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强烈现实迫切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在厘清京津冀生态环境现实,提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认识基础上,可以从几个方面具体推进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一是制定区域统一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完善环境税收机制,建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三是强化技术要素,引导区域产业有序升级;四是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五是创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制与创新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2.
用能值分析方法核算近年来京津冀生态支撑区的承德绿色GDP,得出绿色GDP占传统GDP的74.29%,说明其经济活动中付出了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系列能值指标的数值,并对2004—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状况,测度后主要得出其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可持续发展复合指数均有下降趋势,其生态环境负载率较大,产业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不利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京津冀生态支撑区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社会抵御环境公共风险的公共产品,其供给必然要求政府公共财政的介入。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西部乃至于全国生态屏障的主体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考察政府财政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撑状况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风是党风在国家行政领域中的延伸和执政过程中的直接体现,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进行的所有关于政风建设的研究,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弄清党风与政风的同质关系和主附关系,明确在即定政治体制中党风对政风建设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才能在源头上寻求加强政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在战略意义上,"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拓展周边国家经贸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效应对南海问题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议题;在战略内容上,"海上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和谐、文明对话为辅,全方位协调推进,努力营造中国与东盟的政治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区域大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曾传辉  贺荣鹏 《21世纪》2013,(10):28-31
去年冬天以来,中国多地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气污染形势异常严峻,污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面对雾霾重重的天气,新一届政府组建后不到3个月,就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法律标准和区域联防等十个方面对大气治理作出要求,及时回应了社会的广泛关切。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及干扰源,其中,体制障碍、利益冲突和信任危机尤为突出,这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融合协同学和生态学的“协同共生”理论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兼容性和恰切性,而据此形成的以政府、市场、社会、个体为支撑的协同共生系统是协同共生理论的本质要求和应然逻辑。此外,还需从开放性、利益、权责、制度等层面建立和健全长效化运作机制,构建协同共生系统的实现路径,确保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新范式的良好运行,实现“1+1>2”的治理功效,推动治理水平和治理绩效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持续农业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持续农业应遵循生态环境的内在演化规律。民族地区实施持续农业必须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高资源更新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保公司。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目前成为了学界的焦点,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在“双核+双子”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了“双核+七子”的发展格局,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就致力于构建“环首都经济圈”,随着区域要素的变化,“经济圈”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京津的职能向周边疏解,另一方面是京津周边城市要有足够强的承接能力.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做好八方面的文章: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强化节点城市建设;增大小城镇密度;构建“大北京城市圈”;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小城市承接能力;进行产业耦合;培养京津冀一体化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走廊建设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从气候环境因素、水资源限制因素、土壤资源限制因素、生物多样性因素以及森林资源限制因素等5个方面,对比分析巴基斯坦的资源环境特征与问题,认为制约巴基斯坦资源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资源极度短缺、森林覆盖面积低、土壤侵蚀与退化、生态多样性受损等。结合走廊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分区域对走廊建设投资活动的主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走廊建设减缓环境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阜新市水土流失情况,总结了阜新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指出阜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国投资金不足、缺乏专业水土保持队伍等问题。提出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使用、科学管理与规划、创造精品工程、依法监督保护治理成果是阜新市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黄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先进生产力中的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应给予其准确的界定,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这一生产力质的规定性。那么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生态环境是先进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标准是评价生产力先进与否的外在尺度。同时先进生产力对生态环境具有反作用力,应理性地对待生态环境。既要看到生态效益和经济的共生性和相应性,使二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又要看到二者的矛盾性和对立性。  相似文献   

15.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是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高度和时代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将向包括林业事业在内的生态建设领域倾斜.传统林业财政审计监督的局限性以及多元化生态资金筹措机制的确立,凸显出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框架下开展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具有监督工具、评价手段、鉴证辅助、"免疫细胞"的职能框架,并且透过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和特异性作用机制呈现出来.建议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开展定量与定性结合、短期与长期兼顾的差别化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突破辽西北”生态建设的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中不能忽视生态建设这一现实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实结合的方法,论述了"突破辽西北"生态建设的哲学依据和现实基础,表明生态建设要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依托对辽西北生态建设和保护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方面有着更为深远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和许多自身建设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林业被历史地推向了发展的核心地位,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林业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从新富参政打乱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原有格局、家族宗族干政彰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复杂、农村干部的缺乏延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困境,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恶化原因,除了贫穷落后与气候的因素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外,更与长期以来的人口增殖过快和政府未进行有效干预有关;西部大开发要摆脱所面临着的生态环境困境,应树立新的发展观,依靠政府的有效干预,控制人口的增殖,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教育,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