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重建。纵深84米,宽24米,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胡宗宪进行扩建,历代都有修葺,最后一次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修。民初被辟为学校。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  相似文献   

2.
王氏宗裥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宗祠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有48根主柱、柱础、13条门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石柱木梁,硬山顶,盖小青瓦;栋间施风火山墙,两端爪角飞翘,祠高12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为前后厅,左右为厢房,前置回廊。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部分构件系明代原物;石构件上的雕刻和木构件上的彩绘丰富精美;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  相似文献   

3.
徽州土族:绩溪龙川胡氏宗祠有一块非常出名的木雕裙板,平面浮雕,小灵芝、云朵形如意委角立边长方形外框。图中荷叶下有一对螃蟹,莲子上站着一只小鸟。荷花枝干灵动。穿插有致,两片荷叶雕得富有变化,尤其下面一片,非常精彩,点缀以小残孔,一下子活了,生动自然又颇有画味。但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把上面的荷花和螃蟹组合寓意为“和谐”,这种说法,我认为纯粹是忽悠。  相似文献   

4.
由义王氏大宗祠位于安溪县剑斗镇月星村。始祖王新六于宋代由长坑草苑宗祠分衍而来。宗祠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5平方米,木质结构,上下进、大厅、左右护厝均为古代建筑款式。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边门,祭事时可使用。正厅面积为140平方米,大厅内上方高悬“由义王氏宗祠”金字祠匾,乃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曾振仲先生于笔。正方形的门幄屹立于庭中。左顾一丘山,平地拔起,形圆如星。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人型宋代宗祠建筑,它的规模和布局以及用料和工艺都在当时堪称一流,且在广州四大宗祠中位列第三,这就是著名的麦氏宗祠。这座宗祠共有三座,坐南向北,分别为麦氏大宗祠、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也被称作大本堂、崇德堂和光裕堂,连同一座子平麦公厅,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规模在广州祠堂中实属罕见。它与市区内陈家祠岭南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墙面以青砖砌成,顶梁和横梁都为木结构,并融有石柱,天面均为琉璃瓦,屋脊形式为龙舟脊,其上为鳌鱼,有灰塑,吉祥鸟兽坐镇,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保存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6.
关于胡适的先世与家族胡明胡适的先世移“上川明经胡氏”,“上川”即徽州绩溪县之上庄,“明经胡氏”则别于绩溪县其他胡氏宗族──所谓“绩溪诸胡”。“绩溪诸胡”中最有名气的便是世居绩溪县城华阳镇的“金紫胡”,也即是胡匡衷、胡培、胡秉虔等先贤为代表人物的经学或...  相似文献   

7.
1胡适生活在变动不安的近代中国社会,热心于改造思想,进而改良政治,以便再造一适应时代的新文化。胡氏对新文化的提倡,主要是输入欧美的新学理,以实现本位文化。①在此一过程中,必然触及传统文化。从整体言,胡氏强调传统文化的负面性、消极性和劣根性,面对它采取批判的态度。至于胡氏从侧面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则只是传承道家老子的自然主义以及清代三百年的实证、致用的精神。②以下试对胡氏所提倡的新文化加以析论和批评。2胡氏输入欧美的新学理,最主要的莫过于实验主义(Pragmatism)。③胡氏以为实验主义是最有用的。它不但“…  相似文献   

8.
笔者朋友手头收蘸有一件用土漆涂色且朱砂点彩的明代竹高浮雕笔筒(见附图片),在它的中下部刻写着“龙溪胡氏”四字。经稽考推定,它原是古徽州绩溪籍官住户部尚书的胡富所用的文房用具。根据杨廷福、杨同甫编著的《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下册第259页九画胡姓记载,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绩溪龙川人胡富(1445—1522年)字永年,号龙溪,明代成化戊戌年(1478年)科进士,弘治初的1488年始住福建签事。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26日,在歙县北岸的吴氏宗祠第三进寝殿天井下水池内壁石雕上,发现有五十三件中华传统礼器雕刘,为全国罕见。当日在黄山市歙县北岸的吴氏宗祠,笔者看到在吴氏宗祠的第三进天井下的水池护拦内壁,有十三块看似很普通的石雕,上面雕刻着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用的共五十三件神态逼真的钟鼎、酒杯、花瓶、香炉、瓷器等礼器。  相似文献   

10.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为明末清初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最具代表性的非土司王朝的堡垒李氏宗祠莫属。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祠堂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嘉义县朴子镇,有一座红梁龙柱,牌楼高耸的富丽建筑,这里就是嘉义县黄姓宗亲们敦亲睦族的聚所——嘉义县朴子镇黄姓宗祠。主祀开基祖伯益公及历代列祖列宗之神位,并祀九尊黄姓先祖神像。宗祠的雕梁画栋,粉墙璃瓦,光彩靓丽,美轮美奂。宗祠正厅,拾级跨槛,可看到两座盘了石龙的红柱,石龙腾云盘旋,气势凌人,栩栩如生。在黄姓宗祠里,“龙”形图案或雕刻随处可见,除了龙柱之外,宗祠屋脊上弧悬部分,左右各腾起一只青龙,中间火球中央镂以“黄”字,象征护卫着黄姓宗祠。  相似文献   

