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思维社会学丛大川一、关于“社会思维学”和“思维社会学”的界定。关于“社会思维学”,张育铭同志界定为:“社会思维学就是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下,人们(即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社会实践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  相似文献   

2.
汉字创造中的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记录,是思维物质外壳的语言的恒存载体,要研究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可不对他所使用的文字作一考察。语言形成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进化过程,为人类所特有,是“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主要标志之一。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字,对于认识他的思维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始岩画一样的原初意义,而且可以了解其思维方式的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辩证思维方式中,形成了历史的运动和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构想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框架。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逻辑性和现实必然性的阐述,马克思深化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要求,彰显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征。其主要表现一是打破禁锢思想的精神枷锁,反对“两个凡是”的僵化观念,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二是辩证对待历史的和别人的已有经验,反对照抄照搬照转,破除不切实际的固有模式;三是重视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敢“冒”敢“闯”,勇于开拓新的前进道路。事实证明,创新思维不但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每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在它的形成与发展的每一重要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思维方式是高清海教授思考“类哲学”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高清海教授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揭示人的本质、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破除以往哲学以物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建立以人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路实际上揭示了“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研究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类”思维方式的研究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哲学视野重新思考马克思,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代价值;而我们只有从现代哲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7.
胡鹏林 《学术研究》2004,(11):122-125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虽然对“旧实践美学”有所改进和发展 ,但是“现实的实践性”和“生存的超越性”的对立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实践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超越美学”的提出 ,既是对实践美学陈旧思维方式的批判 ,同时也在探索超越性的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的思维方法基础上 ,从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超越美学摒弃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把审美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 ,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把审美置于人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的和谐层面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康美 《理论界》2001,(1):15-16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它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一定的思维方式 ,总是该历史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反映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创新是思维的本能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里 ,创新思维更显示出与以往一切思维方式不同的本质特征。那么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 ,创新思维的本质与以往不同。有史以来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历了手工劳动、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 ,现在正迈向信息化时代。但是 ,在信息时代以前的各个时代 ,思维创新都在延长人的胳臂、扩大人的拳头、放大人身的自然力 ,提高人身自…  相似文献   

9.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的“主义”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之所在。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以及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实践规律的角度对实践思维方式研究人与环境问题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只有在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然而什么是实践?理论界提出的定义多种多样。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对照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我们不难得出教育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结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使人社会化的活动。“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相应的能力,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形成个性的活动”。分类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基本方法,所以研究实践必然讲实践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尽管影响思难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思维方式变革的首要因素是该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实践方式。人类思维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演化的。当一种经济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态后,与前一种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陈旧、过时,从而阻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思维主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变革思维方式。随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必然会引起人们思…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价值本质、基础和存在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大体上不外是“观念说”、“实体或属性说”、“关系说”等几种类型。我们所采用“实践说”,即把价值看作本质上是人类实践基础上的特有现象,是实践的内在规定之一。这是在前人已经达到的‘5关系说”基础上,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进一步思考的尝试。二、从传统的单纯实体型思维向现代的动态关系型思维转变,是当代人类科学的思维方式。完全实体化的或“实体中心论”的思维,是20世纪以前的科学思维方式。从哲学高度看,单纯实体型思维的特点和缺陷是:对于“存在”范畴,…  相似文献   

13.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历史。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定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定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个问题未必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思维方式的科学化问题。但究其实,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深层成果。是否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否牢牢树立的根蒂。因而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层成果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时所形成的一般模式。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而理性思维活动又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应该说,这样一种说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是有根据的。特别是恩格斯在多个地方这么讲过。如恩格斯说:“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规律。”“又说:“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是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此外,恩格斯还有许多类似的…  相似文献   

16.
杨鹏 《天府新论》2021,(2):13-21
马克思通过对李斯特历史方法的批判,匡正了经济研究中的历史思维。在历史思维的内涵把握方面,马克思批判了李斯特只关注历史事件,忽视历史整体的思维方式,主张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细节。在经济活动的主体探寻方面,马克思揭露了李斯特对国家阶级本质的遮蔽,主张将现实的人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确立为经济研究的基点。在历史与经验方法的关系方面,马克思扬弃李斯特对经验直观的沉迷,将抽象力引入经济学研究,澄清了李斯特国家决定市民社会思想的错误根源。在历史目标的实现机制方面,马克思批判了李斯特的资产阶级狭隘眼界,明确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现实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经济学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要研究的思维结构,是一种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它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结构”和“民族社会结构”一样,也是在一些民族漫长的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构造、积淀下来的历史成果。所不同的是,这一思维结构较之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有着更大的隐蔽性和抽象性,它甚至可被视为一种无内容的形式,是一种思维定势和心理框架。然而这种“无内容的形式”一旦形成,便又会反过来决定和制约着具体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创造过程,即赋予那些“无形式的内容”以特定的结构方式。从这一意义上  相似文献   

18.
(一) 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问题上,以往人们从横向角度看问题、将实践方式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而笔者认为,实践方式还可以从纵向角度划分为体力型实践、智力型实践和审美型实践三种基本形式。体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依靠自己的体力从自然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从社会中争得生存权力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于维持生计、创造文明、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智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在一定文明的基础上,依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工具,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向自然和社会进军,比体力型实践劳动方式更为先进、劳动效益更为显著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表现为复杂、片面、诡计,有时比较自私,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把这种实践活动称之为“浪费神经和大脑”的实践活动(《资本论》第3卷,第105页)。而审美型实践是指人类在“整体化”、“全面性”、“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志认为,求异性思维最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更有甚者认为,“求异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实质和核心,……离开了求异性思维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和发明。”与此相反,对求同性思维展开了征伐,说它“容易墨守成规,四平八稳”,这种思维“禁锢人们的头脑,从而扼杀创造的灵感,……严重地阻碍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以上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一辩,敬请指正。 不可否认,运用求异性思维,人类取得了辉煌的创造性成果。但是,能否说求同性思维是扼杀、禁锢着人的创造性呢?不能。马克思通过艰苦的研究,从大量历史资料中揭示了人类各种不同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理论至今仍  相似文献   

20.
帝国·大同·共处——国际安全的思维与机制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有影响的消除和避免国际冲突的三种安全思维和机制模式,即帝国、大同和共处,并对这三种理论和设想的形成,内容、影响做了分析论述。论文强调“帝国”思维必将被抛弃“共处”思想将为世界更多的人所接受,与多样化的国际社会、多元化的民族、多元化的文明相适应,国际安全只能建立在“共处”的机制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