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胡港 《民族论坛》2003,(7):25-27
苗山的女儿回家门她是一只飞得很高很远的风筝,无论是在美国、在悉尼,还是在北京、天山和海南,风筝的线头总在她的家乡——那块给了她无限灵气的土地——湘西!风筝飞回来了!宋祖英回来了!宋祖英回乡的消息如一夜春风吹遍土家苗寨,百里苗山鼓声雷动,村村寨寨苗歌飞扬,欢迎苗山的女儿回到家乡。从吉首下得火车的那一刻,那张人们熟悉的笑脸,那双和山溪一样灵秀的眼睛,那口浓浓的乡音,依旧是那样美好和亲切,仿佛她不是从京城来,而是刚从古丈岩头寨那个小山村走来。吉首闹热了!大街小巷沸腾了!菁菁的吉首大学校园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图书馆内、…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2,(16):48-53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我这次到吴江参加《江村经济》七十周年研讨会,碰到一个北大的博士生,他问我你们中南民大的那位第一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张莓现在在哪里。我说她刚从美国回来,他说难怪这么多年多都没有她的消息了,我说现在与张莓在一个学校工作,算是同事加朋友吧。就从那次研讨班说起,费老1995年组织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我们中国人类学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类学的恢复是具有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3.
因为编辑出版《凤凰政协十五年》的缘故,单位安排我负责“委员风采”这一栏目。于是,我便去信与在京工作的凤凰政协委员沈红联系,了解她扶贫助学的事迹。当时沈红去英国留学尚未回来(之后又去美国作了一年访问学者),她母亲张之佩女士给我寄来了一大沓沈红近几年来联系和救助农村贫困学生与失学儿童的资料。根据张女士提供的救助名单,我实地寻访了部分在凤凰的被救助学生,从而牵引出了一大串沈红救助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与失学儿童的动人故事……一  沈从文孙女沈红是凤凰县政协委员。  1994年3月,沈红千里迢迢从京城赶回…  相似文献   

4.
梦树开花了     
梅子 《民族论坛》2012,(7):64-64
当梦树这个词来到我心里,曾跟她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事物便一起回来了。带着雾气的清晨的阳光,春天的一两声鸟鸣,母亲出早工回来的身影,祖母在灶屋刷锅的声音,爱惹是非的大公鸡咕咕叫着,昂首阔步,母鸡们一溜儿跟在他身后,向风声飒飒的竹林走去。回忆需要开启的钥匙,对我来说这钥匙无处不在,熟悉的声音、气息、味道、光影、有时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景,一个梦,或者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像梦树这样的词汇。梦树不是树,她矮小,且长着柔韧无比的枝杆,她也不像花,毛绒绒的花球球垂挂在光秃秃的枝头,  相似文献   

5.
梦树开花了     
<正>当梦树这个词来到我心里,曾跟她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事物便一起回来了。带着雾气的清晨的阳光,春天的一两声鸟鸣,母亲出早工回来的身影,祖母在灶屋刷锅的声音,爱惹是非的大公鸡咕咕叫着,昂首阔步,母鸡们一溜儿跟在他身后,向风声飒飒的竹林走去。回忆需要开启的钥匙,对我来说这钥匙无处不在,熟悉的声音、气息、味道、光影、有时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景,一个梦,或者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像梦树这样的词汇。梦树不是树,她矮小,且长着柔韧无比的枝杆,她也不像花,毛绒绒的花球球垂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一点儿  相似文献   

6.
如同富有魅力的新疆一样,巴哈尔古丽的歌,通过中央电视台、通过各地的卫视节目和热销的CD盘,以一种特有的民族风格,让全国千千万万的听众着迷。 最近,与她联系采访事宜,得知她正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北京、深圳等地,又赴港去参加慰问驻港部队演出。从香港回来,她才喘了一口气,爽快答应接受笔者采访。  相似文献   

7.
农民育种家     
新疆米泉县,有一个农民育种家。她就是东风公社上沙河沿大队回族老贫农田福的女儿——田淑珍。她为啥又叫农民育种家呢?说起来,这名字来得可不容易。一九五九年,田淑珍从昌吉种子训练班学习回来,公社党委就派她到下沙河沿大队育种场去搞种子繁育工作。田淑珍背着行李到那儿一看,这个育种场除有三十亩地以外,什么都没有。田淑珍可没有泄气,她想:这是党给我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袁艺:“飞”出土家山寨文/吴明她在京城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起床后照顾一位卧在床的老太太起床、洗漱,然后出去买菜,回来之后接着做中午饭。等老太太熟睡之后,她关好卧室的门,回到客厅,坐到主人家的钢琴旁,很小心仔细地打开琴盖,弹奏起来,进入自己的梦中世界。...  相似文献   

