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抗击SARS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克服重大突发灾害的严重斗争 ,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活动 ,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已经和正在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1、抗击SARS创造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机遇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在战胜重大灾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发展的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活动的产物和反映。正是在长期的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反映本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本质需要的共同的思想品格和根本的价值观念 ,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追求;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探索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立足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并进行了一系列艰辛探索,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信念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信念的当代意义,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主体性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主体性重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主体性在古代的强大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特征的中国历史呈现,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近代困境是中国呼唤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意识的客观原因,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现代追寻是中国接纳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精神的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主体性回归和振兴的伟大实践,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在中国的实践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伟大重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回归、振兴和重建.新时代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重建中华民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年奋斗历程,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创建了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缔造了坚强领导核心;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了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铸就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铸就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局面;铸就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制度根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整体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推进民族解放、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维护各民族安全和谐稳定,共建生态文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与伟大成就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政治平等、经济依存、文化互鉴融通、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总结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其内容和目标上,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不仅是两岸统一、国富民强,而且,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民族精神应该得以发扬,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其途径方面,他强调排除干扰,抓住机遇,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同时,他强调人才,尤其是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中的关键作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和目标,并形成了完整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西方一些人有意歪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与行动,炮制"中国威胁论",试图阻止中国的前进。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应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之一。回顾历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聚焦使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扭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最终目标。展望未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正确道路、文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事业。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致力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部署。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内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五大实践要求,分别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位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道路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要求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工作要求。只有准确贯彻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要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实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方位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发挥着凝魂聚力的强大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民族综合体,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更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历史渊源有四:一是马恩列斯的民族复兴理论,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复兴的梦想,三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复兴理想,四是习近平民族复兴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其战略目标、基本内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共同构建形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实践路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是历史渊源、基本构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概括,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伟大理论变成客观现实和客观现实完善伟大理论、最终实现伟大理论与客观现实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稼轩词是一部具有情感美的伟大词篇。这种情感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之情。这种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