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青海乐都西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 1 6 0 6年 ) ,创建不久绘制一组 ( 2 4幅 )水陆道场绢画 ,保存完整 ,色彩艳丽 ,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寺庙中做“水陆法会”时所用的重要宣传媒介。“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水陆会”、“水陆大会”、“水陆斋仪”、“水陆斋”、“悲济会”等 ,是中国佛教的一种非常隆重的经忏法事活动。举行法事活动的时间较长 ,最少七天 ,多则可达四十九天 ;参加法事的僧人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规模盛大。水陆画也是集我国古代佛教、儒教、道教三教…  相似文献   

2.
<正> 绪言在著名的东汉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前石室六”(图一)和“后石室七”(图二)两幅描绘战争的画像,构图宏伟,气势磅礴,常被著录于中外书刊,久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此两石自从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出土之后,近二百年来,多数学者均把它们泛称为“水陆攻战”或“战争”画像,而未揭示其战争的内涵和性质。唯有劳幹《论鲁西画像三石——朱鲔石室、孝堂山、武氏祠》一文,论及武氏祠水陆攻战画像内容时,曾提出“或是都试”之说。所谓都试即演习武事,把攻战画  相似文献   

3.
“新酒”再识李祥林《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绘制的一幅著名风俗长卷,画中临河中酒店的酒的旗上有“新酒”字样,或认为此乃图中所绘季节为秋季的一个标志。1994年第8期《美术》载周宝珠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宋人喝新酒、卖新酒的季节相当多。不要看见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1978年11月间,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一件彩陶缸,缸呈圆筒状,形体高大,通高47、口径32.7、底径19.5厘米,砂质红陶,敝口、厚圆唇、深腹、平底,口沿下有6个对称的鹰嘴形泥突,其中两个已残,4个完整,底部中间有一小圆孔。缸的一侧,绘着一幅高37、宽44厘米的彩色巨画——“鹭鱼石斧图”,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原始社会最大的一幅彩陶画。类似的陶缸均无彩绘,曾在伊川土门发现过,所以一般称之为“伊川缸”。伊川缸系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遗物,是成人二次葬的葬具。据同类遗址碳-14测定的数据,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300-4000年。此缸现存河南省博物馆。我们仅就缸上的彩绘图象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先生在《“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中说:“史传上的‘商山四皓’,汉代和六朝人通说是‘南山四皓’。”其根据是两件多年以前出土的考古资料,一件是日本人在朝鲜境内一座大约是西汉末东汉初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一个竹篾编成的长方形筐子的四周,用彩漆绘有西汉以来流行的孝子故事,其中一角绘有四位高士,旁边却用隶书题识“南山四皓”,其中南字的写法和西域木简字的南字一样。另一件是在河南省邓县出土的南朝画相砖中发现的,在一块尺来大长方砖上浮雕…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曹雪芹画像”,其传世者,已发现两幅:一为手卷,王冈绘,李祖韩藏;一为册页,陆厚信绘,河南省博物馆藏。王冈所绘的手卷,原件一直没有公开,只有照片流传。据说,此画署“壬午(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上有皇八子永璇、钱大昕、倪承宽、那穆齐礼、钱载、观保、蔡以台、谢墉、陈兆  相似文献   

7.
廖纪墓1960年出土于今河北阜城县。出土时,墓内殉葬品多达二百余件。其中主要是陶仪仗俑、陶生活用具和墓志铭。本期封二图片是陶仪仗俑中一组暖轿和一组显轿。吏部暖轿,高38厘米、长15厘米、宽14厘米。轿顶坡为黄色,顶端饰红色葫芦,轿身以银灰色绘有梅花帷帐,前有红色幔帘二幅,分系轿门两边。轿内置长方形坐椅,上铺红毯,轿身装有八人抬行的黑色抬杠。轿身两侧各有扶轿俑一个,轿左者头戴乌纱帽,轿右的头戴道冠状帽,均穿斜领长袖黑袍,腰束白带,足穿圆头鞋,粉面、有须,一手扶轿,一手藏于袖内。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现的古代帛画,论时代之早,首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其中于一九四九年二月在长沙东南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一幅,画幅长28、宽20厘米,置于一竹笥之内。由于时代属战国,这幅帛画曾被称作“晚周帛画”;又因画幅上绘有龙、凤、人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我走进黄山市书画院的“画廊”,一幅幅巨大的油画、版画、山水、人物及奔马吸引了我。原来是已故黟山画家史承武的“遗作”在这里展览。  相似文献   

10.
王蕾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36-146
近期读到一本名叫《“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的新书。这本书颇为有趣,开篇便开出一幅让人“知其罪其”有所凭依的联络图,在图中对五种常见的“五四”解释框架各个击破。不过作者的用意并不一味在“破”,五种被称为“八股”的解释框架是用来在“破中立”的标靶。  相似文献   

11.
“捣衣”不是洗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人民画报》刊登周昌谷同志画选,其中有一幅题为《李白诗意图》的画,画面上一轮明月高悬,一个古代妇女手挎一个篮子,篮内盛着洗好的衣服和一个木杵独自坐在水边的一株树下的石上,画的右上角写有《子夜歌诗意》以及李白《子夜吴歌其三》全文。显然这幅画的作者把“捣衣”理解为洗衣了。据我所知,持这种看法的不只此一例,有的评介古诗的文章(例如《湖北日报》1979年4月1日刊登的《从“万户捣衣“谈起》),甚至教科书的注释,也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在古代,捣衣并不是洗衣,而是缝制衣服时的一种劳动,即缝制衣服时,首先要将衣料(如生丝织物白  相似文献   

