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哈尼人听见这首古歌,都会对艾洛山生发出一种由衷的虔敬之情。不管他置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艾洛山都会像掩埋他胎脐的圣地,久久地攫着他的心。 艾洛是黄连山东部的一个枝杈,这是一个典型的分水岭,又是两个县的交界。这里分冒出12恒水(注),流向岭岗  相似文献   

2.
回族与茶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茶情有独钟,多少雅士骚人,题诗咏叹,皆成千古隹句。人们对茶的钟爱之情,却难是一诗一语所能表达的。千百年来,人们爱茶、嗜茶、品茶,研茶道,谈茶趣,抒茶情却是源来很久。但深谙茶事者却是不多。特别是茶文化能以一个外来宗教的传入,而得以...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词作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收录于《东坡乐府》之中。苏轼初入仕途时意气风发,胸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然而乌台诗案后无端被贬,志向抱负难以实现,故其作品中充满了忧愤感伤与壮志难酬之情。但是苏轼并未因此与官场世俗同流合污,仍旧坚守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忧国忧民,希望造福天下苍生。苏轼是性情中人,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深厚的手足之情、伉俪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他与朋友间的莫逆之交都带给读者很深的感动。在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之后,苏轼并未走向消沉,其词作体现出达观超尘与乐观旷达的思想特质。本文立足于《东坡乐府》,通过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从宦海沉浮、情深似海、超然旷达三个维度探究苏轼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表达崇敬之心的方式。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并且让人们认识到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有不可替代性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绘画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及陈淳前期与后期的艺术作品,来分析陈淳花鸟画艺术特色形成的前因后果.陈淳师承沈周、文徵明学习意笔写意花鸟画,取其元人墨花画法的文人画笔墨精神,一花半叶,淋漓疏爽,诗、书、画三绝,气韵生动情逸.他生性疏旷,无意官场,潜心艺文,读书玩古,称为逸士,这些都对他的绘画风格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淳的艺术特色及其性格在明代画坛十分突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亦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社会化和客观化的个性风格鲜明的画家.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一大宗教。如何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搞好管理工作,使之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是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搞好四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共三个部分:(一)藏传佛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二)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三)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藏传佛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使之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杨怀中 《回族研究》2011,(1):135-136
占武同志的新作<回族语言文化>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他请我为之序,我愉快地答应了.一则,我自己长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回族学研究这样一个新的收获感到由衷地高兴;二则,我与占武同志熟识,了解他的为人和研究志趣,为读者作一些介绍,大概不会有应景之嫌.  相似文献   

8.
潘莉 《中国民族》2007,(4):43-44
贾平西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的花鸟画家。他对现实世界和生命充满了挚爱之情,而这种感情又十分含蓄,其艺术手法好像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格调高雅而又意味无穷,发人深省。著名作家贾平凹称其为“暮色江畔上浅唱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素来热心国家政治,在很多文章里都谈到了蒙古和西藏问题,将其与国家统一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前后,他对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英国谋夺西藏,表示强烈的愤慨,先后写了多首诗抒发自己忧愤之情,并撰《蒙藏哀词》长篇策论,分析蒙藏问题现状,献陈外交应对方案,批评政府失误。面对国家危亡,康有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主张国内团结、民族合一、先敉平内乱、统一边疆、合力对外,等国家统一稳定之后再追求文明、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10.
传奇谢和赓     
传奇谢和赓天粒带着景仰之情,与谢老交往日久,知道了他许多神奇的往事。突然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我谈起自己曾经遵从的穆斯林生活习惯,我才大大地惊讶了!他──一位汉族中共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事业,忠诚地奉献了许多、许多……1937年7月的一天,在广...  相似文献   

11.
赋到沧桑句便工──略谈鲜卑族大诗人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杨子才元好问(公元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大诗人,属拓拔氏(鲜卑族的一支)。传世的《无遗山诗集》,有诗1300多首;今人编《全金元词》,收入他的词有103首;另有散曲若干首。他以...  相似文献   

12.
闪亮的马刀     
他曾立过大功,是毛主席的座上宾;曾经红得耀眼,令人仰视弥高;他也曾黑得可怕,叫人畏之唯恐不及。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反差和时代特征的人。他就是蒙古族骑兵英雄,曾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的邰喜德。  相似文献   

13.
民族档案工作的发展势在必行包海凤民族档案是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工作的政务实践的真实记录。董必武同志在《题赠档案工作》的诗中写道:“典漠训浩,宝之无佚;隽字片言,亦所珍惜。分饥掰理,鉴貌辨色;规圆矩方,依时顺序,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古为今用,功同史册,……...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王维诗歌山水诗四个向度进行论述。我们知道,王维以"诗佛"著称,将深奥晦涩的佛理禅意融合在山水诗中,借山水意象表现禅意和内心,禅境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美学高度上的统一,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笔者认为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向度:(1)闲适随缘;(2)追求空寂;(3)动静相宜;(4)无我之境。王维山水禅诗的创作,把自我、山水、世俗、禅理、诗味和哲理等诸多元素综合、开拓和通融,开创了唐诗的新境界,对当代古诗词的创作和文人情趣的滋养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他去了远方     
本期“文学天地”特地刊发了两篇情辞兼美的纪念性散文,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位英年早逝的土家族作家的深切缅怀与尊敬。也许,对许多人来说,“彭志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不甚响亮的——他有限的创作生命留给我们的作品委实不算多——然而,他对文学的赤子之心,“对生命生活无限敞开的态度”却打动了我们,影响了我们,使我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对那颗坚韧、乐观、正直的灵魂心怀一份由衷且长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文思理教授的学术生涯,分析其研究的问题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阐明长期的田野调查、民族志基础、生命经验以及由之延伸的文化比较与区域视野,对一位人类学家的重要影响。面对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信息时代,文思理教授在不断吸收新知的同时,也在善意地提醒我们,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依旧是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而文思理教授对生命故事、地方历史与政治经济学的关注,则体现出他从地方、区域到全球的人文关怀,对后世学者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隋唐一代的全能作家,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一向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他以画理入诗,融画技于诗情的高妙笔法,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与诗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造诣和人格修养是互为表里的。诗人徜徉于自然的灵秀之中,品味山水田园之乐,追求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意与境的形神之美。  相似文献   

18.
冯增烈先生与回族学研究丁克家1996年2月22日,是回族同胞传统的喜庆日子──开斋节第二天。冯增烈先生就在这天安祥地归真,为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划上了句号。在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界,提到冯增烈先生,大家对他的学识和风骨,肃然而生敬佩之情。尽管冯先生是...  相似文献   

19.
徐樾诗歌想象奇特,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巧构佳境,蕴含一种奇伟之气,体现了奇豪的诗风.徐樾善于对现实作典型艺术概括,同时将主观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运用细节状物表情,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徐樾将他的感情寄于诗中,注重炼字遣词,其诗歌语言自然而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20.
直跨盘龙济商海———记焦家良和他的保健品事业文/本刊记者李云昌手拉手走出茫茫荒原,肩并肩穿越历史的云烟;五千年浓缩成一个图腾,负载起我们共同的梦想。陪伴你,像星星辉映月亮,追随你,像地球环绕太阳;宇宙有多久爱有多久,银河有多长情有多长。不要说江河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