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者按在西藏,一天一妻是最普遍、占绝大多数的婚姻家庭形态。但在偏远的农牧区至今保留着“兄弟共妻”、“姊妹共夫”和三岩‘如措”父系社会的“一夫多妻”的古老婚俗。人们常说的“一妻多夫”在西藏是指“兄弟共妻型”的婚姻家庭,即几个同胞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共同组建一个家庭;所谓“一夫多妻”则是几个同胞姊妹共招一个女婿组建成家庭,这与三岩‘啪措”父系的“一夫多妻”有所不同。以上几种古老的婚姻家庭形态与阶级社会中纳妾的现象或几个陌生男人共用一个女人的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兄弟共妻型家庭和姊妹共夫型家庭中,没有明…  相似文献   

2.
青海藏族婚俗文化青海藏族不论贫富,都实行血缘外婚制。父系亲族间严禁通婚。母系亲族间,有些地方也禁止通婚,但有些地区在经过几代之后允许通婚。这与有些兄弟民族的“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叫”(舅父有绝对优先权娶甥女为儿媳)等的姑(姨)表婚俗完全...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蒋炳钊(厦门大学)“长住娘”(或称不落夫家、不落家或坐家)婚俗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相异的观点:一是认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期所发生的风俗”①:二是因两性分工不同而引起②;三是因“早婚”而成俗,“构成了...  相似文献   

4.
国家民委表彰见义勇为少数民族先进个人11月1日,刚刚参加了中宣部、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召开的第6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9位少数民族先进个人,又受到国家民委的表彰。表彰会上,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政法司司长杨侯第同志宣读了国家民委关于授予杜振福(满族)、尹春吉(朝鲜族)、肖庆荣(壮族)、洛桑(藏族)、顿殊(藏族)、王永明(回族)等6位同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追授许文明(黎族)、章才(藏族)、阿不来提·塔依甫(维吾尔族)等3位同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5.
青海藏族丧葬文化青海藏族以天葬为主,多种葬式(如火葬、土葬、水葬及塔菲等)并存。分述如次:天葬又称“鸟葬”、“野葬”、“风葬”。这是青海藏族特别是牧区藏族最常见的葬式。当病人弥留咽气后,趁其尸尚未完全僵硬之前,脱去所有衣服,用其腰带(或白布条或绳索)...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藏族小山寨莫斯卡,位于断山脉峡谷地带的金龙大雪山下,是一个海拔4300米的高原牧场。“莫斯卡”的藏语意思为“祥瑞平坦的地方”。它被三座神山环抱,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湖泊)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玉树民歌—“昌鲁”嘉雍群培 藏族把民歌分为两大类,即“鲁”(山歌)和“拉伊”(情歌)。“昌鲁”属鲁体民歌,即山歌,它是在高山、原野传唱的歌。鸟瞰藏区民歌的分布情况,解放以前昌鲁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尤以玉树最盛。在玉树藏族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它是最有代表?..  相似文献   

8.
从史诗《格萨尔》看藏族部落的血缘制度何峰血缘是维系部落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即使在地缘部落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藏族部落也不例外。藏语文中,与血缘相对应的词汇是“”(骨系),它几乎包含了血缘所代表的全部意义。青海省境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称“三果洛...  相似文献   

9.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中所说的“三界”,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一是指原始苯教的“三界”现一是指佛教的“三界”观。我们要讨论的是原始苯教的“三界”观及其神灵信仰问题。藏族原始苯教把天地分为天空、地上和地下三部分,这就是所谓“三界”。认为天空住的是赞神(或者说念神),地上住的是土地神,地下住的是龙神,它们就是“三界”神灵。《格萨尔》中反映的“三界”神灵与此有所不同,天界是天神的住处,其神主是白梵天王;中界(中空)是念神的住地,其神主是格卓念波;下界是龙的住处,它的主宰是顶宝龙王。人类可与“三界”神灵沟通,得到它…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学调查中,经常会涉及舅权问题.这种习俗一度被认为是同母系制联系在一起的,是母系制的产物,如果出现在某一父系民族,就证明该民族曾经历过母系制阶段.但民族学研究也证明舅权并不就是母系社会的必然产物,在父系社会中仍然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因为在所有的社会中,亲属关系都必须是双边的,个人既通过父亲与一些人相联系,也通过母亲与另一些人相联系,即使是在最牢固的父系制社会中,母系亲属也受到一定的重视,这种重视往往通过舅权表现出来.换言之,在父系社会中,父系宗亲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主要的,但母系亲属与外甥也保持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适应环境自然趣成──藏族部分生活用具简介炒面巴盒(图一),亦称“炒面盒”,藏语谓“糌木香”。炒面藏语叫“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特别是终年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须臾不可分离的食物。它食用简捷,携带方便。盛炒面的用具亦有着小巧、轻便的特征。其形状有圆形、...  相似文献   