12.
<正> 此凤头斤(图一)、“暗纹”矛(图二)系1982年12月山东省兖石铁路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兖石线筑路过程中发现于临沂市相公乡王家黑墩凤凰岭春秋晚期墓葬中。该古墓除墓室外,尚有车马坑,器物陪葬坑;出土遗物三百余件,墓室内殉人十四具。凤头斤发现于四导殉人足下部,“暗纹”矛发现于陪葬坑。凤头斤凤首,鼠形冠,鸟尾,斤由凤咀中吐出,刃部圆饨,椭圆形銎,内有残存木柄。斤刃至尾部长20.7厘米,冠顶至銎底长11.6厘米,斤宽2.9厘米,长11.1厘米。凤头斤造形奇特,制作极为精致,又刃部圆钝,从形制特征分析,此物骀非实用兵具,应是墓主生前所用权杖或仪仗一类用具。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一词,是随着文人画的兴盛而被提出来的。此词的出现和流行也有个过程。宋代称作“士人画”。苏轼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看数尺便倦”(跋宋汉杰画)。把画与文联系一起谈论的是南宋初年的邓椿,他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画  相似文献   

14.
<正> 谭子犹,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潍县志稿》:“谭云龙一名化龙,东关木工,幼失学而姿性灵敏,戏摹郑邑令燮书画,几于乱真,又酷嗜金石,所著印谱若干卷,黄县贾文正公极称之,曲阜桂米谷馥教授莱州时,惊其画神似板桥,因以子犹字之。”谭子犹的墨菊图长172厘米,宽48.5厘米,纸本,款署“墨庄居士谭子犹写意”,有“云龙”“子犹”等印记。是一幅笔法灵动、风格别具的菊石佳作。菊花耐寒,具有不畏艰苦,高洁不阿的品格,历来为诗人、画家所吟咏描绘。谭子犹此幅墨菊是以山石旁  相似文献   

15.
<正> “侍坐”章是《论语》中涵蕴最丰富、文字最生动的一章,其义理难以把握。原因在于曾点的述志不象子路、冉有、公西华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地描绘了一幅“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于舞雩,咏而归。”其寓意,孔子是心领而神会的,而后人就很难捉摸,于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曾点描绘了一幅具有尧舜气象的太平盛世蓝图,符合夫子的政治理想;有人说它是一幅隐逸者的行乐图,符合孔子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后产生的寻取自我解脱的心境。笔者以为探索此章的义理应联系孔子的人生态度、从政原则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一“素底”与“素色”《论语·八佾》有一段孔子以画为喻的记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己矣。关于“绘事后素”的“素”,历来都解作绘事的底子,把“后素”改为“后于素”。我认为这样解释有些勉强。原诗是以庄姜的“素”之美取代装饰的“绚”之美,“素以为绚兮”也就是以“素”为“绚”。如果说先有粉底而后还要再施五彩,那么“素以为绚兮”就要落空。这一段对话前面说“绘事后素”,后面转入到“礼”的范围,两者的概念内涵并不一样。下面先从“绘事后素”说起。“绘事后素”其实是当时绘事工艺的一个普遍规  相似文献   

17.
在殷墟“妇好”墓器物铭文中,有一件玉戈(M5:580)上的铭文,原报告隶定为“卢方皆入戈五”。该戈长38.6厘米、厚0.6厘米,援部呈长条三角形、有中脊和边刃,直内,铭文刻于内的后部(图一)。玉戈铭文虽然简短,却向人们提出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即有关“卢方”的问題。此方国见于甲骨卜辞。据此玉戈铭文,说明至少在武丁的时候(关于该墓之时代,详拙著《“亚其”考》),“卢方”与殷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以诗文自见其家世、生平的作者,并不少见;而以辞赋自叙其生年诞辰的,只有屈原一人。他在《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在“吾以降”上边,连续冠以“摄提”、“孟陬”,“庚寅”三个名词,粗通古代汉语语义和语法的人,一望而知,这是年月日的雅言。所以王逸注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贞,正也。正月为陬。降,下也。言以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下母之体而生,得阴阳之正中也。”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他解释得完全正确。至于这个太岁在寅具体是哪一年、这个庚寅是正月的哪一日呢?这关系到历学的推算问题。两千多年来,所有的司天治历人员,对于这个问题一向是置之不理,而文史学者又不知推步,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9.
唐圭璋先生编《金金元词》中,据明注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收入元人题《碧梧苍石图》“清平调”词十六首。1983年11月,我在故宫见到《碧梧苍石图》真迹,录下画中可见之题词。今将其中可资补正的材料略述于下: (一)此图为元人陆行直作,水墨立轴,画两株梧桐与一块顽石,故名《碧梧苍石图》。 (二)图上方有明代刘稽(绥轩)跋语:“……《碧梧苍石>一幅,姑苏汾湖湖天居士陆行直甫之  相似文献   

20.
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时,对于历史风俗及人民现实生活有独特表现的画家张择端,在杭州曾创作了两幅最著名的画卷,一是“西湖争标图”,早已失传;一是“清明上河图”,现陈列在北京“故宫”,任人欣赏。“清明上河图”,是南宋画家们追写汴京清明时节的繁盛景象,使偏安半壁的朝野人士,激发痛恨异族侵略,不忘收复中原。当时画家们画这样题材的很多,但没有比张择端画得更好的。因此,历代临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人也很多,有的竟摹成赝本,谋取厚利。明朝时侯,苏州黄彪(号震泉)摹仿得最妙,“无声诗史”上称他“几欲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