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理论.利用职业锚理论指导女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使女大学生在就业初期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并且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改革,在农村(牧区)初中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是当前转变民族地区农村(牧区)教育观念,促进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个有效途径. 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把城乡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提高到求职业的水平,进而发展到开拓就业新领域的水平;二是为新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三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四是增强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意识.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诚信意识是编辑对诚信道德的认知、理解、态度及其情感倾向性的一种理性认识.编辑作为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职业把关人,其诚信意识关系着媒体文化产品传播的质量及效果,维系着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编辑的诚信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从编辑自身做起,还要通过制度手段,为诚信意识的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语文教师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研究型语文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能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反思与探索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和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目的的人。研究型语文教师的特质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具有很强的反思意识,具有突出的探索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职业属性不足,是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办学定位偏离职业方向,培养模式远离职业实际,教学改革缺少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达92.92%,但普通话普及率与普及质量在区域、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均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普通话高质量推广普及有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是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根本性工程.因此,新时期应遵循"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新时代推普方针,坚持"分类施策"原则,着重加大广西中越边境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与跨境婚姻家庭主妇普通话普及力度,巩固提升中青年和青少年群体普通话普及质量,推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普通话高质量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全国4个城市1 014名在职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回答城乡背景是否影响到在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城乡背景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行业和单位隔离,影响大学毕业生的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和"单位与福利"满意度,但对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工作过程、职业发展以及总体工作满意度并无明显影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部分指标上不如城镇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护士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服务意识,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士工作能力,防范护理纠纷.结果通过对全体护士进行法律知识和服务意识教育,近年来未发生严重护患纠纷及护理事故,护理质量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全体护士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一直是甘肃民族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有较大影响、能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各级政府也注重和加强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干部群众对职业技术教育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作用和地位,还缺乏应有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的着眼点还是放在少数学生上,致使大部分回乡中小毕业生,既缺乏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又不具备致富发展的职业技能。有的地方既使办了职业技术学校,也未能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大军,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既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杨帆  梁伊馨 《民族学刊》2021,12(4):25-32, 113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长期性要求从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设计制定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文章以职业发展理论视角审视现阶段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包括职业选择遭遇歧视,职业搜寻信息不畅,职业投资动力不足,职业投入得失不均,职业流动前易后难,职业平衡支点难控,职业保障相对缺位等,指出职业发展障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供给不足的重要诱因。对此,文章提出构建系统的乡村人才振兴观;教育宣传并重,消除职业选择歧视;搭建信息平台,降低职业搜寻成本;实施多种补贴,提高职业投资预期;结果过程结合,完善职业投入考核;建立轮岗制度,提高职业迁移能力;严格工作规范,确保职业生活平衡;完善保障体系,加大职业保障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