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91年12月18日至23日在厦门大学联合召开了两院社会科学博士生学术交流会,就“九十年代中国的发展与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经系博士生康焕军认为,90年代是世界经济体制根本变革和新的世界经济体制最终确立的关键时期.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制的基础有两点: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二是世界经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18日至22日,我院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厦门大学联合召开了“两院社会科学博士生学术讨论会”.在20日的全体会议上,我院财贸经济系教授何振一做了题为《财政形势与经济效益》的发言.他认为,我国的财政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种严峻的形势,从表层看,是财政赤字造成基础货币超发行,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从深层看,则是财政虚收,一部分补偿基金变成了财  相似文献   

3.
如何适应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开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不久前,我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了这一问题.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展两院已有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4):F0002-F0002
为适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学、研”资源,吉林师范大学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协商并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决定在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2007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在重庆市西南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处)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承办.论坛以博士生为主体,以专家、导师对话交流为辅,旨在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指导作用,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的交往活动是贸易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扩大到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1967年东盟成立,此后经过金融危机、非典、恐怖袭击等危难的考验,东盟已在各个领域建立起28个合作机制。中国人民与东盟各国人民的友情更显坚固。新时期,青年一代的交流对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意义重大。在2003年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倡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青年部长会议机制,以促进双方青年交流,此后,中国还与部分东盟国家合作开展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项目,各国积极派遣青年代表参与交流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7.
国际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把我国研究生培养成世界一流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学术起点、竞争力、学术环境、学术声誉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义,提出应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搞好学术规范,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办刊质量,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我们竭诚欢迎学界同仁惠赐佳作,约稿具体要求如下:(一)作者单位:包括全称(高校至“院”或“系”一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单位邮政编码。(二)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或县)、职称、是否为博士、是否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坐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马丁堂,其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人类学系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有傅斯年、顾颉刚、杨成志、梁钊韬、容观瓊、黄淑娉等著名学者,为人类学系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重视田野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并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2000年,周大鸣教授被任命为人类学系系主任。这一阶段,人类学系对内加强教师问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加强与系友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本系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科研机构,2002年人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系拥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考古学四个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招收人类学、考古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并建有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实验窒(包括视觉人类学工作室、体质人类学工作室、考古学工作室)、文物年代测定实验室(筹建)等教学试验单位;建立了“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历史系合作)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其中“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人类学系同校外学术机构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人类学系教师派出学术交流共计28次,包括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赴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赴瑞典隆德大学做访问学者等;同时接待国内外学者共计26次,并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人类学系还多次主办国际会议,如2006年人类学系主办了“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在科学研究方面,人类学系制定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的科研战略。积极开拓渠道寻求科研课题,例如在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的同时广泛争取横向课题。在考古学方面,与国家文物局,湖北重庆三峡文物办联系并获得研究课题,2005年9月,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协议书”;在人类学方面,2004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共建“凌云县教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学术性和建立在学术性基础上的师范性,以促进本院教学、科研的发展,促进院际间学术交流,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为宗旨,刊发校内外有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1.
彭兆荣,男,博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草案特别会议”中方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巴黎大学(十大)讲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柏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及项目合作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文学与仪式》《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等专著20余部(含合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在2016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位列民族学排名第2位,社会学排名第29位。2016《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中,位列民族学图书学术影响力第1位。  相似文献   

12.
沿革 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迫切需要 ,厦门大学法律系在我国较早开展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经原国家教委批准 ,1981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生 ,1985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生 ,1986年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1997年后调整扩大为国际法学专业 )博士生。为加强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和教学 ,1987年 10月 5日成 国际经济法博士生导师 (左起 ) :徐崇利、曾华群、陈安、廖益新、李国安 立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1995年 6月 ,原国家教委批准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研究”学科点为全国高校“2 11”工程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紧迫性更为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紧密结合研究生群体异质性的特点展开,从提高辅导员素质。发挥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会的作用以及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等方面努力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学术支撑力量较弱、学校及社会重视不够、办刊人员素质偏低和学校的地位对学报的影响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提高社会科学在理工院校中的地位、加大投入、提高办刊人员的素质、创办特色栏目和加强对外交流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编辑部、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联合举办的全国“现代性与社会、文化转型”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1月 13日至 15日在厦门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 ,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哲学动态》编辑部、《学术月刊》编辑部等出版单位的代表 ,以及厦门大学的教师 ,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并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秦毅研究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主编陈嘉明教授 ,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 …  相似文献   

16.
为了繁荣、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切实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社科版学报在工科院校拓展学科领域、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学术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和引起校内外更多关注,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作出学报应有的贡献,经校学术委员会和校领导批准、校基金会的支持,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于近期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经济、科技、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朝着国际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理工科大学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应创建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水平准的人文社会科学。正是顺应这一需要,90年代未始,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应运而生。为加强学报间的信息交流,探索学报发展规律,促进学报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6月,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成立大会暨2001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代表们从办刊宗旨、特色、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学术质量、编辑方法等方面进行研讨。我们将对论文或发言进行摘编整理,以期引起读者对理工院校社会科学学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联合举办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办刊经验学术交流会”2006年6月28日在宁夏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成立大会暨2001年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19日在哈尔滨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研讨了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办刊特色和宗旨,交流了办刊经验。大会首次对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进行了评比。在这次评比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封面设计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8日至12日,由苏州大学文学院、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学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生态时代与文学艺术”田野考察暨学术交流会在海南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海南大学党委书记赵康太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教授、海南省文联主席韩少功先生、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曹锡仁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