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田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不仅继续从事多种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而且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园地里。在散文领域中,他同样把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集于一身,相辅相成地耕耘着丰沃的艺术土壤。方敬同志说:李广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成果(《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李广田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在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4.
散文,作为与诗歌、戏剧、小说相对举的文体艺术,常见散论居多,尤其是散文作客谈及创作的篇什更多,而有关散文艺术专著的出版,还是近十年的光景。众所周知,林非《现代六十一家散文扎记》(1980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散文史稿》(198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问世,影响很大。第一,林非的研究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现代散文的成功树碑立传。鲁迅说过:“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5.
读出作者的灵魂和价值──试论郁达夫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故事这一界定能成立的话,那么郁达夫首先是位散文家。他有理论,有实践,毕其一生在散文领域纵横驰骋,撰写了人物散记、游记、杂感、随笔小品、日记、自传、信和、评论等诸类散文,凡117万字,成就喜人,在现代诸作家中颇为鲜见。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似春花秋桂,赏心悦目,广被称道。他那清新自然的文风,吹遍了他的散文所能及的地方。他的游记、信和列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书塾与学堂》百读不厌,已被收入中学课本。他的散文理论名篇《(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  相似文献   

6.
唐德刚教授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他博学多才,在哲学、史学和文学诸领域均卓有成就.他的文学造诣也是多方面的,能诗善文又会作小说,而且都写得有个性,有风格。过去在国内,我零星地读过一点他的著述,已引起我对他那新鲜别致的文学创作的兴趣;这次远渡重洋来纽约市立大学讲学,得以同唐先生经常相处,就对他那古道热肠的人品和老练隽永的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诗与小说容后再说,我想先来谈谈他的散文。唐先生的散文创作甚丰。他那些论史衡文之作其实都是很好的散文,他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和《胡适口述自传》更是煌煌大作,但本文只准备就《五十年代底尘埃》(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15日初版),《胡适杂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1日再版)这两部作品,探索一下他那别具一格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孙犁几十年的文学生涯,始终把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创作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七十年代未期,孙犁在将自己的散文创作推向又一高潮的同时,依然把研究的热情倾注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如果说,孙犁以往的研究重在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思考,那此时开始的理性评论,则更多是面向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一九七七年开始发表的《关于短篇小说》、《关  相似文献   

9.
林非 《江海纵横》2010,(5):30-31
林非(1931-),江苏南通(海门)人,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林非先生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林非先生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他的散文著述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林非还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为艺术派”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创造社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之一。六十多年来,对他的小说创作、旧诗词、游记,以及生平思想,作了不少研究,但在一千多篇文论中,对他的散文,尤其是议论性散文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郁达夫的散文,在新文学的散文创作中颇具特色,在二、三十年代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议论性散文,常以其明晰的思想,热烈的情怀,大胆激越的反抗,震惊了当时  相似文献   

11.
从普理斯特利的《在裁缝店》看英国传统散文孙恺祥普里斯特利(J.B.Priestley,1894-)系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文学生涯始于1922年,作品主要有小说、戏剧和散文。他的散文继承了英国十八世纪艾狄生(Addison)和斯梯尔(Steele)一派...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郁达夫是可以同郭沫若相提并论的文学巨匠。郭老对他评价极高:“鲁迅先生的韧,一多先生的刚,达夫先生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郭沫若《再谈郁达夫》)确实,郁达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把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留下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在茅盾的文学宝库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同他的创作一样丰富,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然而,我们在这个领域里的探索却显得过于冷寂。本文试图对茅盾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隅——散文理论,作一点探测。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散文在他的创作中不占主要位置,比起他的长篇、短篇小说,歌剧、曲剧和话剧剧本来只是一些“小块文章”,然而这些文章又是老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舒济编的《老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选了老舍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十四篇散文。从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与朋友的交往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性格特征,他对文艺的见解等等,是进一步认识老舍、研究老舍的宝贵材料。散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表现型的文学样式,它侧重表现作者对客观社会中的人、事、景物的内心体验、内心感受,所以,老舍的散文又是老舍心灵感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考察郁达夫的小说原作及其《小说论》《戏剧论》中的观点可以发现,郁达夫的小说风格是一种带有写实风的浪漫主义。“自叙传”式是其风格的典型表达,他特别重视作家本人过去的身心经验,并强调写实中不能缺少浪漫的方法。这种创作风格植根于郁达夫特有的文化思想——从生命哲学角度强调本我的意义,从社会学角度强调个体的存在价值,从心理学角度强调自我体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学史,陆地是以小说创作而知名的。这并不意味着:他只长于小说一艺。其实,陆地对于新、旧体诗词、散文、杂文,都有较深的修养。少年时代,他曾倾慕于郁达夫的散文,并曾有一册模仿式的习作。他的旧体诗词始作于一九三四年,时陆地刚步入青年,积四十年之所作,可得近五十章。正象他同时代的许多学者文人一样,陆地在文学上有多方  相似文献   

17.
论郁达夫前期的性爱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放心态和性错觉郁达夫凭借他的彻底的开放心态,以他的前期的性爱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树一帜,获得了重要地位。郁达夫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家庭里。三岁丧父,陪伴他的是“守了数十年寡的祖母,也已将人生看穿了,自我有记忆以来,总看见她在动着那张没有牙齿的扁嘴念佛念经。”(郁达夫:《悲剧的出生》)畸形的时代,寂寞的生活,使郁达夫性格孤僻、内向。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这一时期的生活对他的散文创作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的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导言因都是名家所作而在文学史上有着相当3的分量,特31是分别由周作人和郁达夫执笔的散文部分的两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散文观,比较二者之异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两篇导言的特别的两个部分“香炉论”和“作家论”入手,来对比两人在此时期散文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者和作家林非在其20余年间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艺术创作观。他的散文本质特征论使散文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概念复归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他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散文审美鉴赏论透出了恢复治中国古代文论的某种气息;他的散文使命论则显示了当代散文创作与时代、与生活、与建构新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