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有效途径──实行农业产业化开发韩亚珠一、农村深化改革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国农村经过15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瞩目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体制和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烟台市牟平区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通过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整个农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奔小康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简称“两高一优”农业)。国务院也作出《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国务院的决定,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海市农业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感到中央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一、坚持改革,抓住关键,正确处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要求农、林、副、牧、渔全面地向“两高一优”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坚持“以粮为纲”,砍掉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否定种植业和畜牧亚以及各种植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关系,其思想根源是形而上学,其结果则是粮食产量不高,即使粮  相似文献   

4.
《四川社科界》2010,(1):24-27
“十一五”时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在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十一五”良好发展基础之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重要变化,农业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是由我国农民在农业改革的实践中继农村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形式之后而形成发展的。从其发展过程看 ,农业产业化首先是在 80年代中后期 ,随着农业多种经营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其具体形式主要是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体化等。到了 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则进一步发展为如“市场十农户”、“公司十农户”等等高级形式。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 ,就其实质做简单的探讨 ,即认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即为增强农业盈利性的过程。1 …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集物联网、智能管理、农业自动化等于一体的新兴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数字乡村在接续乡村振兴、融合乡村产业、赋能乡村综合治理、提升乡村数据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数字乡村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引擎。当前,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中还会遇到技术障碍、技术差异、技术鸿沟、技术堕距等张力困境,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针对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遇到的突出问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赋能耦合调适功能,通过健全共建主体利益联盟、建立城乡数据耦合机制、提升数字包容优化路径、建构乡村新业态最优化等措施,不断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海南热带农业产业化的实践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是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制度安排。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和紧密的利益分配关系,按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服务系列化的原则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达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1992年5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会议确立了“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以增加总产,在此基础上立足海南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畜牧业、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热带水果、反季瓜菜等,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指导思想。1993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销售加工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标志着海南农业产业化的真正启动。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性变革等方面,农村城市化模式包括“就地消化”、“次级化发展”、“据点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两高一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向,而且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已经日益受到各级农村工作部门、不同类型地区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我国,发展“两高一代”农业需要注意以下对策:亚.加强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即通过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现代物质技术的投入,挖掘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农业资源的广度开发,主要是通过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和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从农业生产和资源刮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彰显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凸显、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等各方面。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劳动力就业转型问题、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问题,对于我国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必须在现有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广泛发展乡村工业,走二元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发展道路,最终推动农业劳动力转型,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保险金融生态下立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三农”问题的不断升温,加之入世过渡期的终结日益临近,农业保险对“三农”的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农业保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保险的立法模式应摒弃单一式的模式,而采用复合式的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政策性与商业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就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后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路子,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是我国广大农民奔向小康、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在农村工作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显而易见,“必由之路”和“新的重大课题”均指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农民推向市场,因此目前“农民与市场”问题日益显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两高一优”农业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有效配置各种农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高产,是指农业的产量高,即为社会提供的农产品多;优质,是指其内含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及其内在纯净度所决定的营养性、适口性、食疗保健性和其外在形态、色泽等外观性状及其外在纯净度决定的使用价值高;高效,是指生产者或投资者单位投入的产出率高。这一农业发展思路,适应了我国农业,更适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有利于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和提高黑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是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由“…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必须实现农村的小康 ,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 ,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步伐 ,实现农业人口向更高的文明形态转型 ,最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大力发展。本文从新疆农村教育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制约与促进的角度 ,分析了新疆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经济的增长,总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来实现的。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水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新的方面军。全市水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近两年成鱼产量年递增百分之零点六,去年成鱼产量三点二五万吨,今年可达三点七万吨,年增长百分之十三;水产业在农业巾的比重上升,去年产值达一点四一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目Sz五米n几;“科校兴适”便道业回“两高一优”方闪发雷。一方面新吕种不断推广,近年来引进杂交辔虽、颖鳗、穆桂鳗着优自己种方自/l十多b尾。同时,由国、个好春8、特、优…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绿色转型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本质上讲,农业绿色转型是“减排”和“增效”协同的过程,强调农业生产应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理论目标定位于化学投入品减量、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民收益增加。从农业粗放式发展到农业精细化发展再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农业绿色经济增长战略实现了从“为增长而增长”到“为发展而转型”的重大突破。但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当前中国农业绿色转型依然面临化肥、农药利用率偏低,耕地质量和数量“双压”,投入产出要素存在冗余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大等诸多现实约束。因此,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特征出发,可通过构建化肥、农药减量多主体协同机制,建立保全耕地质量和数量专项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以及创新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加速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7.
张清林 《兰州学刊》2008,1(1):154-157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研究人的发展形态,分析人的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思路,不能离开文化这一视角。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由于农业文化模式的历史惯性和市场经济文化机制的负面作用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人的依赖”的束缚与羁绊,又开始承受物化蒙蔽、异化生存和片面发展的痛楚。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持久的农村文化建设来加速农业文化模式转型,消解“人的依赖”;以现代性文化精神的培育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推动人发展形态的转型;建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和谐文化,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引导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游祥斌  彭磊 《天府新论》2006,3(1):63-66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区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明确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依托的大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是集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体制化农村发展模式:"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解决得妥当、及时与否 ,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效 ,所以 ,理论界都在为“三农”问题寻求妥善解决之策。其实 ,只有将农村、农民、农业融为一体 ,通盘考虑 ,全局把握体制化农村发展模式才是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突破口 ,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原动力。探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 ,更为科学、富有实效的体制化最佳农村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