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网络信息教育的交互性和多元性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突出。教师教学的角色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奠基者,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由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2.
课程生态观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课程问题,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视野。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课程观的转变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角色,教师不只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学生也不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除了教学还是教学,因此学科教研组就义不容辞地担当了推动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创设教育教学反思平台的倡导者课程改革到今天着实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学生成了主动者、探究者,不再是被动听课、任凭教师摆布的角色;教材不再是绝对权威,教师可以选择之,重新整合之;教室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场所,社会、市场、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教室",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领悟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联系,这一切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高校教师,因此推动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新时代特点,阐明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了高校教师角色重构的五个方向以及角色转换策略。由此,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从机械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思政资源的开发者;从多元文化的汲取者转变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从谆谆教导的"师者"转变为尊善向善的"仁者";从道德品行的规约者转变为品格德性的同构者。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作为课程载体的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和学的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教育价值,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质主义知识论发端于西方古代哲学家们的"本体论"追求。本质主义知识论在促进人们追求与探索真理、拥有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也对学校教育的课程、教材及教法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在本质主义知识论的视野中,课程等同于知识的"确定性",教材只呈现知识的"简约性",教法遵循知识的"权威性"。本质主义知识论是致使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内在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能力本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兴理念,与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差异。大学语文课程应当引入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提升语文素养为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即体验"的课程观,贯彻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摆脱现有困境,为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的改革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课程的内在关联极其深刻。该文从新知识的概念和特征对教师专业知识与结构进行了新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特征分析了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弊端,最后站在新知识观的教育立场,探讨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新文科教育理念对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教育各环节的迫切需要,以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艺术教育的新要求,成为艺术教育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其内部环境构成仍是传统艺术教育中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多层面之间的矛盾关系与现状。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务必关切新文科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美育实践为目标性路径,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连贯性,课程教材建设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发展机制以及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不断发展完善;它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回顾与反思这一历史历程,对于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课程教材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课程知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课程知识的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斯宾塞、杜威、布鲁纳、阿普尔和多尔的课程理论中的课程知识,并分析课程知识在特征、价值、主体、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期望能为当今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试论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观的发展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主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施它对教育的影响。知识与课程是源与流的关系。新知识观作为对当代知识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作的哲学反思 ,对课程知识深层结构和课程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相关课程教学中的“不协调”问题高校中的许多课程是相互联系的,有的一者以另一者为先导、为基础,有的其内容相互穿插或渗透。这样一些课程,我们称为相关课程。通常每门课程(更具体地说是每本教程)是自成体系的,是讲求连贯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但是某专业的几门相关课程的教材放在一起,在内容上就可能不匹配或不大匹配。这是因为各种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的侧重点及编著者的风格不尽相同的缘故,尽管它们都是根据有关教学大纲编写的。例如有的《常微分方程》教材要用到不少“矩阵分析”的知识,而常见的《高等代数》教材中却不包…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科技教育滞后,科技教材在官学和私学中部分推行。明代中后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实学”思潮崛起和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传教士与知识界觉醒者翻译、介绍西方的先进科技著作及知识文化,促进明代科技教育和科技教材水平提升,涌现出不同门类、丰富多样的科技教材。总结明代科技教材的特点,对我国当代科技教材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做支撑,再好的教材教起来也如穿新鞋走老路。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提高,逐步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探讨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高师体育教师专业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围绕新体育课程的需要确立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编写新的教材、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等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目标期望下的教师角色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学习目标的拓展,教师的角色地位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根据新课程目标的期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可以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维度;过程与方法的引导者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者维度。  相似文献   

18.
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对象重视知识应用前景、知识背景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从无痛伦理观的视角看,我国本科法理学课程教材在教材内容、教材组织、教材功能的发挥以及立体化方面均存在问题,要实现它的“无痛化”,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方便教材使用者的知识拓展并积极探索特色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19.
为深化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汉语》教材编写水平,云南师范大学骆小所教授主编了《现代汉语引论》(修订本)。与同类教材相比,《现代汉语引论》(修订本)有一个突出特点——新,主要体现在编排体例新颖、知识体系完备;内容开拓创新、知识能力并重;积极顺应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后现代知识观的确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文课程的价值。加强人文课程,增加人文课程的时数,都应该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