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智慧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也面临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发挥各种所有制及其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让社会上各种不同历史水平和特征的生产要素,为多种经济成分所充分吸纳和利用这一基本思路出发,首先论述了所有制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模式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充分发展;进而论述了以平等竞争作为所有制结构合理化的基本途径;主张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上,只划定禁止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少数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此外便是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天地。并提出在工业中,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低限为23~30%。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的扩张路径主要呈现为: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干1993年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十几年来,山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呈现出由自发过程逐渐向自觉过程转变、由松散型连接型逐渐向紧密型联结转变、由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的经济功能逐渐向全方位的综合功能转变的趋势和特点,标志着山东农业产业化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要从强化组织协调,注重基地建设、发展中介组织、完善配套政策等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5.
主流理论认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方向不是规模经营主体替代小农户,就是小农户完全排斥规模经营主体。这种单向论都是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普世化的结果,缺乏扎实的经验支撑。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方向具有多向性,即小农户、中等规模经营主体和大规模经营主体将长期并存,并形成了大规模经营主体主导、中等规模经营主体主导和小农户主导三种农业经营结构。这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我国更可能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小农户与中等规模经营主体和大规模经营主体长期并存发展的局面,三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将构成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贷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和技术升级的重要资金来源,但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一直是涉农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四川某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大型金融机构大约20万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其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贷风险与其组织类型、所属行业、区域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大企业型主体的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风险会相对偏高;地区人均GDP会显著影响合作社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风险。此外,担保信息对相关主体信贷风险的判别结构不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社会主义财政是我国在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重点行业企业试点推行清洁生产,近几年以“奥运”为契机,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取得了很大进展和良好的效果。但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任务依然艰巨,还要依靠技术支撑、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发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和全民参与各方作用,建立清洁生产的推进机制;要在工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向农业和服务业扩展;要突破企业范围,实现企业群落和区域范围的清洁生产,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从整体经济水平来看,与周边省份差距很大。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优先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工农联结,城乡联动,推动江西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农业强省、经济强省迈进的重要枢纽。为此,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推动三个转变,抓好四个重点;要重点突破,以特色取胜;并深化配套改革,加强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农业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因此,从立法上探讨一条既适应市场需要,又有利于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新路子已十分必要。农业立法的新构想包括:确认土地租赁制度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完善农产品市场;稳定和提高水民收入;确保农业投入;保护市场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农村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要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邓小平“三农”思想对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具有重要的启迪: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闽台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2.
“吴满有方向”是学习吴满有运动中的口号和目标,即经济上是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吴满有方向”不仅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学习劳模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探索。边区党和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劳动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村“冒尖户”、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等体现“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对当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围绕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展开,建党90年来的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相应经历了土地私人所有,农民自主经营;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土地集体所有,衣户承包经营二三个阶段。当现行家庭承包制的制度效应逐渐释放完毕,新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全图上下对家庭承包制潜力的质疑和对土地政策彻底改进的讨论由此展歼,主要有上地国有水佃制、土地私有制、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三种观点。土地政策变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土地政策相结合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未来的农地政策改革应围绕明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展开。  相似文献   

1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本文以上杭县为例,在对上杭农业基础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总量不足、规划不够、负担不均、维护不佳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法规体系、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分类管理与持续经营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三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破解之难是理论界的共识。跳出过去就“三农”论“三农”的有限思维,从系统视角下的县域经济来研究“三农”问题尤其重要。浙江“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得快。目前,湖北“三农”问题的“瓶颈”是县域经济弱。湖北只有依靠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工业经济,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就业之路,才能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三农”问题以及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促动下,农产品流通及其效率问题才逐渐备受重视。因而,本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最终,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以便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长期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但大多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收效甚微。要真正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应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流转、县乡两级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并彻底废除“挖农补工、城乡分治”的农业政策,实行“反哺式”的农业政策,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其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刊特邀湖南省三位知名专家畅谈“两型社会中的现代农业建设”。湖南明确以“四化两型”引领湖南实现“四个发展”,曾福生教授认为要推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应统筹城乡发展,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农业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新型农民管理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努力。刘茂松教授认为在工业社会,融合工厂化农业与农产品工业再制造的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首选。对于解决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南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意义巨大且十分深远。推进工厂化制成品农业的发展,应从社会观念变革、基地标准化生产、农业制成品供应链管理、农业科技创新、营造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农业是第一污染产业,其中畜牧业污染更是令人堪忧,盛孝邦教授基于邵阳、长沙、娄底等市县考察,提出应迅速建立规模化养殖场的准入门槛,引导养殖企业开展低碳生产,推广生猪养殖粪便零污染处理技术,以畜禽养殖标准化为契机加快发展低碳畜牧业,缓解或消除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莆田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发展“优质、低耗、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村庭院农业,使农民家庭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莆田人多地少,农民仅靠责任田并用传统耕作方式想步入小康生活受到一定的制约,必须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莆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莆田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优化、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的原则,并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广泛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队伍管理,建立技术服务网络等措施完善发展模式,以期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气候等条件制约,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同时,国家要对该地区给予特殊优惠的政策支持,帮助这一地区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