12.
广东南海官窑镇自古“盛衣冠之气”,祠堂和宗谱一向为民间所重视。明弘治十二年(1499),举人陈度在江苏省直隶县任知县,平定匪乱有功,告老还乡,皇上加赐赠金钱给他回乡兴建了陈氏宗祠。这座宗祠的建筑布局在广东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度成为宗祠中的佼佼者。宗祠座西向东,三进院落式布局,长36.4米,宽11.6米,总面积472.24平方米,坐北向南,前殿为牌楼门,歇山顶,前座为东、西厢房,两厢之间的露天处建有斗拱式石牌坊一座,祠堂进门分别设在东西厢,前座走廊有石栏河。中殿为硬山顶,前墙饰砌花窗格图案。后殿为硬山顶建筑,台梁式木构架,建筑体系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3.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惠州市龙门县沙迳镇功武村,景区内有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宋代古建筑历经百年,名为廖氏宗祠。据说廖姓人家古代曾经占了龙门县人口的一半,凶此曾有“廖半县”之说。宋代廖氏始祖廖坚曾在任广州府南海郡增城县县令,五世廖剩甫为纪念祭奠先祖武功文德便在功武村的后龙山修建了该祠堂。从外表看廖氏宗祠,是一座四进五开间的清代建筑,待进入里面,才知道凹进中和第二进原来是一个院子,虽非特定意义上的“进”但却有廊、亭、饰雕及花草树木,这是一般宗祠所没有的。这座宗祠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与苏州拙政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的核心是宗族,宗族的核心是宗祠、宗谱,这是一份世界级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理由如下: 一、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不是一村一镇,覆盖一府六县及周边地区的几乎全部姓氏,这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地区,如北方大多数姓氏只能追寻到山西的大槐树和江西瓦屑坝,而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可寻到一个村。  相似文献   

15.
庄逸云 《江淮论坛》2004,(2):147-151
本文以胡怀琛的《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一书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胡氏注重小说的演变规律和内部研究、具有沟通古今的整体意识,其小说史观颇具启示性。本文还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形”与“质”的演变的论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胡氏提出了不少富于学术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凤岗忠贤刘氏宗祠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的刘宅村,是闽省刘氏族人为纪念其入闽始祖刘存、司马参军刘贻孙而建的。现在刘宅村里的刘氏族人约有2500人左右,而历代刘氏裔孙外迁颇多,分布较广。祠堂面阔21米,进深40米,面积约840平方米,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土木结构,重修后改为砖混结构,建筑布局为三进式。  相似文献   

17.
清马氏宗祠     
清马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常平镇桥沥马屋村,于清朝宣统年间始建。整个祠堂坐北朝南,分为三进。其左侧建有一座文庙,内奉孔子像。文庙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书房,专供族人读书之用。不过由于文革时期文庙和书院均受到破坏,所以宗祠、文庙、书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动场所不能完整保存下来。1992年重修,外观改变较大。宗祠采用砖木结构,现存主体结构还能看到昔日风貌。  相似文献   

18.
黎氏宗祠     
黎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是一座距今有800余年的大型古建筑。它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最初是为了经念当时黎氏家族中出的一位至孝之人,他因母病深重,于是割股和药,治好母病,传为佳话,并由县里申报朝庭,奉旨荣门,以建宗祠。主体建筑为广东著名的硬山顶式,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内进神台两则保存安放有宋、元、明朝著名的撰文碑记:宋为进士、元为朝中仕郎、明为国子监祭酒、以及监察御史、翰林院士等东莞代出的名人所提所立,  相似文献   

19.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位于泉州城区涂门街大人巷吴厝埕,为明代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体的富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其规模宏大,气宇不凡,四进五开间,保存基本完好,总建筑面积1177平方米,占地1600平方米。原为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徵的宅第,因其官任东观侍读、西台御史,故称“东观西台”。  相似文献   

20.
童氏宗祠     
在浙江省宁海县南的白溪平原中心,坐落着江南名镇前童镇。在前童镇的塔山和鹿山之间,聚居着2000余户的人家,其中八成姓童,村中的童氏宗祠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风格著名。明代大儒方孝孺亲自参与与设计了这个宗祠,所以西厢曾是方效儒祠。童氏宗祠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分别为正门、戏台及天井。而东西二厢和正厅是一个封闭的凹合院。正厅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它的通进深8.4米,通面宽13.5米,共三间二弄。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蚕卧型雀替、圆础型的柱础、五风楼状的戏台,在全国也很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