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从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的内在逻辑来看,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对于谋划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可以考虑从六个方面构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效的法制支撑:明确协调机构,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契约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与透明机制;严格行政执法,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执法协调与合作机制;强化司法权威,建立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与合作机制;提高法治实效,建立中原经济区法律监督机制;培育法治文化,建立中原经济区法治区域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团式”社会资本网络关系的型塑与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规约和克服社会资本的异型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法治秩序的支撑作用,就必须对社会资本进行重建.因此,要在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基础上,培养普遍的信任理念,为法治秩序提供伦理基础;重塑社会信任主体,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信念;增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法治秩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社团式"社会资本,推进法治现代化.只有这样,内在自觉的法治秩序和法治国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近代法治有强烈的向往和较多的了解,其法治思想内涵颇为丰富。他反对专制人治,提出法治的本质是众人之治;强调实行法治的重要意义;主张法治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具有中国特色;认为国会是实行法治的枢机;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初衰。他在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并建立了民国之后,尽力将其法治思想付诸实践。孙中山的法治思想与实践对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联系、作用和区别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国家必须 :1、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2、要把建立德治系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3、在良好的德治环境下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普法等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河南矿业法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河南矿业法治的构想:一、建立以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为核心的地方矿业法规体系;二、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矿业执法水平;三、加速推进、系统进行矿业制度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全面地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要首先注意区分法治与人治和法治与德治这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我们党又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相比则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这是由矛盾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厉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7.
李哲 《兰州学刊》2015,(2):131-135
法治中国建设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着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实现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和行使行政权力以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8.
律师角色的转换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从燕 《东南学术》2003,(5):117-126
本文提出并运用诉讼代理人与对抗型法治和ADR参与人与合作型法治两对分析范畴 ,以民事司法改革为切入点 ,认为“司法危机”就是法治危机。在此基础上 ,认为本质上经由诉讼实践并实现的只能是对抗型法治 ,由此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与对抗型法治语境中的“司法危机”具有内在联系 ;认为ADR有助于实践合作型法治 ,有助于缓解“司法危机” ,而作为ADR参与人的律师在实践合作型法治 ,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后 ,对最近我国推动ADR实践及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具体做法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建立法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 ,弄清楚传统法学何以不能将中国社会建成法治社会则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中国古代由于早期国家的形成途径产生了视法为刑的“法治”观念 ,这种“法治”于秦帝国时期实现了其工具理性 ,于汉时因以礼入法完成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对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也是导致传统社会政治不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方法治理论出于思想家们对权力本质一以贯之的深刻认识,为此他们设计出了“法律→分权→法治→人权”的法治政制模式。法治理论的实践是法治社会的建立,它贯彻了人权神圣、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和分权与制衡诸原则。西方法治最基本的成因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独特的理性文化传统和官僚体制化。  相似文献   

11.
陈凤芝 《学术论坛》2007,(5):154-157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法治之德应当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从人学的角度对法治之德进行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提出和论证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的意义在于:法治是治国之道;法治是强国之路;法治是民生之本;法治是公平正义之魂。当前,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上看 ,中国不存在法治 ;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历 ,形成了按党的政策办事的习惯 ,我们党还比较缺乏系统的法治理论基础 ;我们党在政权组织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 70年代以来 ,国家管理开始了从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的转变 ,公民权利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增强 ,干部管理制度有了改进 ,加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力度。建议深入进行法治理论的探讨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的政府治理危机主要体现在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市场失序的危机、社会失衡的危机、政府权威机制的危机等方面。政府治理危机的产生,其实质是法治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社会自治机制缺失、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的必然结果。解决政府治理危机的根本对策是:完善法治机制,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与公民权利保护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社会自治机制,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完善公共管理机制,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研究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首先,依法治国是指法律的统治,即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统治地位;其次它还与现代法治密切相联;最后其落脚点在于建立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法治中国”时代,客观上需要建构一个强大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治实践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建构、法治信仰的生成、法律权威的树立、法治秩序的维护、法治政府的建立等方面。当前,我国法律职业面临法律职业主义的弊端凸显、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丧失、法律职业主体的合法性何在的困境。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一要树立法律信仰———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精神基石;二要重塑法律职业伦理———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伦理依据;三要坚持与完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制度根基;四要建立法律职业内部的任职交流制度———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行政决策不作为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普遍存在,已给行政权的行使乃至行政法治带来了危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行政决策不作为及其治理问题。从法律制度上治理行政决策不作为,必须建立行政职权评估制度,包括对行政职权的设定和行使的评估等;建立行政决策倒查制度,即行政决策作出后,有关的上级机关、法治监督机关应当对其进行事后跟踪,在行政决策存在违法或者错误的情形下,应该倒查该决策的形成程序及作出主体;建立规制行政不作为的立体制度,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中的行政不作为都承担法律责任;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终身牵连制,让违法决策者在退职后还能承担违法决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的法治观与法治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绪贻 《学术界》2006,(5):136-143
有的人认为,中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困难,是因为中国没有法治的文化传统。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并不是缺乏法治理念与制度,不过,中国传统的法治观与法治体制和西方的法治观与法治体制是根本不同的。中国传统的法治观与法治体制表面上称为法治,实际上则是人治。  相似文献   

19.
区域法治——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崭新的法治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法治是深化依法治国方略和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既是区域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既有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又有我国区域法治研究的起步和刍型作为前引,还有其深厚的宪政基础和法理依据;为此就必须科学地构思我国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战略设想和建议,并为建立和健全区域开发和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而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丁英宏  蔡建英 《东岳论丛》2008,29(3):192-195
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政府的转变标志我国政府功能建设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的建立,为国家从宏观上调整不同劳动能力的各社会群体的关系提供了保障;开辟了一条先法治后民主、以法治促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建立了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政治的辩证良性互动体系;把党的建设做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和执政治国之道的探索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