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时期小说的“魔幻叙事”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道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魔幻叙事对天人关系的神秘演绎、对精神自由的推崇彰显、对生死问题的审视思考,无不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精神气韵。魔幻叙事对道家文化的呈现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魅力,也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悟阐释和价值“重估”,彰显了道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时空结构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小说叙述时空由魔幻世界(巫师世界)和现实世界(麻瓜世界)两个层面组成,在现实与魔幻时空建立了隐喻与象征的叙述关系。在叙述方式上,从魔幻世界的叙事原型和规则两个视角,来解构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魔幻与现实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隐喻与象征相结合和的叙事方式,对疏缓现代人疲惫的心灵、重构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4.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超常的艺术想象和锐意求新的作家本能发掘出"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树街系列"等极其丰厚的文学资源。以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通过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苏童找到了自己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和小说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以奇诡叙事的方式成功地介入了中国当下的生存境遇.他以神农架为叙事架构,从奇人和奇事中表达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内容,从梦魇和幻觉中叙写了弱者悲苦的人生况味,从诡象和异境里描叙了大千世界的荒诞景观,而所有这一切都隐含着他对当下现实的焦虑不安与对和谐生态的吁求.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对和谐生态吁求的人文底蕴,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才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文学中,小说对"世界"的描述经历了从经验的写实到超验的舞蹈的变革,"世界"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文学创作已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世界"既是外部的社会现实也是内部的心灵真实,"世界"既是有逻辑可循的又是混乱无序的,小说的意义正在于如实地反映这个世界,并提供新的文学想象空间.认识小说与"世界"的关系,成为探索小说艺术的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小说与世界的同构过程也是小说艺术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在新时期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创作实绩在不断开拓小说表现领域的同时也预示了小说艺术发展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万玛才旦小说将人物所处的现实背景和心理画面平行并置,在"梦醉"叙事中分别存在着人物、作家和读者三个层面的"意象对话"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深层象征性结构。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表层的魔幻感,又有深层的真实感,折射了小说的诗性思维和藏民族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作品中魔幻与现实的交融,虽然长期受到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压抑,但在古代小说中早已存在,并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革新的重要资源.莫言的小说创作,更多的是来自以蒲松龄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隐匿传统;同时他在艺术手法和现实精神上,也直接继承了鲁迅等新文学作家对于小说创作魔幻与现实的双重建构,并做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明显背离了传统乡土小说的书写路向,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状态,在书写意蕴和操作技术上进行新开拓。新乡土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在"本土化"社会环境中对"地方性"的建构;这批作家注重在现代化与现代性负荷下对更加隐秘和私人化的存在感及精神体验;同时其作品又笼罩了一层魔幻色彩,隐含地标示着对自我、现实与历史的指涉。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含魅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以来湖南小说在叙事方面出现了一种含魅倾向,韩少功的作品其含魅倾向表现为对世界上不可知与不可言说事物的包含与宽容,孙健忠等人的小说将魔幻态现实与进行态现实融合在一起,残雪的小说用梦魇与呓语的形式将巫文化推向极端,造成一种独特的神秘的含魅叙事。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对死亡景观和死刑想象独特的文学呈现、贯穿其间的爱欲与死欲的纠结、对死亡的凝视和深描、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等,建立起以主体建构为目标和目的的死亡叙事,"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成为其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支点。  相似文献   

15.
张永 《东方论坛》2001,(2):38-43,55
本文从民间叙事模式来探讨沈从文部分乡土小说的内在机制。民间叙事在表达作家的生命意识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然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不可能是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 ,必然要根据作家独到的精神发现进行艺术创新。不可否认 ,民间叙事模式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6.
铁凝小说结构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凝善于通过对人物关系的独特发现和艺术表达来完成对复杂多变的叙事结构的建构。运用西方叙事学原理,从铁凝小说结构入手,分析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叙事的展开以及小说以"内聚焦"与"展示"为主要手法的叙事情境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作家创作<阿干歌>的触发点切入,首先分析了小说文白杂陈语言特征之后游移古今的叙事视点,进而指出作家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分寸力度,最后探析了太子爱情传奇作为"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所产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文学魅力,打通了从历史纪实到小说虚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批评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作品的空间建构、空间叙事和空间隐喻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玄幻小说建构了丰富的空间形式: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游戏空间,这些空间建构具有想象性、奇观性和游戏性的特征。网络玄幻小说对空间的强调与利用使空间承担起更多的叙事效能,网络玄幻小说的空间建构并不是一种乌托邦想象,而是一种“异托邦”隐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侧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阐述当代家族小说在叙事与想象中存在的困境。作家试图运用文学作品对"正史"进行重新解构、建构,但由于文学本身的虚构性使其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相。于是,作家们开始对历史展开大胆的虚构,而这种虚构不同程度地与真实存在着错位。  相似文献   

20.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