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外目前尚无一部中国测绘史问世,西藏测绘史更属空白。与测绘接近的有制图学,地形学,绘图等词。西藏的测绘事业始于何时?《当代中国的西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下册对于解放前西藏的测绘事业只有以下一段定论:“解放前,西藏基本上没有测绘事业。只在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西藏进行过一些粗略的地图草绘;五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去英国学习测绘,回藏后在雅鲁藏布江一带测绘地形图。英国侵略西藏时,曾在雅鲁藏布江以南测绘过十分粗糙的地形图。”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侵占我国领土西藏而激烈争夺的英俄两国,在1907年国际大背景下,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背着中国,就西藏问题达成了妥协,签订了《西藏协定》,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英俄通过签订《西藏协定》,还确认了彼此在西藏的侵略权益,规定了此后对西藏的基本政策,并以“西藏问题”为筹码,在波斯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进行了交易.此外,英俄还合谋在《西藏协定》中首次提出了所谓“中国对西藏之宗主权”,以否定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不仅为1912年英国政府提出“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自治”,妄图将西藏从分裂出去,提供了所谓依据,而且为俄国把“中国在外蒙古之宗主权”,“外蒙古自治”载入1913年中俄《声明文件》和1915年《中俄蒙协约》,妄图将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提供了先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英俄《西藏协定》的签订充分可以反应了英、俄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既相互争夺,又彼此妥协让步和相互勾结的本性.文章选译的10件俄国外交文书记述了英俄两国签订《西藏协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英俄对西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一块富饶的土地。解放前,这里虽然工商业和农牧业生产都很不发达,但是它的自然资源和矿产却十分丰富。它有可供从事农业生产的富饶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区;有可供放牧的水草肥美的草原地区;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矿产资源更是十分丰富,这里蕴藏有煤、铁、金、铜、铅、锌、铝、锑、云母、硫矿、硼砂、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我国的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在这里。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所建的吐蕃政权就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700多年前的元朝,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到了清代,朝廷开始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完善了西藏政体的结构与功能,西藏地方同祖国的统一发展到新的高度。《清史稿·卷八十·志五十五》中写到,“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康熙五十九年,官兵西讨,歼伪藏王,以西藏地赐达赖喇嘛,使蒙古!日臣颇罗鼐等五人分守之。”①这清楚地说明: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的行政权力,其合法性来源于中央…  相似文献   

5.
1907年8月31日,英俄两国签订了有关西藏、波斯、阿富汗的《协约》,它是两国在中亚争斗中彼此力量相对均势条件下暂时妥协和相互制约的产物。但随着中国政局和世界形势的迅速发展变化,英俄出于各自帝国主义利益的需要,都欲修订《协约》,以攫取新的侵略权益。为此,两国政府以修订《协约》中的《西藏协定》为中心,在1912年  相似文献   

6.
佛教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之分。小乘只有显宗,没有密宗;大乘则包括显宗和密宗两大部分。佛教密宗渊于古印度,传入西藏后有所发展,自成系统,称为藏密或西密;传入内地的以显宗为主,密宗仅昙花一现,故信奉和研习密宗者极少,藏密艺术则  相似文献   

7.
1888~1911年英俄围绕西藏展开了角逐.从过程来看,英国在与俄国的角逐中处于强势地位,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俄国更占优势.英国政府致力于确立西藏的"中立化"自治地位,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坚决反对,英国在英俄协定中所确认的"宗主权"就不具备合法性,随之而来的某些条款更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相反,俄国人利用英俄协定,限制了英国对藏政策,并为其随时过问英国对藏政策提供了条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的活动中,英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主要就是英国对西藏的侵略。英属印度政府曾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1904年,由荣赫鹏率领的侵略军甚至强行侵入拉萨,逼迫西藏地方当局与之签订《拉萨条约》。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利用我国政权更替、民国初建之机,加紧对我国西藏的侵略。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它不再采取公开出兵、发动侵略战争的手段。英国以不承认中华民国相要挟,胁迫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员参加西姆拉会议,与英国代表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共同讨论所谓“西藏问题”。1913—1914年会议期间,英属印度政府代表麦  相似文献   

