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意识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观察到,主要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人的个性特征,离开行为就无法了解。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不能无视行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在行为上的表现,都是要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学不能忽视意识的研究,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完整地理解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认识无意识过程、前意识过程和下意识过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谈谈我对意识问题的粗浅认识,舛误之处,请同志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2.
人的意识及其存在是理性和非理性、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唯其如此,在人自身的存在问题被人们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无意识、非理性就必然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创造学等所重视。然而,最早提出无意识问题的是古代的哲学家。随着近代哲学研究向认识论转变,由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这一理论不仅在西方社会,而且在我们国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理解成一种主张“放纵性欲”的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本文根据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论”的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中的论述,对它作出介绍和剖析。“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精神分析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其主要哲学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哲学探究”,所谓“哲学探究”,就是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他在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底部,发现了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无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在发展中面临的分裂危机日益严重。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正是建立在对现代心理学批判的基础之上。它反对科学主义、个体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社会互动和话语对人心理的建构功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后现代建构心理学为缓解现代心理学的分裂危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蕴含在其中的整合意识更为心理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人们较少言及但又不应回避的问题——鲁迅的“农民气质”。研究鲁迅的农民气质,就要探讨他与农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气质是人的深层心理内涵不为主体察觉的投影,人的深层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结构,它形成于人的幼年—青少年时期;考察人的深层心理——无意识结构内涵,应着眼于人的早年生活文化氛围与家族血缘文化背景。本文即是从此入手,去窥视鲁迅与中国农民的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无意识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心理构成问题,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第一次把它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且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是主体部分。他的学生荣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又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研究无意识构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作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同时又把本能仅仅归结为性本能。荣格虽然克服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倾向,看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作用,但他又片面强调无意识中的先天遗传因素,因此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庞大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如果从产生的条件来看,可把无意识分为先天无意识和后天意识;如果从  相似文献   

7.
深层审美心理学与许多人文学科息息相通,相互影响。深层审美心理学与宗教学密切相关,原始人的深层审美心理与其宗教意识融为一体,原始宗教意识渗透在深层审美心理之中,积淀为集体无意识。深层审美心理学与哲学密不可分,人类的哲学思想制约着深层审美心理,使其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不断深入发展。深层审美心理学与文艺学互为表里,文艺学的发展与深层审美心理的揭示相得益彰,深层审美心理学的深入使得文艺学由理性主义发展到非理性主义及其相互融合;文艺学的发展使得审美心理学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深层审美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许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自提出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对积极心理的过度追求和对消极心理的一味忽视,使得积极心理学走向了"积极"的极端。针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需要澄清和反思两个问题,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划分是否合理以及积极心理学本质上是否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推翻。积极心理学应该辩证地对待"积极-消极"观,同时寻求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突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重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文化差异研究以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潜意识     
一、意识与潜意识 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心理学基本上都是把人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指自觉意识)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的。美国心理学史家杜·舒尔茨在他的《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对此做过一个较好的概括:“科学心理学的许多早期历史是探讨意识的。”这种偏见的产生是由于在主观上,根据直接的自我观察,被知觉的与被意识的是无法区别的。因为我刚刚问自己,我是否意识到该现象时,这个现象就已成为我意识的对象,被我意识到了。“这个心理学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无意识又回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上.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背景下的无意识以及认知心理学与古典精神分析在无意识观点上的比较这两方面来对无意识加以探讨,旨在对无意识的研究尤其是认知领域背景下的研究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无意识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通常的有意识思维方式相反,无意识思维方式,是大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意识(主要是自我意识)的调节或干预,按照其固有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体对这种思维活动意识不到,但其结果能被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所利用。无意识思维方式已被人发现和提出,并有过一些论述,但较少从神经心理机制方面加以论证,以致很难从实质上理解无意识思维方式。因此,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只承认有意识思维方式,认为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在意识的调节或干预下实现的,而对无意识思维方式则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某些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超现实主义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蓬勃发展,对现代文艺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探求其创作中的梦幻与现实、意识与无意识的辩证关系,旨在通过艺术比较强调:超现实主义者追求一种主客观交融的超级现实,通过强调梦幻和潜意识的表达以及现实因素的兼顾实现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暗示世界和人的本质;超现实主义虽然注重对人的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反映.但在提炼加工无意识内容时无法摆脱意识的积极活动,其创作本质乃是意识和无意识交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崔银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分析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又构成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显著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及其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建构论这一新取向,不仅对科学心理学展开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对意识这一传统的心理学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建设性的积极探索。在社会建构论者看来,高级意识问题是意识经验建构中必然涉及的问题,可以在建构主义的维度上进行解释。意识经验不仅是神经生理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主观社会建构的心理现象。深入地研究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对于丰富意识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意识、个性和发展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问题,中国心理学和前苏联心理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各自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审计心理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 ,通过认识活动所形成的意识的倾向性 ,以及它们在人身上所具有的个性特点 ,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而审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计活动中审计组织和审计个体的心理规律。审计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规律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个体在审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它与审计实践活动密切联系 ,即审计主体在审计检查、审计分析、审计设计和审计工作组织等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心理活动规律。审计心理学是随着审计实践不断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一、建立审计心理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17.
浅谈排球运动员的球场意识训练钱春波当前运动训练日趋系统化,科学化,心理训练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本文就排球运动员的球场意识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排球意识训练的重要性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通常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所特有...  相似文献   

18.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形成背景石德生荣格庞大的思想体系是构建于集体无意识学说之上的,那么什么是集体无意识学说呢?集体无意识学说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是指人能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层面,即我们所能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的心理学说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表现途径及其意义,指出了文艺创作不应忽视向人物性格的深层结构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