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宝宝降生了,大家非常兴奋。姥爷为了不让他们中暑,给他们安上了电扇。但是,还是有两只小猪死去了,大家都感觉挺可惜的。 姥爷家总共有了十二只猪宝宝,为了小猪们的安全,姥爷好几天都守候着它们。  相似文献   

2.
猪宝宝降生了,大家非常兴奋。姥爷为了不让他们中暑,给他们安上了电扇。但是,还是有两只小猪死去了,大家都感觉挺可惜的。姥爷家总共有了十二只猪宝宝,为了小猪们的安全,姥爷好几天都守候着它们。小猪们长的活泼可爱,刚  相似文献   

3.
猪五号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兽、冬季最易发生,尤以春节前后呈规律性点片流行。猪患病后,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口、舌、唇部形成水泡或糜  相似文献   

4.
赶山鞭型传说在西南地区有较集中的流传 ,此型传说大多包含一个禁忌母题。通过对禁忌母题中“鞭、石、猪”三个主要意象符号的文化诠释 ,认识到“鞭赶”乃源自古代祈雨活动中的性崇拜。这一崇拜观念移植到故事文本中 ,便异化为一个禁忌母题  相似文献   

5.
炎炎盛夏,很容易使人中暑,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减弱,适应能力降低,稍不留神就容易中暑。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种。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疲劳、头昏、眼花、耳鸣、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轻症中暑除有上述表现外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属的原虫寄生于动物和人引起的疾病。寄主为猪,多见于3—5月龄猪,常呈急性发作,死亡率较高。(1)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持续3—5天,精神沉郁,结膜高度发绀,耳根、颈部、前肢有出血斑块,颈背部皮肤形成黑袍色或上皮组织不完全角质化,鼻镜干燥,流粘液性或浓性鼻涕,呼吸困难,咳嗽、发抖、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燥,  相似文献   

7.
成汇 《山西老年》2010,(8):34-34
随着夏日气温日渐升高,水温亦随着升高,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极易造成饲养水缺氧或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导致金鱼"中暑",甚至会发生死亡。夏季防  相似文献   

8.
文丽 《山西老年》2011,(6):54-54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生活或活动时,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急性病变。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暑、阳暑,若头晕、头痛、恶呕者称"伤暑";猝然昏倒者称"暑厥";兼见抽搐者称"暑风"。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胃肠炎是以猪腹泻为特点的一种急性高度流行性的传染病,其病原为病毒。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易感染,年龄越小的发病率越高。本病流行多发生在春季,特别是初春。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多在40℃左右),减食或停食,流泪,有呕吐现象,腹胀,接着发生剧烈腹泻,而且恶臭。后期肛门失禁,病猪有渴感,迅速掉膘。猪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也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数在发病2—7日内死亡。3周龄以上的猪虽然多数不死,但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易成僵猪。防治①平时加强卫生措施,猪舍内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地面和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②尽量不从外地…  相似文献   

10.
夏季气候酷热,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此,肉猪为了抗热,极易掉膘,生长滞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养猪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生猪安全越夏,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刊综合 《老友》2013,(9):60-60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是常有的事,但怎样认识和对待发烧并非人人清楚。健康人的体温为36℃~37℃。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日常机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也会稍有波动。一般来说,在一天24小时内,下午人的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微升高,但其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稍高于平时,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人。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人的体温也会略微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寒冬到来,正是一年一度猪流行性腹泻的多发季节,本病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乳猪和生长猪发病率为100%,一旦感染,全栏猪并发。大猪死亡率不高,乳猪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七日龄肉猪死亡率更高。该病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初期食欲减少或不食,个别猪伴有呕吐、拉灰黄色或灰白色稀粪,有酸臭味,带有未消化食物,体温一般不高。大猪常呈喷射状拉水样粪便,有的大便失禁,严重者脱水或死亡。  相似文献   

13.
野猪(或特种野猪)锁喉疯病,又称猪肿脖子瘟、猪巴氏杆菌病。症状较为明显的可见体温升高至41℃,怕寒,不食,不愿走动,耳根、颈部、腹部等皮肤出现紫红斑,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叫声嘶哑,口鼻处流出白色泡沫液体,有时混有血液,病程短促的一般1—2天,病程较长的一般5—7天即死亡。一、预防:①消除诱发本病的应激因素,搞好圈舍和场地卫生,定期消毒,增加圈舍空气对  相似文献   

14.
中暑,为夏日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人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服用一些解暑药,  相似文献   

15.
耕云 《小康生活》2003,(10):27-27
猪丹毒俗称“鬼打印”,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而引起的。2月龄以上的猪最易感染此病。病猪潜伏期,快的3—5天,慢的长达半月之久,病死率常常很高。应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一)症状: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为败血症、疹块型、慢性型三种。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减食或停食,口渴发干,大便干燥。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发生形状不定,大小不一,界线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用手指一按就退色、指头离开就呈现红色。疹块变成痂皮,这是猪丹  相似文献   

16.
清解注射液对1996例自然发病的猪、牛、羊、兔、鸡等所患流行性感冒、猪丹毒、猪链球菌病、肺炎、巴氏杆菌病、中暑、产褥热、黄症、乳房炎等病症进行治疗观察。其结果表明,对流行性感冒,请解注射液较西药组的治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暑、黄症等病证,溶解注射液组较西药组的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病证的治愈率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猪血痢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猪群中若有一头猪发病,便会蔓延至整个猪群病猪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痢。体温一般正常但有时也达39—40.5℃,减食或停食、口渴、消瘦。初时粪便呈糊状或稀烂,颜色为黄色或灰白色,后来稀粪中混有粘性的暗红色血块。典型的重病猪会排出浅黄透明的粘稠液和暗红色的血痢。病猪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酷热,猪极易掉膘,生长滞缓,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养猪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生猪安全越夏,提高养猪效益。(1)搭棚遮荫。在高温到来之前,在舍前搭一临时凉棚遮荫,防止阳光直射,也可在舍围搭棚,栽植葡萄、南瓜等藤蔓类,让藤蔓爬满凉棚成荫。(2)调  相似文献   

19.
三点小建议     
(一)不要往猪身上泼水。夏季气温高,箔热的呼呼喘气。有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担心将猪热坏,便往身上泼冷水,岂不知这种作法有害无益,帮了倒忙。猪热喘气是因为体内热量因汙孔不畅,排不出去造成的,这时如果给猪泼冷水,猪受到猛烈刺激,汗孔急剧收缩,体内热量更排不出去,体温便骤然上升,就会使猪发生高烧,肺炸等急病,甚至会造成死亡。奉劝养猪户不  相似文献   

20.
《新天地》2012,(8):55
夏天,老年人可以适当喝点中药茶,能防暑降温,预防慢性病。1.茶叶6克,藿香9克,水煎代茶饮。用于防治中暑。2.鲜藕250克,洗净切片,加适量姜、糖煎汤代茶饮。用于预防中暑。3.鲜荷叶1—2张,煎汤代茶饮。用于防暑,并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4.枸杞子9克,甘菊花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主治五脏邪热,并除中暑头痛、消渴。患有苦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