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虽然具有革命性、实践性、世界性的品格,但它毕竟是在西方文化的母体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从思维方式到理论渊源、从表述方式到文化背景都不能不带有西方的特征,因此如何充分实现其中国化,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实现其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合,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在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走向没落,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迅速、广泛地传播,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两者之间的曲径通幽的天然关系,是其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虽然都高度肯定“劳动”精神,但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是没有强权和强制、高度自觉自决、无拘无束的;传统农业劳动更符合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另外,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不仅具有生产性,而且具有道德意义以及审美意义.对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拒斥,对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的极端理解,特别是,意味着社会生产关系基于效率、公平的提高而向自动化、专门化、标准化、程序化、精确化方向不断进步的“物象化”、“物化”,一直被视为是损害自由、敌视人的东西,这些都是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残留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鉴于某些当代西方左派、后现代派所持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清理无政府主义的渗透,依然是我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庄子思想与无政府主义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一种宣传策略;思想界、学术界许多人士也将庄子思想视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之源,类比、等同于产生于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指出二者尽管表面上具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具有根本的相异之处。我们很难决断这种联系是否符合庄子思想的本意,它反映出思想史阐释中的某些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于鲁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似乎可以作以下大致的勾勒:鲁迅早年思想具有启蒙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双重特征,其表现一是由亲身的经历和民族危机的刺激而初步形成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二是因受太炎先生的思想和西方世纪末思潮影响而产生的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识;三是“凡有所思常在乡村大野”的浪漫主义情怀。“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启蒙主义,其表现一是斥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为“吃人”,斥中国国民性为人人被人吃、人人在吃人,斥中国历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崇仰西方文明,推崇“科…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体主义传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造成了主客体的截然对立、理性的极端分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就必须摆脱主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实行主客体统一、理性综合的新思维模式。一、西方主体主义传统及其特征西方主体主义传统渊源流长。作为西方文明两大源头的古希腊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就有了主体主义思维的萌芽。古希腊人相信自然界的有序,自信人类有能力去认识自然界的秩序;基督教神学给人类一个尴尬、特殊位置:人类在上帝之下,自然界之上,上帝允许人类自由处置他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才能真正在现代的意义上把握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承认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独立,提倡人的平等,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人文主义一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后来,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文主义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人引以自豪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与西方有着迎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因而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思潮。但是,中国古代是一个早熟的社会,中国早期文化博大精深,在先…  相似文献   

8.
"汉字革命"和世界语运动中产生的文化世界主义思潮,是在求富求强的民族主义和"开启民智"的启蒙主义双重推动之下产生的,其理论根据是无政府主义、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以及进化主义等西方学说.在近代科技文化落后的时代语境中,从"汉字革命"和世界语运动中抽绎而出的以实力决定文化、以科学剪裁文化、以文化的普适性消泯文化的民族性的文化世界主义思潮,对于现代中国思想的正反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理论的肇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以悲观人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审美超越、审美慰藉、审美救赎(解脱)为逻辑发展主脉.它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现代性";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中国性".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工读互助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工读互助主义评析史也夫胡爱群工读互助主义是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它兴起于五四运动后,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已经逐步走向破产。尽管工读互助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不长,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五四时期,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探究和阐析当前西方儒学中新比较主义(New Comparativism)的趋向,揭示其如何构成西方儒学的一场重要思潮运动。“新比较主义”不断从新对话、新语境、新历史、新文本的角度关注全球和地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试图通过不同文化差异的“并置(Juxtapositions)”和比较来理性客观地建构意义及其有效范式,并审思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在考察这一趋势时,关注和讨论一些有争议甚至令人困惑的焦点论题。新比较主义思潮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开辟了当代西方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可以将孔子思想更广泛、更深入地延伸到西方知识界的其他人文领域,甚至普通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与德治主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与封建君权相互调节,相互强化;与封建专制相互依存,相互背离;与尊君思想相反相成,互成一体。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都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意是政权的基础,民生是治国的出发点,但是,两者在政治观、历史观、伦理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都肯定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关怀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两者在理念、价值、实现途径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质的不同。以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为背景,实现"臣民"向"公民"的根本转变、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本与西方人本的当代融合,自觉地对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型,才能使它在当代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3.
江亢虎,原名绍铨,江西弋阳人。抗日战争时期,投敌当汉奸。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54年12月病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本文仅限于研究他的早期政治思想。他在清末至二十年代初提出的三无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表现了积极的民主主义精神,是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支。他的三无主义,虽然有较强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但  相似文献   

14.
耿云志 《学术探索》2005,90(4):109-117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题。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外部关系上的世界化和内部关系的个性化(个人主义)是现代化运动的两个重要趋势和趋向。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体现和展示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和趋向。从世界化的趋势来说,由于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对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自觉的意识和体认,直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变法图强的世界化意识才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自觉主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世界化进程和中国人的世界化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个性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主权利及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个性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介绍、宣传和诠释,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个性主义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新的界说和评论,充分肯定了个性主义、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主义思想的宣传、倡导、高扬,为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四时期成为中国个性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处于停滞、萎缩甚至倒退状态,直至1978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进程才重新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多年间,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程度,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师复(一八八四一一九一五)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开山元老”。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从一定的意义来讲,也可算当时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个方面,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尤其是在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今天,我们回颐和剖析一下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言行,这对于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潮,都是有所裨益的。一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活动特点——“言行一致”辛亥革命前后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信从者,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弱点,这就是言行不一,反复无常。从《大同书》的作者康有为到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李石曾等都是如此。但是,刘师复则不然,他“能言而又能行”,“不单对于主义是鞠躬尽粹,就是连带的对于素食主义等也能以死自矣。”他的信从者称赞他是“一个不怕死的志士,一个艰苦卓杰的革命家,一个不怕牺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新儒家中不少人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于它是相对西方传统的宗教神学与近代兴起的科学主义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被认为是居于二者间的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其实,这一思想,首先突出地体现在作为新儒家逻辑起点的梁漱溟的思想之中。不过,梁氏将这种人文精神称为“理性至上主义”,它所尊崇的既非超世的上帝,亦非沉沦俗世的物,而是梁氏所谓的“理性”。梁氏认为,由于中国人服膺理性,铸成了中国特殊的民族精神。因此,分析研…  相似文献   

17.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价值诉求是理解其社会历史思想的关键切入点。他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和宗教人本主义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中汲取理论营养,揭示了人类物质异化、精神枯竭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斯大林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从而试图建构一种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弥赛尔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相融合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就法”是孙中山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思想主张,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时代的“人治”,维护资产阶级“法治”。就这一思想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无疑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其中不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也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却体现了孙中山在对待古代历史遗产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主义色彩,不仅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是个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其间各类思潮回环往复、错综复杂.但仍象许多民族在冲破中世纪黑暗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过启蒙主义文学一样,从戊戌到五四时期中国也经历了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以至于成熟的历史.但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也由于此时的中国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水平,它既不具备西方启蒙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也无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积累,却面临更其艰难的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这一切都使中国启蒙主义文学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独特性和纷繁复杂的面貌.在这繁杂之中实蕴含着它发生发展的演进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权哲学》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循本开弘,也是对西方权利理论的扬弃和改造。它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为活水源头,在汇通中西学说、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在体系结构上,它解决了中国民权哲学相互关联的六个重要问题:本土资源、理论基底、道德关注、核心法门、现实考量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