9.
张博同志远道赐书 ,其大著《青马史略》(副题 :中华民国时期的青海历史 )业已定稿 ,行将付梓 ,嘱撰序文。笔者手拙 ,尤不娴于作序。惟张博同志雅约 ,难以推辞 ,且已对该著先予通读 ,还提了修改意见 ,谨提笔写序 ,不复计其工拙。中国历史悠久 ,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历史文明连续不断的国家。我们确是富于历史的国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第一部《东方世界》中说过 :“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 ,继续不断 ,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我们有丰富的历史典籍 ,有精深的史学修养 ,典册浩繁 ,汗牛充栋。仅纪传体的所谓正史就有廿五部 ,三千…  相似文献   

10.
一部名为<新现代藏英词典>( The New Tibetan 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以下简称<新>)的词典2001年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词典有几点值得注意:①主编是著名藏学家、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人类学系主任兼西藏研究中心主任Melvyn C.Goldstein,而且有藏族参与编纂工作.②收词丰富,多达8万余条.有古词,有新词; 有现行的口语词,也有书面语以及旧式公文用词;有中国藏区用词,也有中国境外藏胞社区用词.③每一条都有注音.④把动词分为主动动词(active verb)和非主动动词(involuntary/inactive verb)两类.⑤许多名词词目都附有相配的动词, 对造句、作文非常有用.⑥例句多, 对理解词义和用法大有帮助.本文不打算对这部词典作全面的评论,下面只把我们在使用中看到的3个问题提出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世纪前期的中亚为背景,勾勒了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并达成1873年英俄协定的历史概貌,以便使我们对英俄进行殖民掠夺的本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04年英国侵略西藏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罪恶行径之一。时至今日,当达赖集团在国际讲坛上声称“英国对西藏负有特殊责任”的时候,我们重温那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多藏族史略》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极为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称,由圣地印度金刚座北走一百由甸,有萨迦大寺,又向北走一百由甸,即步入朵麦藏区。它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区,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和西羌的诸族部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玛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十世纪时,现今西宁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十一世纪确厮哕王朝的兴起,以迄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青海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黎宗华、李延恺两位先生合著的《安多藏族史略》,可说是一部独具特点、填补空缺的“藏族史”研究专著。这项新成果虽然只有十六万字的篇幅,但  相似文献   

15.
西藏的文明以其特有的魅力不断吸引中外学者,催生出藏学这样一个国际性研究领域。而在国际藏学界,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iaseppe Tucci,1894~1984)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曾先后八次进入西藏实地考察,撰写出专著十余部,论文一百多篇。而在这些作品中,《西藏宗教之旅》(1970)②从一出版就轰动了藏学界。这本书图文并茂,分七章论述西藏的宗教。从叙述的内容来看,这七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五章为第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甘肃回族史的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是专业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二是各地编写的地方志书和文史资料丛书,三是一些文史爱好者的个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使人们对甘肃回族的族源、历史沿革、发展状况以及民族文化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我  相似文献   

17.
王川 《中国藏学》2004,5(2):113-114
一定的文化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俗就是如此.由于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发展,因此各地形成了特有的民俗.中国先秦时期,西方古典拉丁作家早已注意到了所谓风土与风俗,先秦时期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谚语以及希腊波桑尼<希腊风土记>等书均可说明此点①,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先生(1903-2002年)认为,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则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域人民的心理、性能、精神和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在中国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特色浓郁,地方风格突出,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西藏民俗文化历来是藏学研究关注的对象.新近出版的专著就有西藏民族学院陈立明、曹晓燕合著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就笔者所知,目前已有高校学报发表了专门的书评,可见书甫一出版,即已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萨迦格言》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为藏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流传广泛。《萨迦格言》最先被翻译成蒙古文,由此开启了向其他民族传播的译介之路。以译者为中心,考察《萨迦格言》蒙译本的流布情况、译介特征及影响,可以透视出《萨迦格言》蒙译之于其域外传播和蒙古族文学样式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辽阔,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地方,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个地区。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等部族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10世纪时,现今西宁以东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11世纪唃厮啰王朝兴起,迄至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