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分工理论和"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体系的骨架与灵魂。但是,斯蒂格勒却指出分工理论中"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的观点和他的"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二者不可兼得。从两个理论的历史渊源和演化过程入手,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对"斯密困境"做一新的反思,以破解"斯密困境"迷局。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历代经济学家致力于解释的一个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该问题的经典解释起源于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按照这一思维线索,首先回顾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分工的论述,然后介绍卡尔.马克思(Kari Marx)对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后在综述和比较的基础上作简要的评论,旨在通过重新解读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宏篇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开篇申明“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推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更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分工出效率”原理。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使得劳动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的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分工使劳动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分工促使大量有利于节省劳动的机器问世,从而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活。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是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了系统研究,从而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出发点,这是为人共知的.但是,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对斯密的评价仅仅局限于他曾提出的已经“过时”的绝对成本学说和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亚当·斯密对古典国际贸易学说作出的系统贡献.本文拟通过对亚当·斯密国际贸易理论的系统考察,探讨斯密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他在国际贸易理论史上应有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和俄林的“域际分工”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在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分工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应在计划经济指导下,重点解决好原料产地和加工区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进而到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梳理,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考察和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厘清了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机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通过组织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会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分工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的劳动生产力理论主要由分工论、交换论、市场论和运输论组成,这些论断之间存在缜密的逻辑联系,即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是分工,引起分工的原因是交换,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受交通运输的限制.斯密劳动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说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还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一理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是要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分工,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形成并阐述了"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开创了分工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如果把从斯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整合,可以形成"分工实践环";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有三重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色诺芬、柏拉图、斯密和圣西门等人的分工思想是马克思分工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分工思想萌发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分工思想走向成熟,它不仅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研究视域,形成了唯物史观分工思想的研究方法,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斯密开始的效率始于分工的思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要素的经济绩效的规律均与组建好其中的分工产业构架有关。当前广东产业发展战略谋划的重点在于分工如何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如何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着力解决阻碍分工与交换活动发展的技术障碍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认为,分工就是专业化,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行业。分工的原因在于,每个人既非兼才又非多才,只能做一件事情。他将社会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统治者主管政治,第二阶层武士主管军事,第三阶层生产者主管经济。生产者内部进行二级分工,如农夫、织匠、木匠等。马克思的分工论论述中多处引用柏拉图对分工的论述,对柏拉图的分工理论给予较高的评价,检讨了柏拉图分工理论的特点和得失,并提出柏拉图时代几乎不存在的第二类分工。  相似文献   

12.
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包括历史渊源、内涵、问题和对增长理论发展的影响等作了深入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斯密是经济增长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当时有很大影响,现在也是主流增长理论的核心,对增长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和资本的思想方法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性,理论上却有缺陷.他忽视经济增长的需求方面和人们的主观努力,正是斯密和继承斯密传统的增长理论陷入理论困境的根源,斯密增长思想的成就和失误对当代的增长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年来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源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针对新的分工现象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内分工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展望该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亚·斯密对一切问题的见解都具有二重性”。这就是说,斯密对所有经济问题的解释都含有科学的灼见和谬误。那么他的生产劳动理论的二重性应该如何理解呢? 学术界有关的论著几乎普遍认为,由于斯密的研究方法具有二重性质,导致了他生产劳动理论的二重性质。这个二重性表现在,他一方面把生产劳动规定为生产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另一方面又把它规定为与资本直接交换、并为资本提供利润的劳动。前者是庸俗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诸多解释中,始终存在一种试图与历史唯物主义分庭抗礼的传统,即“斯密主义”解释。“斯密主义”将分工、贸易、城市等的起源等同于资本主义起源,将分工视为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动力,从而将资本主义视为具有普世性、自然性和超历史性的客观定律自然发展的结果。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梳理了斯密主义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即亚当·斯密的商业化模式,早期马克思思想中的“分工模式”,以及斯威齐的“贸易根源说”与沃勒斯坦的“分工动力说”,批判其将商业贸易和市场等经济因素视为社会过渡的核心,以致忽视了社会财产关系的重要作用。布伦纳以对亚当·斯密的总结和剖析为始,以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起源两种模式的继承与批判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理论中复苏的斯密主义的再批判,实现了对这一传统由表及里的解构。他主张,只有在批判斯密主义永恒真理的基础上,把握好马克思传统中的社会财产关系理论,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真正起源。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贸易理论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问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新理论与传统理论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评述,对于纠正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某些“误读”,并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业已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交换利益差异与地区分工利益周慧兰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是什么?从古希腊对城邦经济性公共政策的关注,到斯密对国民财富的研究,再到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关系分析的深入和普遍化,人们终于认识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乃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正是这一核心所在,使地区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屹 《东方论坛》2011,(4):42-46
应用马克思分工理论,可以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更为深入认识诚信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发挥分工多样性、目标一致性的凝聚力,推动诚信由现实载体向真实载体的发展,体现出分工与诚信载体共同前提的现实意义,避免抽象诚信或“伪诚信”对分工与诚信载体的侵蚀。应用马克思分工理论认识诚信问题。一方面可以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对诚信建设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格命题及其对增长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和劳动分工是斯密经济学的两个中心命题。在斯密看来,劳动专业化的经济优势导致的收益递增是理解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新古典主义一般均衡框架内,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然而这个框架无法处理竞争与收益递增相容的问题,因而分工的思想几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劳动分工与社会发展史结合在一起研究,指出劳动分工既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也能产生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安德烈.高兹把对劳动分工的批判延伸至资本主义科技、教育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劳动分工与社会公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和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启示中国,要促进社会公平既要充分发挥劳动分工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分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