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总体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方位、实现有效的价值认同、确立清晰的价值目标、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把握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从而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构建和"先行先试"整合中形成的"再碎片化"悖论,严重制约医疗成果的共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用新的发展观统领医保制度的整合。共享发展体现公平正义,强调通过共建共担实现成果共享,不仅是医保整合的理念,也是其起点与归宿,更是实现手段。坚持共享发展,通过确立国民医保权利的主体地位、顶层设计整合型医保制度、重塑服务型政府医保整合的主导责任,以实现医保制度的全面整合,确保全体人民医保权利和机会的共享。同时,需要用共享发展统领整合型医保制度的实施以保障全体人民都能有尊严地共享医疗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边疆多民族地区作为中国“多民族”特征最为显著的地区,由于国家认同因素的多缘聚集和认同序列的多维交织,认同问题最为复杂,整合需求尤为迫切。基于认同整合的实现目标和价值观建设的自身特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成为也必将成为认同整合的最有效路径之一。以价值观特有的功能凝聚社会共识,减少和避免各种价值观和价值认同之间的对抗可能性,增强各民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形成以国家和中华民族为归宿的价值认同序列,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滞后性,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认同传播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接受机制、构建价值认同需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价值认同,才能切实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倡扬。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判断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准绳.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避免人的物化,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整合各种利益和价值观的共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族认同"是超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更宽泛概念。它意指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其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已寻找到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认同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在诸认同类型当中,文化都起着中介与桥梁的作用。要实现国族认同,必当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中华国族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构建中华国族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并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推进,是实现国族认同的最有效手段。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当前构建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然是在历史长河中对各族文化兼收并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近代以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合理成分的吸纳与整合后形成的崭新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源于全体公民对它的普遍认同与自觉践行。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依据在于:它通过指引公民的行为选择和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全方面的价值实现;作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既是新时代公民主体利益的表征,也与中国当前社会的共同利益相契合;它既培养了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又为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基于此,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在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和认同介体上统筹发力,齐下功夫,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长久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实现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从身份认同、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以下四个困境: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多维身份的认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模糊;低收入、低保障、高权利意识使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认同缺失;户籍、分配及相关权益等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制度认同受阻;价值观多元易变及价值选择的实用主义泛滥致使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认同迷茫。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地位、健全利益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重塑政治认同主体等四方面出发,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党中央积极倡导全国人民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推动实现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具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培养时代新人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应当遵循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与示范性原则,构建包括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培育目标体系。其中,基础目标包括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与价值实践的目标,发展目标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大历史观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价值冲突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价值冲突是客观的 ,其根源在于主体多元化及其需要。价值冲突既表征着人和社会的发展 ,又促进着人和社会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价值冲突是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动力因素。值此社会转型期 ,价值冲突正在成为我国全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整合中 ,主导价值观的培育非常重要。对于现阶段的中国 ,主导价值观应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培育这种价值观 ,要坚持生产力进步与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尺度 ,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一精神恰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面临种种制约因素,但执政党有智慧也有能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构建自主联合劳动的新劳动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创新资源整合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发展观,会形成创新资源整合的不同思路和不同的制度安排。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创新资源的整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澄清“以人为本的创新资源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了从以下四个维度加以理解:创新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资源整合的首要原则是坚持人文的价值取向,创新资源整合的实质问题是协调人的利益关系,创新资源整合的基本前提是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无疑会影响到人们价值观的变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易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而在新世纪,由于处在多元文化的背案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更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探索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进行界定,进而具体分析在价值关系中所体现的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客体的互利性关系。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与追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得以生成和实现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与目的对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有重大的促进意义。这种互利性关系的价值旨归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的本质和旨归在于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核心和根本价值取向,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归属、价值尺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给予了科学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人的全面发展"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归属和价值尺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建构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必须依托其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历史中分阶段地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价值观的本体论承诺,也是建构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思想基础;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导致的多元价值观共存,对其进行价值理念的整合与重塑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平等和公正为代表的价值理念反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也必然成为建构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实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一种深厚的人本思想。它是对抽象人本主义的合理扬弃,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而且对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够有力地回应那种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同非人道的专制和暴力等同起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发展的本质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发展过程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进行有效整合。传统发展观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它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从而导致发展的价值理性的缺失及发展目的与手段的倒置,产生了发展的诸多价值困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体现了价值理性之至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价值理性的缺失这一不足的积极回应。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想出发,要摆脱现代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价值危机,走出发展的价值困境,克服发展的价值悖论,出路就在于实现发展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