9.
今年旧历的正月初,我随着区委的小张同志,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双柏县,到中山公社的参补冲生产队去访问女队长陈国凤同志。我们到她家里的时候,天已经是傍黑了,可是她家里屋子的门却是虛掩着。我们喊了两声,没有人答应。同院的人出来说她没有在家,到道班上去找她男人,和帮那儿的工人做饭去了。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失望,不觉地蹲在地上琢磨起心事来:是先找一找其他的队委们谈谈呢,还是明天赶到道班上去访问她呢?就在这个时候,小张忽然说了声:“她家妈回来了。”我抬头一看,当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秋天,贝莉跟随藏族僧人才旺仁增去转山,跋山涉水,徒步六天,终于完成了绕转阿尼玛卿雪山的朝圣之旅。结束旅程后,她不是回家,而是去了青海果洛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红科寺。在那里,她"隐居"一个多月,回来给我带了件礼物——这部转山记的初稿。  相似文献   

11.
田茂军  王婷  张程 《民族论坛》2013,(11):20-21
2009年秋天,吉首大学文学院举行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特别邀请了几位吉首的民间艺术家。当时第四代苗鼓王龙菊献在应邀之列,她为师生们表演了苗族花鼓,舞台上,她随着鼓点翩翩起舞。时而旋转,时而跳跃,热情奔放,刚劲激越。赢得阵阵掌声。时过4年.坐在我们面前的她已37岁,更显成熟、沉静。穿着一身苗族服装,刚刚从吉首市德夯风景区寨门处完成拦门礼回来。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散发出迷人的色彩。我们的采访就在德夯小溪边进行。  相似文献   

12.
啊!中国女排     
从喜马拉雅到长白山麓,从.天山到南海之滨,神州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到处一片欢腾!打起象脚鼓,拉起马头琴,弹起冬不拉,吹起羌笛和芦笙,合奏一曲中国女排胜利夺魁颂。民族舞蹈的朵朵鲜花为姑娘们发出浓 郁的芳芬,还有赛马,刁羊、射红灯,象节日一样快乐,象雨后长红一样五彩缤纷。各民族的职工、农民、牡人、干部、 学生,,万众一‘公,异口同声,高呼—向中国女排学习,向中国女排致敬!此起彼伏,响彻九重。女排英雄们赤胆忠心,把自己金子般的青春献给了中华的振 兴。艰苦锻炼,顽强搏拼,用汗水和才智争得在世界赛场上,把祖国国旗高高荣升。场内…  相似文献   

13.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夏季的一天,鄂伦春族的孟莉亚大妈从山里打猎回来,背着个狍子,往家里走.她走到一座大山脚下,发现躺着一个年轻人.走近一看,只见他脸上流着鲜血,身上滚了一身泥土,一动也不动.她立刻俯身用汉话问:"谁?"那人还是没有动.她意识到这个人的生命很危险,连忙放下狍子,摸了摸他的心窝,觉得心还在微微的跳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排荣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消息传来,举国上下,欢呼雀跃。在分享这胜利喜悦的时候,本刊愿与各族读者共勉,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孩子,给我点亮一盏灯!一九三一年腊月二十八日夜晚,鄂尔多斯草原落了一场大雪。东乌审旗一家世袭奴隶的破旧小屋,孤零零地在风雪中飘摇。屋里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和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哥哥贡古尔扎布伏身在灶台上,紧握着一根羊腿骨使劲地在一块粗糙的石板上磨。他不时向窗外张望,眼睛充满了焦虑和忧愁。女孩踡缩在炕角里哭喊:“哥哥,我饿……(?)妈怎么还不回来?……(?)妈!……”贡古尔扎布烦厌地瞪她一眼,象个大人似地安慰她说:“不要哭了,哥给你煮骨粉吃,(?)妈就要回来的!”他说着又向窗外望了望,外面白茫茫一片,不见个人影。他失  相似文献   

16.
她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知识女性,自称身体里面有着中美友谊的遗传基因。她一生的崇高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国人并为此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然而在她的愿望暂不能实现时,她选择了一条成为中国人的捷径:一生不生育自己的孩子,用无私的母爱来换取中国母亲的名分……  相似文献   

17.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曾轰动一时,《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她的代表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的开创者,米德的研究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并形成热议,其中不乏最著名的"米德-弗里曼"之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国内学者也对她和她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9X):33-41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曾轰动一时,《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她的代表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的开创者,米德的研究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并形成热议,其中不乏最著名的"米德-弗里曼"之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国内学者也对她和她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柳絮纷飞、鸟儿啁啾的清明时节,军嫂王小宁带着她13岁的女儿王童,踏上了去西藏祭奠丈夫的迢迢征程。为了这一天,王小宁准备了整整12年。火车一路西进,好久,好久,她总在想,丈夫是不是执行一项重要任务去了,也许还会回来……1990年5月,王小宁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颠簸数天赶到西藏某兵站看望丈夫。可是,来不及再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车队次日就要去执行运输任务。王小宁伤心地哭了。她默默地将一件在坐月子期间为丈夫编织的紫红毛衣打进背包,然后一抹眼泪,把丈夫推上了汽车。第二天,王小宁带着女儿回了西安。她天天翘首西望,盼着丈夫早日…  相似文献   

20.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8X):29-35
露丝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著作众多,以《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最富盛名。本尼迪克特成就显著,她在文化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应用于文化人类学。她的研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著作、研究方法、田野工作给出评价,并阐明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