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也可称意境)。意境说虽非王氏之首创,但由于他总结性的研究,引起诗词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兴趣。近年来讨论诗词意境的文章很多,或从艺术理论角度出发,联系创作实践和欣赏心理,探讨总结诗词艺术规律;或从文艺批评史角度出发,溯本逐源,对王国维意境观点加以阐释、评论。无不显示讨论的深入。在唐宋词鉴赏中对意境的模糊体验,尚很少有人问津,模糊性是现代科学一个知识概念,是认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读者在理解欣  相似文献   

2.
诗词贵意境。意境往往由佳句表现出来,而佳句则多由奇字造成。因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作用,往往就在炼字上。宋祁在《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用了一个“闹”字,就使“红杏枝头春意闹”成了传世名句。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代诗词评论家有不少评论,有褒有贬,绝大部分是赞赏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字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真景物是红杏枝头杏花盛开的繁盛景象,真感情是作者对盎然春意的欢娱的感情,因此“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八○年出版的《辞海》中,某些有关文艺理论条目还颇有“左”味,像“人间词话”条就是一例。该条说:“《人间词话》……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其所谓‘真感情’是指先验的‘赤子之心’。作者最为欣赏李煜的词,认为最能体现这种‘真感情’。……”看来,编者也注意了词书的“客观叙述”的特点,没有正面断定是什么“主义”;但是,在加引号的“真感情”之前加上个“所谓”,并说是“先验”的“赤子之心”,这样,“先验唯心主义”的断语,也就“呼之欲出”了。《人间词话》那几条词论原文是这样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相似文献   

4.
《人间词话》是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部词论专著。全书凡寥寥数千言,然其精萃之处,则在于王氏“拈出‘境界’二字”以为词作(乃至一切文学创作)的美学准则。该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即“词以境界为最上”。换言之,境界之有无,直接左右着词作的美学价值。境界是词作的艺术魅力的泉源。王氏以“境界”为核心,构成他完整的词学理论体系。诚然,作为一个词汇,“境界”非王氏首创;作为论词之一见,“境界”亦非王氏为先。但王氏标举的“境界”,则为审美意象和词学理论上的探“本”之说,并自成体系。这在我国文论、诗论史上是独具风采的。那末“境界”之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5.
升庵词境说     
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何谓境界?王氏当然有其自身之理解。然而境界之说,历来论者甚多,尽管认识不一,但对诗词艺术中存在着某种境界,则众口无异辞。王氏论词境又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又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按王氏之说,无论他的侧重点何在,又无论他的特殊涵义何在,总之,他承认所谓词境,必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的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境界”说是其核心。他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说虽非王国维首创,但“根本”论的提出却是他的贡献。一九○八年王国维亲自整理出版的《人间词话》的第一  相似文献   

7.
数百年来,李清照词深深地激动着她的读者,令人醉其芬馨,赏其神骏的,是女词人以真切的感情,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委婉的手法,创造出清幽深邃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曾这样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作品能否有优美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见《人间词话附录·人间词乙稿序》,以下简称《乙稿序》)王氏认为,衡量境界有无的标准是“真”,而衡量意境深浅的标准是“浑”。下面就对王国维衡量境界有无深浅的这两个标准谈些看法。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作品中怎样的景物才称得上是“真景物”呢?依王国维,“真景物”的标准有二条:第一,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必须真切鲜明,富于直观性,即王氏所说的“不隔”。何谓“不隔”?“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相似文献   

9.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而不相混杂.王维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就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古典美学意境范畴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或术语。近代的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意境”这个词是经他提倡才流行起来的,有时他也称作“境界”。他在《人间词话》中大力标举意境,把意境视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品格,并且初步探讨了意境的涵义与特征,提出物我统一、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规律,并把意境从创作方法上区分为“造境”(偏于理想)与“写境”(偏于写实),从情感色彩上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等,为中国意境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王国维之前,意  相似文献   

11.
论王维诗中的“动”与“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①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而不相杂混。王维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就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王维诗中的“动”,主要在他前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②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辩证法的运用。王维诗中的“静”,则主要表现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西诗学对比的研究成果,其中著名的《人间词话》则对中华传统文学中的诗词境界有着独到的见解,词话中"治学三境界"尤为后人所赞叹。这三种境界正是三首爱情词的巧妙演化,内容不同,意境关联,在今天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宋初的潘阆到清末的王国维,历代词论家为改变词为“艳科”、“小道”的观念提出了各自的尊体主张。他们有的取道革新的途径,有的采用复古的方法,却又共同表现出了对诗的回归依附,通过证明诗词同理、诗词同源、诗词同旨、诗词同类等来使词进入可以与诗并列的“言志”传统,最终为词争得了时代文学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诗意之所在,也是衡量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人间词乙稿序》),“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意境创造的自觉时代。唐代诗人和评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对意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异采纷呈的意境构成了千古卓绝的“盛唐之音”,也是唐诗臻于成熟的标志之一。胡应麟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诗薮》)。翁方纲指出:“盖唐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是汉语诗学里最流行的文本,论者往往把它作为记述王国维成熟思想的文献,甚至有论者干脆据此称许"境界"或者"意境"为东方诗学体系机关所在。本篇根据《人间词话》的内在理路、概念、矛盾以及王国维在后来对词话关键内容的自我修正,试图说明《人间词话》在王国维诗学思想的进路上是一篇过渡性的文字,"境界"或者"意境"并非王氏谈论绝妙好词的根本大法,倒是"高致"、"气象"是王氏欲言又止的诗学词论的标尺所在,由此论述了《人间词话》非人间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分五章:一、前言;二、王国维境界说的三层义界;三、王词意境之特色与形成其意境的一些重要因素;四、王国维词赏析;五、馀论。以下分章论述之。 一、前言 早在50年代,当我在台湾大学教书时,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的文稿。那时我就有心想写一册评注王国维词的小书。我之兴起此念,盖由于当日我既在生活方面经历了一番艰苦和不幸的遭遇,因此在阅读方面遂特别耽溺于一些带有悲观色彩的著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诗的成就不及她的词高是毫无疑问的。这一则是她刻意为词,以词名家;二则是她的诗散佚残缺,所传甚少。不过,说她“诗不甚佳”(《历代名媛诗词》),却不等于说她的诗就没有佳作。众所周知,她的《夏日绝句》、《咏史》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另外,一般不太为人注意的《题八咏楼》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题八咏楼》: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说”,其“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仅指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图景,也指作家主观的情感,实质是其治学的切身体会。词学要追求一种境界,而语文学习,作为重要的,乃至终身的素质教育,又何尝不要追求一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早向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学习的理论家.在《人间词话》中,他把西方的美学、哲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的文论思想相结合,从而建立起自己有独创性的文学艺术论.其核心是“境界论”,为词提出了最早的审美范畴,即能反映“真景物”、“真感情”的“境界”.这是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他曾自诩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事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拍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足见他的独创性.在《人间词话》第三则中,他又进一步把“境界论”分出了两个审美范畴,即就“我”与“物”的关…  相似文献   

20.
诗歌情景交融说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诗歌历来就重视情与景的交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诗歌理论上,无论是“意境说”还是“神韵说”,无论是创作论还是欣赏论,都是以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推演为逻辑起点的,然而,我们对它的系统分析,仅仅还是一般现象释义意义上的,没有升华到哲学的高度。本文试从情景交融说的本原切入,对其进行哲学上的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