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教训深刻,其中经济原因和教训尤其发人深省。本文主要就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及其教训作些分析,就教于专家与同行。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建设没搞好。长期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从而使苏联领导层失去了民心和威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不战自溃,土崩瓦解。苏联经济建设没搞好,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体制和政策L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苏联经济体制的“病灶”是长期形成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趋明显,并越积越重,相互“感染”,严重损伤了苏联的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结构分析的角度论述了苏联改革难以成功的历史根源是沙俄的传统影响没有很好地清除 ;从历史进程角度揭示了苏联的失败是大俄罗斯主义的失败 ,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家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苏联的经济危机是苏联多年来的经济战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上的因素造成的。而其经济严重恶化、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改革的失败。 1.对旧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缺乏深刻的总体认识,经济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模式。 苏联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是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企业的发展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因。苏联改革30余年,从未对这种经济体制的性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震动了世界,同时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重创.在导致苏联解体的众多因素中,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在政党制度选择和执政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导致苏联解体背后的深层根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理应从苏联解体的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苏联解体原因与启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其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有关文献的考察,文章认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叶利钦的党内投机行为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是根本原因;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积重难返的弊端是其深层次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反苏战线)是外部因素。研究苏联解体问题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既不对历史负责,又不对未来负责的社会舆论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而苏共未能把握舆论导向和最终放弃舆论阵地是消解苏联合法存在的关键。真可谓“国家兴亡,舆论有责”。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与苏联的解体谢国先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庞大国家。在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与四国联盟到十五国联盟的发展之间,有不可忽视的相似性。女皇叶卡特林娜二世没有活到二百岁,俄国(俄罗斯人统治的国家)也没能统治整个欧洲①,但至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剧变及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农业政策上的严重失误应该说是深层次原因之一。斯大林时期大搞农业全盘集体化,对农民进行了彻底的剥夺,赫鲁晓夫直至戈尔巴乔夫,虽然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是总体上沿袭了斯大林那种轻视农业、损害农民的理论和实践,使苏联农业生产始终陷于危机的泥潭,导致国民经济最终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可谓关键因素.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一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民族问题.由于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严重忽视本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在民族理眄论与民族政策上忽左忽右,连连失误,以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1.
“大清洗”是苏联成立之后,发生在苏维埃政权内部的大规模的“清党”“镇压”“肃反”等一系列的斗争运动。一般人以为,“大清洗”发生在斯大林执政的30年代。事实上,自从苏维埃政权刚刚站稳脚跟、列宁在世的时候,“大清洗”就已开始了,而且它一直延伸到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依据历史资料,“大清洗”在整个苏共历史上共发生了九次。 第一次;1921~1922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清党”的决议,自1921年3月至1922年3月,总共70多万党员中,被清洗1/4。 第二次:1924~1925年。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借用后缀法构成的俄语名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社会和俄语的影响类似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俄语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以后缀法构成的俄语名词。这类名词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和时代特征,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生活。本文试图概括和总结这一时期借用后缀法构成的俄语新词。  相似文献   

13.
198 5年后 ,苏联先后制订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转轨措施 ,但由于转轨措施违背了利益刚性增长的规律 ,国家职工享有低物价、高补贴、“铁饭碗”、“大锅饭”等种种刚性利益不断减损 ,而国家又无法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 ,结果人民大众对转轨产生不满 ,采取抗拒行为 ,最终导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平稳转轨目标的落空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解体后,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给俄罗斯电影事业造成了重创.俄罗斯电影经历了衰退、困惑,而今通过不断探索与改革,又开始慢慢走出低谷,走向平稳,走向发展.尽管依然举步维艰,尽管许多问题仍需解决,但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可以说,这也正是俄罗斯联邦这一国度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91年12月25日,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飘扬了69个春秋之后,于沉沉夜色中伴着寒风在克里姆林宫降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理政治现实停止了自己的存在。苏联的解体,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苏两极的地理政治现实停止了自己的存在,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巨大挫折。西方一些人欢欣鼓舞,认为资本主义胜利了,社会主义失败了。我们中也有许多人对继续搞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社会主义还有希望吗?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对于西方人的观点我们另当别论。但应该说,人们的担心和忧虑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建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还只是社会主义的局部受挫的话,那么,作为列宁主义的故乡、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的大事.苏联这样一个具有近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忽喇喇似大厦倾"?对其解体原因的分析探讨,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但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的消损、腐蚀、瓦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到1990年的苏共二十八大,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到民主纲领派在二十八大上公然提出没收苏共财产甚至要"审讯苏共",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一以贯之.否定历史,歪曲现实,理想信念缺失,国民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统一的处事准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英雄与强盗错位,人心极度涣散,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原因种种 ,主要原因还是苏联共产党违背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没能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包括:意识形态上僵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腐蚀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对知识分子高压政策失去了政权的有力支撑。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认同度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缓慢。因此必须积极探寻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又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还要通过制度改革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苏联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史上伦理思想由道德意识形态向道德理论转变的一个特定的过渡阶段。1985年之后,“新思维”指导下的新伦理学初露端倪。道德伦理和社会发展变迁的作用与反作用以具体的方式表现在了苏联伦理学的终结和苏联解体的进程中。探索苏联伦理学的研究究竟如何一步步地远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走向终结,如何以伦理学的视解来反映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历程,寻托苏联伦理学研究的病点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苏联伦理学研究的病点可以归纳为人道化、非理性化、新教条主义化。  相似文献   

20.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逐步蜕化变质.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并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