13.
我国藏族人口自50年代初以来数量的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在全国几个主要藏族聚居区内人口迁移量(即机械变动量)极少的状况下,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引致的人口自然变动往往决定人口总的规模及其变动。为此,本文试以四川、西藏、青海等三个主要藏族聚居省区(1990年这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89.2%)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出生、死亡的户口统计或曾耷资料为依据,对藏族人口近40年来自然变动特点·地区差异及相关的人口学或社会经济原因作一分析、比较。笔者希望本文将有助于对藏族人口发展状况的系统研讨。尽…  相似文献   

14.
岳小国  马文雪 《民族研究》2023,(4):84-93+137
本命年文化习俗在我国汉、藏、满、蒙古等多个民族中较为常见。在三岩藏族社会,人生中每12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年为本命年。本命年被认为至关重要,会充满挫折与危机,同时意味着生命中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含有拟死再生的寓意。本命年因而也被当地人视为诸事不顺的“凶年”,需要借助一些宗教仪式活动进行预防和禳解。12年一遇的本命年,是人们消弭灾祸隐忧、开启人生新历程的一个时间节点,生命周期中的身份转化被整合于本命年危机与禳解仪式之中。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本命年习俗、生肖文化在历史上同中原地区的有关文化存在密切联系,三岩藏族本命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5.
藏文史籍记载,相传在今西藏山南的泽当地区,神猴与罗刹结合而生出六只猴雏,而逐渐繁衍出藏族。由其中的四猴雏发展为藏族远古四氏族,即色、穆、东、董。藏族史上称这四大氏族为“原始的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也是藏族的四大姓氏。此四姓又产生了扎(R牙)、智K目O、董嗲)、噶(可)、韦K、。’)、达问2)六大氏族。藏族历史上称为“古代六大氏族。(纯’习S。’否司’尸。藏族从氏族发展为部族的大致线索是:“原始四大氏族——古代六大氏族——玛桑九兄弟——十二小邦——二十五小帮——四十个小帮。。一、原初四大氏族据藏史《柱间…  相似文献   

16.
增林 《中国民族》2007,(1):31-31
12月9日,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藏族祥巴(“祥巴”系藏语译音,意为木刻版画)是四川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藏族羌族研究所,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彰显民族精神而打造的崭新的藏族艺术品牌。本次展出的76幅藏族版画作品,是在藏族传统佛经复制版画的基础上,对题材内容到画面形式、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再创造,将佛经复制版画变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独立的创作版画。它填补了中因绘画史上没有藏族版画专题展览的空白,实现了藏族版画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的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拉萨回民教育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民大辞典》一书载:“据传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即有穆斯林入藏。随着各民族交往,居住在陕、甘、青、川等地和克什米尔以经商传教为主的穆斯作,跨越山川河流到雪域高原,遂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西藏回族,故西藏有近80%的回族具有藏族血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拉萨文物志》又载:“拉萨大清真寺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平定了廊尔略以后,大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从这些记载看,拉萨回民在藏约有900年的历史,清真大寺有近300年的历史。西藏…  相似文献   

18.
“霍尔”杂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文史籍中的“霍尔”究竟指何种历史民族,关于这个问题有过不少讨论文章,发表了各家论点,但总觉得资料相当缺乏,向我们提供的有分量的论据更少。鉴此,笔者经反复思考,以“杂谈”为题,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所得。因为“霍尔”一词直接关系到土族的来源.每一个土族同胞不能不关心它。先谈讨论中的若干问题:(一)有同志撰文说:“霍尔,为藏语,原是藏族对黄河以北的游牧民族的称呼。”这一说法很有推敲的必要,至少有如下问题难以解释得通:第一,藏族在哪一个历史阶段中称黄河以北游牧民族为霍尔?论据是什么?只以“原是”…  相似文献   

19.
一、解放前藏文使用概述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缘,与西藏、四川藏区相邻,总面积为23870平方公里,现人口为315316(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数)。它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解放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教育十分落后,城镇以外的广大藏族人民懂汉语文者为数很少。据《中甸县志》记载,迪庆人民“成习藏经、不识汉语,推进城市者渐能通晓。”;“家以藏经为富,皆古宗字(古宗:中甸附近少数民族对云南藏族的称谓),来自西藏”;这里“语言用通事‘”。而且“凡汉人与其往来文件,恒常使用应翻译之…  相似文献   

20.
廖建新 《西藏研究》2008,108(2):44-50
在川藏交界三岩一带,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存在父系民族组织的残留.在当地被称为"帕措".不同帕措成员之间发生的民间冲突,习惯上以谈判方式解决,这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乡规民约.文章运用笔者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结合相关文献史料,与国内外的父系氏族组织作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山岩帕措冲突与谈判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