像浪漫主义诗人将个人精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而是对时代思潮、自然灾难和历史记忆等社会生活的深层思考。忧郁,就像英国阴霾而又冷淡的空气一样,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无处不在,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幼无一豁免。莎士比亚融会了费奇诺天才忧郁论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的文学形象,并以小冰期、瘟疫、旷野、海难等作为内心沉思的工具,用独白和对话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最为重要的是将战争、政教矛盾和世俗忧患交织在一起,在气势恢宏、史诗般的历史剧中,铺开了忧郁时代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6.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以无产阶级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红色文学运动的兴起 ,是现代中国人政治理想主义与文学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历史产物 ,是中国作家对于文学现代性思想认识的一种激进情绪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眼光去看待红色文学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便能发现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社会现象 :标榜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中国现代文学 ,借助于现代政治的理想主义大大增强了它的主观浪漫主义抒情性 ;而提倡平民主义社会理想的现代政治运动 ,又借助于现代文学的浪漫情怀急剧扩展了自己意识形态的客观影响力。换而言之 ,中国现代文学在与中国现代政治的结盟过程中 ,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主观浪漫主义抒情源泉 ;而中国现代政治运动又在这种主观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中 ,被人为地赋予了极度夸张的神话色彩。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以及英雄主义的完美统一 ,营造了百年中国文学最为显著的艺术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东岳论丛》2012,(2):115-119
从18世纪开始,女性作家的创作便日渐成长为英国文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女性文学一直有意无意地将性别问题与帝国政治问题相联系,她们有关帝国形象的叙事书写深刻地展示了宗主国白人女性对殖民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同时也形象地揭示了性别问题与种族、阶级等其他社会政治问题紧密交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守仁,江苏苏州人,汉族,1955年1月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英语界最丰名望的学者范存忠先生。1984年赴英国留学,198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南京大学任教至今。1992—1993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王守仁的研究领域是英语语言文学,同时见长于对19、20世纪英国文学和20世纪美国小说的研究。他在做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一直有把女性当作美的象征的传统.这种现象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成为一时之盛.这一方面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影响和催生而成,同时也表现了一些浪漫主义文学区别于以往文学的冒险特质.  相似文献   

20.
珍·奥斯汀 (1 775 - 1 81 7)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亦庄亦谐的讽刺性小说语言机智诙谐 ,结构典雅别致 ,构思精妙得体。她的作品立意清新 ,蕴含深远 ,从描述人们的感情生活入手 ,生动地刻画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安逸而休闲的田园生活 ,充分揭示了当时英国人 ,特别是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状态和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珍·奥斯汀的作品文风独特 ,明显迥异于为当时人们所称道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其特点是 :一是她的作品在人物刻画、情节铺排、故事展开等方面体现出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挥洒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 ;二是她的作品隐喻着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