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荻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龙"原型的全新视角.它们说明,"女娲补天"起因就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补天神话原型是先民借助想像力征服地震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要求今晚122时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大爱无声铸师魂;把生的希望留给别的孩子;敬重生命 举国同哀;苍天无情人有情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在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灾区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逆力。通过田野观察、咨询记录文本分析,对灾区两个个案在地震前后的抗逆力表现的进行研究,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抗逆力的内涵进行阐释,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体生命早期提供“足够好的抱持性养育环境”有利于抗逆力的形成;心理干预有效途径在于对抗逆力恢复和养成。  相似文献   

4.
“全译”与“变译”是一对新的翻译范畴,全译要求尽可能的忠实于原文;变译理论是指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可以采取增、减、编、述、缩、并、改等策略。变译作为全译的补充有其明显的优势,并将在对外宣传翻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在新闻传播学中分析其理论依据,并以中国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关于汶川地震的一些新闻报道为例阐释其在现代新闻翻译中的实践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近三年,灾区由满目疮痍已变为新居林立、风景秀丽,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是在短短三年间完成的。我们知道阪神大地震后,日本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完成重建,今天"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成果完全可以说是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无私的援助和灾区人民奋力拼争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其中也包括了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成都地质学院)的师生,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忙碌在灾区一线,为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优良传统。成都理工大学的广大师生不仅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面对灾难"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灾难远去,回首过往,不甘人后的理工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展望未来,敢为人先的理工人将继续谱写当代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脊梁的盛世华章。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主权国家内部公共事务中的危机事件常常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体现的领导艺术亦成为危机公关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为此,此项研究以汶川地震和“卡特里娜”飓风两起特大自然灾害为研究个案,从组织救援、视察力度、媒体应对和公共演讲四个维度考察中美领导人在应对自然灾害型危机时所表现出的迥异领导艺术,并依此辨析领导艺术中“行”与“言”的内在逻辑,透视政府、公众和媒体三者之间在危机发生后的特殊环境中良性关系的建构等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央视在"5.12"抗震救灾报道中,实现了媒体的本位回归;报道速度快、时效性强;媒体高度重视、重磅出击;消息来源多元化;报道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报道应急能力的新突破,充分反映出我国新闻报道改革的进步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在央视2008年播放的“四川汶川地震82小时纪实”的综述报道中,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主持人缺位,这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播报效果,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与震撼,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主题元素的逐层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