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青少年“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信息搜索的重要形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07亿,占整个网民数量的半数,青少年自然也成为"网络人肉搜索"的主体力量.研究青少年广泛参与的"网络人肉搜索"这一新现象,对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析互联网中的“人肉搜索”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人口与教育"是教育学与人口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通过对1997年至2007年十年来"人口与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过去十年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关注人口的受教育问题,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处于被动的适应角色;从宏观的角度关注教育的发展问题,探讨人口的数量、结构、流动与教育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与研究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一生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荟萃了我们民族千古优良的品格,他著作等身,汇集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华又有创新。先烈李大钊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励已励人,体现了我国历来以道德文章全面评品人物。王夫之道义盖世,文章绝古,两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曾以“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周易外传·杂卦传》),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做人的最高标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成就,与他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风骨”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艺术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此盛名之下 ,便有了陈子昂的“晋宋莫传”说法 ,这就彻底否定了晋宋文学的贡献。其实 ,从两晋到南朝宋代 ,左思、陶渊明、鲍照、谢等不少文人 ,都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因此 ,“晋宋莫传”之说乃是前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记载考证,认定宋朝人口统计的“丁”“口”均为承担赋役之人。进一步运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通过对《永乐大典》收录方志史料的考察,为“丁口说”增添证据。同时根据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金史》《元史》中关于金末和宋末的两组人口数据,以及《通鉴续编》中关于北宋前期西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对10至13世纪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亿的学界既有推测,做出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的立体实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59-161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不和谐发展,是"双困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要解决好"双困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主客观条件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社会、高校、家庭及"双困生"都要成为构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11.
“绿化”GDP,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家》2005,(Z1)
本文从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核心指标GDP出发,分析了它们对经济社会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所构成的尖锐矛盾却凸现了它们的致命缺陷:在某种程度上有违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社会发展规律。然后关注了新生考核体系——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及其核心指标绿色GDP的先进性及其发展现状。最后,分别从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预见了变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羁绊。 相似文献
12.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未来生育政策建议方案。以及不同生育水平下的人口的预测和分析表明,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未来几十年不仅不能放松现行生育政策,而且还要继续把城乡的生育水平拉到"一对夫妇一个孩子"这一底线。即严格的"一胎化"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政治与行政关系的元理论和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元命题立场,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融)合关系在理论争辩和实践的变动距离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张力,追求二者的连续统一体形式成为西方学界讨论的焦点。从充分重视和努力开发中国本土的传统哲学智慧资源——一分为三出发,可将政治与行政关系定位为中和关系,诠释为交越式政治与行政新形态,找到了连续统一体的契合点。构建交越式政治与行政形态首先需要确立国家信任社会的理念意蕴,进而在以党政关系为主轴的政治发展向度寻求现行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下累积性的优势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培育交越式政治与行政形态的内部生长点;在以行政功能为核心的政府治理向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广泛吸纳社情民意,建立分散式的公众协商决策体制,实现政府单中心的运动式治理模式向多中心的协同治理格局转变,找到交越式政治与行政形态的外在支撑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直在其中矣”一语 ,以往的各种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此句的关键是对“隐”字的理解。“隐”不是包庇过错 ,而是为了启发觉悟 ,让他自己“见其过而内自讼” ,更好地认识改正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界虽然没有直接讨论过"日本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但在日本学者间也存在着相关的论述。从明治初期至昭和前期的日本学界,关于"日本哲学"出现了以不同研究对象而阐述的论著,然而基于同样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的"日本哲学史"却一直没有诞生。关于"日本哲学"之有无,明治初期至中期的学者,通过论及"中国哲学"而使"日本哲学"的存在似乎不言自明。这期间虽然出现了"日本无哲学"的指涉,但学界并不进行其"有无"问题的反思。而在明治后期至昭和初期,一些学者则直接以近代以前日本存在"哲学"为前提,阐述所谓的"日本哲学史"。然而,由于学者各自考察的对象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关于"日本哲学史"的论著。这是因为,近代以前的日本,作为"日本哲学"的经典文献究竟有哪些并不明确,无论企图切割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强调日本,还是在中国影响的语境中阐述所谓的"日本哲学",作为"日本的"独自性都难以成立。正是在这种"二难"的困境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界基本上把明治以前的传统文献作为"日本思想史"进行研究,把明治以后的日本人研究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著以及采用西方哲学方法撰写的哲学著作,作为"日本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16.
沈明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64-69
"无",是老子哲学的关键词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被日常语言误读。其实在《老子》中,作为哲学范畴的"无",并不是日常语境里"什么也没有"或者"不存在"的意思,就其哲学内涵来说,"无",恰好是具有客观性的无形存在。概括起来,老子哲学在下列四个层面上使用"无"这一范畴:"无",是永恒性的存在;是超感性的真实;是"有"实现的目的;是终极性的通达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18.
康熙自言"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在语境上表现出"满蒙一体"的融合局面,这句话也往往成为研究者高度赞扬清廷对蒙古怀柔政策的佐证,认为"以蒙古为长城"是18世纪清政府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事实上,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并没有消失,康乾时期清廷在长城沿线重要关口均驻有重兵,且清朝之所以能够"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离开了对叛乱和离心倾向的镇压,离开了在内外蒙古设置的军府,仅仅靠所谓"施恩",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据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发表以后,郭沫若发表了意见:凡事有经有权。毛泽东很欣赏这个说法,认为是得到了一个知音。1胡乔木推测是毛泽东认为《讲话》中有些是经常的道理、普遍的规律,有些则是适应一定环境和条件的权宜之计2。那么,《讲话》中何者为经、何者为权?限于体例,胡乔木只是列举了普及与提高的例子加以阐释,并未做《讲话》全文的经权思想研究。近年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大学老师才算是"教学名师"?假如考察历届的"国字号"名师,尤其是这几届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或许会得出这样的印象:那些著作等身,善于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老师(抑或领导)就是教学名师;假如考察那些红遍大江南北的讲课达人,如易中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