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同志认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民粹主义是相同的,其理论根据来源于列宁所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十分相似”的论断。其实,列宁所谈仅仅是“十分相  相似文献   

3.
孙启周  司桂梅 《东岳论丛》2004,25(4):165-169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是孙中山思想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心是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是推进国家工业化 ,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民生主义所展现的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 ,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实现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也充分体现了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并进的革命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正>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部分,也是吸引研究者最有兴味之处.自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以为革命奋斗目标以来就不断引起争议,虽然孙中山本人也多次对民生主义予以阐发,且在1924年作了较为系统的演讲,但不论是他本人或与其同时代追随者,拟或民国时代学者乃至延续今天的国内外学者,对民生主义的论释、研究均有不同,差异程度不一.对民生主义(或孙民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成果丰硕,各成家成派.韦杰廷教授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专门论著,对大陆几十年来形式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论述上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真谛祝启源1996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孙中山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立志“振兴中华”。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创建了己民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  相似文献   

7.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8.
<正> 凡是稍懂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但对其他领导者则不一定知道,甚至一无所知。一般外国人就更不必说了。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人,都深知除了孙中山之外,还有一批革命领导人和孙中山一起领导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兴。但是研究孙中山、推崇孙中山的甚多,研究黄兴、推崇黄兴的却甚少。即使对黄兴有所研究,但多局限于就事论事,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多估计不足,评价偏低(年谱除外)。一部辛亥革命史固不可没有孙中山的革命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灵魂;也不可没有其他革命领导人、众多的革命战士及广大人民的斗争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血肉之躯。黄兴作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忠诚拥护者和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功甚伟。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0.
程美东 《人文杂志》2002,(3):130-136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孙中山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非常丰富 ,这些论述集中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即土地、资本、实业、教育。因而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 ,就成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知识分子黎仁凯毛泽东说:“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①。正是孙中山带领首先觉悟的知识分子组织发动...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李永伦自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生主义后,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民生主义作了各种不同的阐述。“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民生主义就是“...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即是:鉴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产生贫富分化等弊病,为避免社会革命发生,中国的革命必须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于一役;中国的社会革命可用和平手段实现.对孙中山这一思想,历来评述者认为是一种主观的社会主义,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甚至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孙中山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也和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分不开.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戎",革命思想的发祥地;是早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活动基地,兴中会和同盟会曾先后在香港建立重要机构;在港筹办<中国日报>,成为革命党人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的舆论阵地;也是孙中山策划反清武装起义、输送武器弹药、筹集起义军费、联络海内外革命志士的基地.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5.
<正>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价,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第一,该书详尽的叙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是孙中山民生主  相似文献   

16.
赵铁锁 《理论与现代化》2014,(2):F0003-F0003
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判,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正>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即民主主义)、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构成了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政治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孙中山自己曾经指出,“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孙中山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中又指出:民生主义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重大问题为本党之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同孙中山都出生在19世纪,但马克思是长辈,孙中山是晚辈。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时,孙中山才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然而,孙中山在旅居英国期间则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学说,在他创立的三民主义中吸收了这一学说的部分思想。但总体上看,孙中山崇敬马克思,但却对马克思的学说持批评立场。这里就孙中山如何评价马克思学说做些介绍,并对其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孙中山崇尚马克思的理论创造孙中山曾明确地指出,如果从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看,他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潘健 《兰州学刊》2007,(6):192-194
对于陈其美的评价,史学界历来是毁誉各半.该论文指出,就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具体活动来看,他是无愧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经略江浙,为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辛亥革命中,为上海、南京等地的光复,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后,他更是紧随孙中山,三次举起反袁的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